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未来书写”已呼啸而来。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日前在西岸艺术中心启幕,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教授姚大钧和其52位学生,带来了以“未来书写:姚大钧 Open Media Lab”为主题的展览,其超前的未来性吸引了人们好奇的目光。

有的观众看后觉得太烧脑,但也有人说脑洞大开。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12月13日,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脑洞?

展呈结合游乐场 写作站

本次展览展示了姚大钧自2010年创建Open Media Lab(开放媒体系,简称OML)的十年时间来,以未来科学为导向,以科幻作为方法的实践成果。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2)

现场的展览空间设计有意打通了展墙,展呈结合了游乐场Playground 写作站Writing Nodes的意象,以未来书写、科幻书写、数据书写、声音书写、社交书写、现场书写、虚拟书写七个板块,立体地展示Open Media Lab从对新创作工具的开发与拓展(识字),跨媒介创作(遣词),创作动机自省与反思(造句),到共同写作的多重模式探索。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3)

展览用五十余件作品系统性地呈现Open Media Lab在十年中教学现场的回望与前瞻。

概念书写,复调剧场,游戏场,失落岛屿……一同构建起科学与奇幻、虚拟与现实、他者与自我、未知与已知同时并存的奇妙场域。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4)

在这些或宏大或精微的审度与思考中无不流露出艺术家们鲜活奔涌的生命体验和世界经验。

展览策展人马楠说,“未来书写,就是书写未来。”

未来的书写需要未来的诗学

2010年,艺术家姚大钧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创建了Open Media Lab(开放媒体系,简称OML)。Open Media Lab 是一个文化实验室。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5)

十年来,开放媒体坚持“未来导向,当下实验”的开放式创作,以科幻作为方法,持续思考艺术、文化、科技间的共生关系以及文化向未来的投射。

姚大钧从2004年开始教学,自受邀担任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时就强调跨媒介创作。他创造性地“Intermedia Art”来翻译“跨媒体”,复活了激浪派艺术家Dick Higgins 60年代对艺术创作的理想,同时为这个新学科提供了一种教学路径和实验性的创作方法。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6)

作为长期研究和教学的延续,姚大钧强调不仅要跨界而且要跨媒介创作,即通过跨媒介互联达到跨议题创想,并坚持“忘器存道”meta-media 的信念,培养“新文艺复兴人”。

&nbsp>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7)

姚大钧在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创设了社交媒体艺术、未来书写、声音艺术、电脑音乐、audio-visual 影像声音现场、科幻创作、科幻 VR、开放媒体方法论等课程,并以城市音景、方言艺术、中国赛博格、中国古代科技、后东方主义、实验诗学等研究和创作课题,勾勒出开放媒体系跨媒介的“未来学”图景。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8)

对于 OML 而言,未来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当下的轨迹延展、创作印痕和共同记忆,而这印记就是广义的书写。

2019 年姚大钧创建“未来书写小组”,目前在策划成立跨国联盟“未来书写研究中心”。

姚大钧表示,“未来的书写,需要未来的诗学”。

部分参展作品:

未来书写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9)

■白马非马,姚大钧,概念诗学,2019

该作品是姚大钧长期对汉字形音义统合及实验汉字诗学思考探索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

作者取《白马非马》之主角二观念/字之音韵(在此用二字之今读音)与意象,对映于古典近体诗五言绝句严格的平仄规律:仄起格平声韵;平起格平声韵;仄起格仄声韵;平起格仄声韵。中文读者在经验此作时虽未由口读出声音亦未曾听到任何语音,但音声的抑扬顿挫却不绝于耳,语意所指之交叉排比满布眼前。这是四首概念诗,声音诗,无声诗。它指向的,它贯穿的是,一切诗。

科幻书写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0)

■《开放的科幻》,科幻小说创作选集,主编姚大钧,2019

《开放的科幻》收录了开放媒体学生创作的科幻小说二十余篇,这些短篇既是文本也是脚本,创作者们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媒介(如手绘、VR虚拟现实、多媒体剧场、影像短片、声音影像实时演出、FUI 科幻界面设计、互动全息装置、软件程序,等)创作了四十余件作品。

数据书写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1)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2)

■另我宣言,蔡宇潇,面部捕捉互动装置,2020

在该作品中艺术家搭建了一套视觉、声音皆可互动的面捕系统。观者使用面部表情控制一位虚拟化身,此化身将持续不断地阅读由艺术家写作的《另我宣言》。控制而造成的化身行为、声音的错乱、错位,引出作者关于另我与控制者的对抗关系、另我的错位与游牧、当下数字人类大潮的思考。

现场书写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3)

■《空气中的子集3:归宿》,李洪祥,单频影像,声音,2020

本作是程序生成虚拟建筑重构作品《空气中的子集》三部曲的最终章。此章中,生成建筑的残骸分布于一个暗淡而无边际的空间中;而每一块残骸都成了某种声音的载体。

这些残骸在运动的过程中相遇,声音也随之产生重合;从单薄变得浑厚,从简单变得复杂。由生成建筑残骸重组而成的代号为 「Create」的卫星缓慢循环穿梭于其他残骸之间,带着观众聆听由每一残骸所重构出的神奇乐章。

虚拟书写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4)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5)

■《祝旅途漫长》,刘炜彬、王嘉辉、申一涵,VR 影像,2020

“祝旅途漫长”出自希腊诗人康斯坦丁·卡瓦菲斯的《伊萨卡岛》,以VR叙事的形式,表述了对当下的回应。观众以自身视点,在游戏引擎构建的路途中展开一场奇谲的超现实漫漫航行,希望在没有目的的现实和不知方向的处境中有所思绪。作品提供VR内部与外部两种观看视角。

VR之内是五个人的故事,VR之外则借观众的观看成为参与虚构了对话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外交织,共同构成于大事件之后个人的困顿与对真实的追寻。

声音书写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6)

■《千赫兹轮回》,杨思韬, 声音装置,2020

1000赫兹的正弦波处在人耳最敏感的频段,常作为“自我规制音”出现于影视广播节目中用于遮蔽禁止的话语。它是语言政治的工具,却也是声响的虚无,是无声之声。

作者将此音频剪辑为颗粒音,由改装过的卡式磁带循环播放。循环的磁带看似意在永不停止,但由于读取得更加频繁,它们反而会被更快地磨损。18个声响构成昼夜不停的唱经机,供奉着无形的铡刀。嘶哑无力的旧声不断由形貌端整的新声所代替。庸庸碌碌之中似乎也在悲叹:究竟什麽才是永恆的?

社交书写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7)

一场穿越时空的展览(未来书写正呼啸而来)(18)

■ 《蛹士:社交媒体赛博格》
岳依娇 祝金坤 刘馨阳 邬京 孙万瑞
雕塑,2020

这是一个在社交战争中遗存下来的雕像。

这个士兵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无形的伤害贯穿了他,这是致命伤。我们尚不明确伤害来自哪里,或许是士兵自己。

士兵的头已经被秃鹫所控制,秃鹫即是社交软件的投影。它已经不是控制了身体的某个部分,它想去侵蚀人类、杀死人类剩下的人性。在这场社交战争的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防守中逐渐失去了控制的主权,秃鹫的思想代替了人类。士兵在秃鹫的控制下,即使濒死,仍要传递出手中的二维码。里面的信息未知,或许用二十世纪的“手机”可以一探究竟。

来源: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