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感悟和修行用四字概括就是“小,静,掌,悦”,“小”是感悟,“静”是境界,“掌”是修行,“悦”是结果。“小”的感悟会贯穿所有。只修不悟,难以通透。只悟不修,难以稳固。这就是生命的“四字真言”

生命十句话(生命回顾四字真言)(1)

“小“的感悟

当人一直生活在空气中,不会感知到空气的存在,正如鱼儿一直生活在水中,不会感知到水的存在。正常情况下,人感悟不到生命之“小”,但三种情况例外。

一是对世界的认知,这一点通过现代科技容易获得。在前文《生命之小》讲到过宇宙的认知,人的存在相对于数十万亿颗恒星,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滴尘埃。通过世界的认知会让人觉得生命之小。但是没有经过思考的认知,最多只带来一丝短暂的感慨,并不会对你的生命之小的感悟有更多的提升,感慨过后,该干嘛干嘛。

二是对世界规则的认知。这需要对世界运行的敏锐洞察和深度思考才能获得。在前文《从世界观开始说起》讲到过世界的本质和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则。生命是规则的产物,个体生命同样如此。在规则面前,你我皆是蝼蚁。在这种生命深度认知的基础上,生命之小的感悟会从根本上提升,刻入你的心灵。这会对以后生命境界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修行的逆感悟。

生命过满则苦,生命过满则欲念过满,欲念过满,则痛苦得不到宣泄,于是人总会感觉到生命的痛苦。生命的痛苦若不能主动感知,则精神很难唤醒,精神不能唤醒将无法感知你的欲念,精神不能感知欲念,则精神很难和欲念分离,精神不能和欲念分离,则很难去除欲念所带来的痛苦。当欲念所产生的痛苦侵噬内心时,生命便陷入黑暗。

修行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精神唤醒,精神分离,精神防护,精神圆满,精神超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神会产生内视,内视你的痛苦,你的欲念。当精神足够强大时,精神会独立于生命之外,形成精神之眼。这时不仅可以内视你的生命,还可以外视诸天万物。此时,你的生命会越来越小,精神会越来越大。这便是修行的逆感悟。

和世界规则的认知一样,通过修行的逆感悟来体会“生命之小”也是非常之难,这需要悟性和机缘。这也是为什么世人很难真正明白生命之“小“的奥义,一直活在欲望痛苦的深渊当中无法自拔。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理的明白与否并不是靠阅读和理解,这不是做语文题,更多是靠自身去实践和体悟。

“小“的感悟与否对生命的感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小“的感悟会贯穿整个生命,对”静“”掌“”“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其难,所有其价值巨大。

生命十句话(生命回顾四字真言)(2)

““静”是境界

静有三重境——心静之境,意静之境,神静之境。每重境界都有明确的判定。心静要达到断舍,意静要达到无缺,神静要达到超脱。“静”的境界决定生命的境界,生命的层次。生命层次越低的人,本能的欲念越大。

心静之境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主要是单纯的精神与外界的分离,并不涉及到欲念本身,可以通过生命认知和精神修炼就能达到。作为入门之境,其实最合适所有人修炼,并且对人生非常有益。如果从生命认知入手,体会了生命之“小”,会对你生命格局有本质提升,你所拥有的自信将永不磨灭,伴随你的一生,人际交往中的畏缩,自卑,羞怯,拘谨将不复存在,生命认知的提升对人生的改变是无与伦比的。如果从精神修炼入手,着重提升精神专注能力和精神隔绝能力。精神专注能力的提升对你的学业,事业的发展非常有裨益。精神隔离能力的提升对你的心态,情绪的控制非常有裨益。学业、事业、心态、情绪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心静之境相对而言比较独立,意静之境则不同,与欲念和痛苦息息相关,属于生命层面的境界,与生命之掌紧密相连。生命的痛苦来于欲念,要想脱离生命的痛苦只有两种方法,一是隔离,一是超越。意静之境讲的就是欲念的隔离,神静之境是“静”的最高境界,讲的是精神的超越。从隔离到超越,是维度的差别。神静之境已经超脱了个体生命的束缚。

生命十句话(生命回顾四字真言)(3)

“掌”是修行

生命之掌就是修行的过程,从生命痛苦开始,到生命痛苦被隔离或被超越结束,整个过程就是生命之掌。生命的痛苦就是欲念的痛苦,自然状态下,生命在,欲念在,痛苦在,人很难去除痛苦,只有通过生命的修行和感悟才有能做到。话虽如此,但真正做到很难,不是单单修行就能达到。

修行本身有其局限性,为了修行而修行意义并不大。修行的过程上文有讲,主要是精神唤醒,精神分离,精神防护,精神圆满,精神超越,如果用心查看,你会发现精神唤醒和精神分离这两个关键环节并不是刻意修行能达到的,它们需要生命的痛苦和感悟来催生。你的生命会遭受什么痛苦,遭受多大的痛苦,你的痛苦感知如何,你是否有悟性,有洞察都是未知数。如果连最开始的精神唤醒,精神分离都不能做到,谈何修行?主动修行从精神防护开始,精神防护的强化一是欲念的感知,一是精神的内守,这些都可以通过修炼来完成。

有生命就有痛苦,身处生命痛苦中就是修行,不要畏惧痛苦,回避痛苦,生命的痛苦就是生命的机缘。早期修行更多的是被动修行,如果在被动修行中能够完成精神唤醒和精神分离,这是一场莫大的造化。

“悦”是结果。追求生命之悦,既是生命的初心也是生命的归宿,欲念的满足带有空虚和沉迷,让人越陷越深,生命的满足带有宁静和喜悦。让人越发超脱,这世上没有比生命之悦更让人喜悦的。

作品简介:

生命之道一共20篇,每篇并不是孤立存在,有感知,有悟道,有认知,有修炼,是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并不是泛泛阅读就可领会,也不是随机阅读就能收获,需要系统去读,用心去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