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保双轨制?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含义是不一样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什么是社保制度及意义(什么是社保双轨制)(1)

第一,社保的双轨制实际是指退休制度的双轨制。

过去我们常说的双轨制,其实并不是社保的双轨制,而是退休制度的双轨制。所谓退休制度的双轨制,是指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当时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两种退休制度。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社会保险,而是按照退休年龄来办理退休。只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就变成了铁饭碗,只要没有犯大的错误,工作了一定的年限,到了退休年龄,都能按月领取退休金,而且退休金的计算是按照本人在职时实际工资的总额,根据工龄长短的比例来计发的,退休金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全部由财政来支付;而企业工作人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必须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最低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才能符合办理退休的条件,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由于这两种退休制度并存,不缴纳社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拿着高额的退休金,而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职工,需要缴纳社会保险,却拿着比较低的养老金,这就是退休制度的“双轨制”。

什么是社保制度及意义(什么是社保双轨制)(2)

第二,我国退休制度的并轨制度。

2015年1月,国务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即国发(2015)2号文件,作为国务院2015年的2号文件,就是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说明国家对以前退休双轨制改革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根据改革的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1日起,全部纳入社保缴费体系,但是本着平稳过渡,有序推进的原则,将不同时期参加工作和退休的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即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改革前退休的人员,按照老办法办理退休,制度实施前后参加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按照中人的办法办理退休,在按照新办法办理退休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新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完全按照新制度办理退休。按照新办法办理退休的人员,其性质和企业职工办理退休的方式完全一致,都是需要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达到15年以上,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退休金的组成和计算方法和企业职工退休完全一致,退休金变成了养老金,这就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双轨制变成单轨制的进程。

什么是社保制度及意义(什么是社保双轨制)(3)

第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并不能完全消除养老金的差别。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对于所有的城镇职工都是实行一样的缴费制度,一样的退休政策,一样的养老金的计算方法。这里所说的城镇职工,既包含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包含了企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都必须要按时缴纳养老保险,今后才能办理退休,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由于缴费基数、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的不同,其实二者的养老金水平还是存在差别的。虽然存在差别,但是在同一种制度、同一种缴费模式中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别,这种差别永远会存在。同时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的职业年金属于强制性的,而企业单位的企业年金是属于自愿模式,所以在年金的差别更是巨大的。在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国家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并为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缴费方式、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等不同,职工养老保险和新的居民养老保险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种类,给城乡居民增加了选择养老保险种类的余地,这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现“多层次、广覆盖”具体体现。由于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的存在,很多人将这成为新形势下“社保双轨制”,这就是不同历史时期双轨制不同含义的原因所在。

什么是社保制度及意义(什么是社保双轨制)(4)

综上所述,我国社保的双轨制,实际就是退休制度的双轨制,随着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面纳入城镇职工社保体系,标志着我国退休制度双轨制模式的终结,统一的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形成;同时由于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两种养老制度的并存,新的“双轨制”也在同时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