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在距离甘肃成县县城23公里的鸡峰镇金葡村同谷家裕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加工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来自周边村镇的2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对中药材桔根进行粗加工。

种植合作社的发展规划(让更多的农户实现富裕)(1)

桔梗清洗 (左谦茹 摄)

合作社成为"娘家人"

“前几年种植中药材!自己很难卖个好价钱,现在张会林带领大家成立中药材种植有合作社后,而且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就建在我们村里,自己种的六亩多药材在地边就卖了7万多元,今年在合作社打零工共计100多天,又挣了1万多元。”成县鸡峰镇金葡村70岁的老人赵军贤笑呵呵地讲述着他今年的收入。

“我今年挖了10亩药材,能卖10万元。自从家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在这个村,我就对种植中药材更有信心了,他们上门拉药,替我减少了运费成本。我逐年扩大了种植面积,现在是年年有药挖,年年有药卖,我对种植前景很有信心。”相邻的张塄村村民宋改旺接过话茬说道。

与金葡村相邻的周边几个村,像赵军贤、宋改旺这样种植中药材致富的村民还真不少。

原来,从2017年起,成县家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与当地农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免费为周边村185户村民购买种植保险,发放中药材种子和专用肥,提供给技术服务,药材成熟后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群众降低了种植成本,切实得到了实惠。

种植合作社的发展规划(让更多的农户实现富裕)(2)

桔梗成了村民的致富产业 (左谦茹 摄)

中药材富了山里人

“我种过党参、黄芪、柴胡……总之什么价钱好就种什么,没技术也不懂市场,两年时间内把在外几年打工挣的钱基本赔了个差不多。现在好了,加入了合作社,我再不用担心没有技术、管理不好,也不用操心卖不动了,仅种植桔梗这一项,我就收入了10万元。我还在合作社组织起了一个50人的挖药团队,团队里每个人每月能拿到2400元左右,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合作社成员陈义强高兴地说。

2017年之前,在金葡村,土地都是坡地,地不连片,实现不了完全机械化生产,这里的人还绝大多数都是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为主,并且收成都是靠天吃饭。偶尔有一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但单打独斗的他们只能各自为战,销售渠道不通畅,价格小贩说了算,种的东西再好利润也有限。村里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建设都很薄弱,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条土路通往村外,多数年轻人只能无奈的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土地无人耕种被撂荒。

环境要改变,收入要提高,必须找到致富新路。本着“发展一种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提倡自然、生态、创新的经营理念的家裕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这里落地生根。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了农户种植,企业收购,粗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针对群众销售难问题,在田间地头收购农户中药材,就地加工并在村子里建了一个储藏能力1000吨的产地通风阴凉库。实现了农户的药材就地销售、就地出卖、就地变现,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把就业岗位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实现了群众和合作社双赢,走出一条富民强村奔小康的新路子。

在成县家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枣夹核桃车间生产组上班的邱朝兰,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因先天性聋哑,目前在特教学校读五年级,儿子上小学六年级。

“以前我的生活很困难,没有经济来源,现在我一个月能挣将近4000元,既能赚钱还能经常照顾女儿。”邱朝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合作社像这样暖心的故事还有很多。

2018年9月,成县家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电商扶贫车间”正式挂牌,这个扶贫车间为周边留守妇女、老人每年提供6000多人次务工岗位。

种植合作社的发展规划(让更多的农户实现富裕)(3)

晾晒 (左谦茹 摄)

贫困村有个攒劲人

只要有信心,土地出黄金。只要有能人,没有落后村。金葡这个昔日的贫困小山村,如今脱贫致富奔小康,一跃成为当地的种植中药材的全县“样板村”。

“这几年通过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合作社的带动发展,我们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药材、土蜂、土鸡、猪、牛、羊都有不同规模的种养。”金葡村党支部书记张克锋说笑着说道。

合作社负责人张会林是土生土长的金葡村人,张克锋是他的哥哥。

“我要把加工厂建在村上,大家对中药材种植更有信心,再者这些加工、运输的务工收入就会继续增加群众的收入,尽管偏远,合作社的收入会减少,也不方便经营,但是让我们的亲房邻居多挣钱,这是我应该做的。”张克锋很肯定弟弟的想法。

由于金葡村山高路远,而且每年雨季,村上经常性地出现滑坡,张会林的妻子坚持要把加工厂建在城周边。

经张会林通过多次动员,终于说服了妻子。

村民赵增产原来是村里最穷的农户之一,2016年加入张会林的合作社后日子才慢慢好起来的。家里如今包括中药材、核桃、务工等能有5万多元收入,如期实现了脱贫,不再是从以前村里最穷的人家。

赵增产说,全村人打心里喜欢这个心眼好、脑子活、带领大伙共同致富的张会林。

近年来,村民在张会林的带领下,陆续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收入有了保障,而且逐年提升,好多一直在外务工的人都回家发展了。目前,16户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36户有私家车。村里2018年就通了自来水,80%以上的精准扶贫户家里都有小型磨面机、脱粒机、三马子等。

种植合作社的发展规划(让更多的农户实现富裕)(4)

核桃产品加工 (左谦茹 摄)

乡村振兴的探路人

几年下来,在张会林的带领下,鸡峰镇目前种植中药材780亩,核桃园1500亩,中蜂养殖800箱,全镇27个村444户、2.8万人直接受益。仅中药材一项,金葡村村民年收入最多的有上十万元,少的也有五六千元。

冬日夕阳下的金葡村古朴而静谧,松柏翠绿,袅袅炊烟在山间环绕,宛如人间仙境。房前屋后,院落檐头堆放、晾晒的中药材泛映着金黄的财富。

张会林,从小商小贩到合作社、企业负责人,一路走来,不但合作社、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攀升,而且是带动了全县种植中药材。

然而,成县家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成县中药材种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成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运营模式和电商销售模式为抓手,实施统一药材品种、统一农技服务、统一收购烘干、统一储存销售等措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在乡村建立扶贫加工车间,解决了农户的种植、加工、销售难题,为中药材增收助力。

今年成县桔梗迎来了大丰收,市场行情也达到每公斤4元左右,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左右,全县种植桔梗6.5万亩,产值预计上亿元。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2018年8月,张会林登上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智慧三农乡村振兴带头人峰会的讲台现场分享创业感受,而且公司也被评为“2018年度扶贫助农突出贡献企业”;同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大会上又被授予“全国百名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全甘肃省电商扶贫优秀企业、全省优秀乡村就业工厂(车间)、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陇南市优秀人才、 “感动成县”第四届道德模范、全县电商奋进奖、全县十佳核桃畅销大户”等诸多荣誉称号。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张会林说,这一句话是前几天参加陇南市人代会时,政府报告里的话,他感受很深。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已势在必行。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同谷家裕”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趟水过河,示范引领中任重道远。

让大山里父老乡亲的天然纯正的特色农产品、中药材一直卖上好价钱,这是成县上千家农民种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及电商企业持之以恒的信念和追求。

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陈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