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金星因夹带私货又被禁言了,距离上次Ta被禁言也才3个月,上次因撑乌克兰恶意把央视主持人衣服ps成乌克兰国旗颜色,这次刚放出来又以讹传讹装文化人,以简化字来暗戳戳的讽刺新中国。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1)

下面就来论道论道简化字到底怎么回事。中国进行简化字改革始于民国,1922年,钱玄同等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 ,蒋介石指示王世杰,让他必须尽快拿出可行的方案,为汉字简化做好前期准备。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2)

民国颁布的简体字表

1935年8月,王世杰以教育部的名义,颁布了第一批包含324字的《简体字表》。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3)

蒋介石题字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4亿人民3亿多盲的现状,教育部开始文化扫盲。要想扫盲,首先就要进行简体字改革,比如:壹隻憂鬱臺灣烏龜尋幾航髒變態囑齒軀,幾航髒變態喝齒軀叢圍歐壹隻憂鬱臺灣烏龜。不简化怎么扫盲?不到10时间,2亿人摘掉文盲帽子,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前可是有85%以上的文盲。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4)

新中国扫盲

再来说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这次赶在唐山舆情被金星拿来当宝攻击体制的这段顺口溜。

親不見,愛无心,産不生,廠內空,

導无道,雲无雨,開无門,鄉无郎…

这些简体字是不是新中国建立后才有的?

“亲”早见于金代韩道昭《引并四声篇海》引《俗字被篇》:“亲,与親义同”,亲不见?亲字同親古已有之。

“爱”被新中国简化成“愛无心”更是莫须有,爱字是从行书发展过来的,下图分别是晋代王羲之、隋代智永、唐代李世民、宋代苏轼、明代文征明的写法,而且早在北魏《崔勤造像碑》中已有现代简化字“爱”的写法。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5)

産不生,廠內空?“产”、“厂”都属于减省笔画、保留原字特征而生成的简体字。推行简化字之前就有了“广”、“厂”的独体字,还有诸如“圣”也是这样产生的。

“雲无雨”就更可笑了。云本来就是云头的象征,后来假借作“曰”字,像“子曰诗云”,这才加上了个雨字头。现代口语早已不这么用,所以“云”无须身兼两职。现在削去形旁,使它回复本来的意义。从甲骨文到金文到战国文字再到小篆、隶书都是这么写的。你一定要云雨兼有建议去看《金瓶梅》。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6)

“导”是草书楷化得来,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这个趋势,前3分别是西晋索靖、东晋王导和王羲之的写法。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7)

開无門?“开”是草书楷化并省变而来,草书里“開”的门字头简化为一横钩,看看王羲之、唐太宗、怀素、张旭、宋高宗怎么写的“开”,就连唐代民间的变文也如此。

古代有想念意义的字(简化字导致親不見)(8)

“乡”繁体作“鄉”,是“饗”的本字,中间那个也不是良,而是皀,是饭的意思。既然这字不是形声字,也跟故乡的乡没直接的语义联系,那取个简单的半边也没什么不可以。

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专职正字工作,汉字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异体字也越来越多,汉字越来越难认,正字是必要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写繁体字,书法作品中也写繁体字,学中国古代史、古文学的也都还在学,这种简繁双轨已经最佳权衡了,有什么值得去诋毁的?

所以,没文化就别装大尾巴狼(娱乐圈有文化吗),何况是千万粉丝的大v,以谣传谣包藏祸心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借一位网友的话:人体都能少一块,何况是文。文字简化了,但文化没断根。男女一变,可就绝代佳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