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教 研讨不延期】这里是张琼华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推出的“教育心语”活动,我是教育追梦人段建梅,来自石林县鹿阜小学,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那年,我中途接班,年级倒数第一,据说该班纪律乱得让新老师无法上课,不得不请家长到教室管理孩子。听到这一切,我心中一紧,顿觉“亚历山大”。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本质:教育无痕润物无声(1)

他叫刘宇,是一名男生。该班的典型人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还未进教室,就听到几个科任老师告状,频频列举刘宇的种种恶行。爱打人,爱搞恶作剧,不听课,专门破坏课堂纪律……进入教室,我特别留心他的样貌:很胖,肥头大耳,脸很白,但却嵌着少许的斑点,周围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疤痕,最引人注目的是嘴唇处,让人不由得联想一定是他调皮捣蛋摔的。“字如其人”,他是名副其实的“声”如其人了。我打了个激灵,但又提醒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教师,孩子的引路人,不能急于给他贴标签。

之后的一周很平静,但每天我都会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分析其内心世界。也许是换过老师的缘故,他的不良行为有所收敛。

第二周,他开始按捺不住了,星期二语文早读课上,起初,他借助语文课本的遮挡掐指甲,接着,用手指戳同桌,(同桌是本班最受欢迎的班长)结果,自己上演了独角戏,他立刻将目标锁定在斜后方李智身上,转身用笔敲了一下李智的手,迅速坐端正,一脸得意的模样,李智操起直尺戳了一下他的肩膀,算是达成协议,之后,二人要么互相踩脚,要么你靠我推。一切都被我看在眼里,他们却以为行为隐蔽,老师没发现,继续嬉闹。

我想走下去敲桌子制止,想点名提醒,想大声斥责,履职好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但是转念一想: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我叫二人到我跟前背书。由于前排的孩子离开座位找老师背书,座位空了下来,刘宇借机坐了上去。

我想,在老师眼皮底下应该能安静地读一会书了吧,毕竟快11岁的人了,出乎预料的是,班上一个瘦小的男生背完书回座位时,刘宇伸出脚挡在过道中央,我没作声,那个男生掉头朝另一个方向回座位时,他趴在两张桌子中间挡住了去路。

此时,我感觉一股熊熊烈火从脚跟窜到头顶,即将喷发到刘宇身上,我深吸了一口气,忍住没吱声,满腔怒火化作严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正巧,他抬头看我,才慢悠悠的让开通道。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本质:教育无痕润物无声(2)

下课后,我反复思量,到底要不要把他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的讲道理,树榜样,教方法,罚扫教室反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决定不这样做,因为这些方法以前的老师都用过。

之后,我迅速找教过刘宇的老师了解情况,倾听和他同班三年的同学对刘宇的印象、评价,几乎没听见一句正面语言。我又对他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家有三个小孩,他是老二,家中独子,3岁上幼儿园父母就将他留给爷爷奶奶照管,自己到昭通老家打工。父母几乎没管过孩子,偶尔回家,刘宇母亲还不停的指责老人没管理好孩子。

经过反复思量,针对刘宇,我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利用班会课,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说说恶作剧对他人,对自己的害处是什么?你遇到过别人对你的恶作剧吗?当时的反应是什么?你是否喜欢和爱搞恶作剧的人交朋友,为什么?孩子们当时讨论得非常热烈,纷纷表示对爱搞恶作剧的人深恶痛绝。

我又接着说:“其实,这样的同学本性也不坏,只不过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了错误的认识,认为那样做同学们会和他一样开心,现在他一定认识到这样做不好了,你们愿意帮他吗?”孩子们纷纷表示乐意。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本质:教育无痕润物无声(3)

下课,我又和他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让他明白教师的善意,进而接受老师的建议:用“我是男子汉,得管住自己”这句话约束自己。然后每周换一个同桌,用稍陌生的人际环境警示、督促、矫正他的行为。接着让班长记录,只要当天不被同学告状,老师点名就免做部分语文作业。

两个月后,尽管还有同学告状,但搞恶作剧这种情况明显减少。

一天,看到一贯在大扫除闲逛,弄是非的刘宇因表现良好,被同学们评为“劳动小能手”时,他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期末考试,他由原来的53分提高到81分。

看到他的转变,我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的含义。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只有用心去看,用心去想,用心去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方能赢得学生的转变,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本质:教育无痕润物无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