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决定学校成绩

在于很多读者沟通的过程中,科科发现很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往往唯学校成绩和知名度马首是瞻。那么学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学校的成绩因素由什么来决定的?是好学校成就好学生,还是好学生成就好学校?

最近,某名校公开PPT引起轩然大波,学校公开向家长表示,孩子的成绩是由家庭决定的,学校并非主导因素!

生源决定学校成绩(生源决定学校成绩)(1)

生源决定学校成绩(生源决定学校成绩)(2)

以前在这些问题上,学校都是讳莫如深的,如今却大胆的抛出生源决定孩子成绩这一观点。

从教育规律来看,这个学校的PPT 的确说的都是大实话,没什么毛病...但是,它忽略了:

有些事儿能说不能做,例如轻负高质...
有些事儿能做不能说,例如集体补课...

有些事儿能做也能说,例如学校素质教育结硕果,音体美比赛又获奖了...

还有些事儿既不能做也不能说,例如这种PPT...

在四川,都知道的是成都七中和绵阳中学年年清北人数遥遥领先,但很多人忽略这背后是这两个高中几乎囊获了各地市州中考前几名和大量高分复读生,这些孩子如果高中选在川师附中、川大附中、七中万达等学校就读,预计高考成绩差距不会太大……

在成都,以前重视教育的家长都是优先考虑成外、嘉祥、西川等一类私立学校,因为这些学校中考成绩碾压顶级公立初中四七九小联中一大截,背后的原因是私立学校有生源筛选权,他们优先把优生摘录到自己学校。

四七九小联中、棕北中学、七中万达、49中、七中初中等公立初中两极分化,尖子生和多数摇号生成绩极端分化,也是因为拥有一些政策优先权。拥有全市最好公立初中师资的七中高新中考成绩一直和这些学校差距明显,背后只是生源的差距。

遥想20多年前,成都市1中、10中、35中还是区内相对的薄弱初中,1997年,七中林荫、树德宁夏、石室文庙分别领办35中、1中和10中,三个中学改名为七中育才水井坊、树德实验东马鹏和石室联中陕西街,当年这三个学校就一跃成名,吸引到全市最顶级的生源,迅速成为成都一类名校,这绝对不是换一批老师就能在两三年内实现的。

应该说, 一个孩子的成绩好坏,从逻辑上是和学校老师有关系的,老师教了好,自然就学了好,好学校、好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家长明白一步快步步快的道理,自己下深水指导孩子的学习,或者参加很多课外培训,把课堂内容都学会了,把难于课堂教学很多倍的内容也学会了,某些极端情况下孩子还提前学了初高中的所有知识点。

这样的生源集中的话还会进一步倒逼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

只能说,名师往往是遇见牛娃之后成为名师,而牛娃在遇见名师之前就已经是牛娃。

毕竟即使把七中林荫高中最好班级九班的各学科教师和同年级一个平行班的教师全部置换,相信三年后高考,九班的平均分也能超过这个平行班七八十分。

当然,科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绝对不是去否定学校和老师的作用,制造家长焦虑让孩子去提前学习,去报各类培训班,去全职参与孩子的学习。面对这些北上深普遍出现并且蔓延的现象,我们绝大多数人没这个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复制的,不过,我们可以做的是坚决避免当甩手掌柜,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热门学校,孩子的成绩家长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我们需要深度参与孩子的学习,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并构建较好的亲子关系。

所谓生源,本质上不是父母财富、学历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差距,也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际参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