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及对照式结构

对照,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甚至矛盾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比、映照的表现途径,也就是我们写 作中的对比手法:把相对的事件、现象集中安置在特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系统 的艺术整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呼应美系。

并列式结构作文提纲(作文结构掌握对照式结构)(1)

“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式结构”的一种特例:并列的方面在内容上形成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该结构范式既可以用于记叙文中,也可以用于议论文中,而且都可以广泛地运用。这是由写作活动本身的目的性所决定的,无论是“言之有物”"还是“文以载道”,其“物”为其“道”就是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本要传播,传播的内容, 既然如此,文章都有选选择性倾向性.,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文本完成之时,就有了结论,也唯有这样,文章才有价值。

并列式结构作文提纲(作文结构掌握对照式结构)(2)

如:《学然后知不足》一文先从反面说理、反面论证;再从正面提出论点,正面论证,从而自然而然地作结: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

再如:《人与路》一文先写了“我”家门前田埂路的结实芬芳:再写了“我”家门前沙子路带来的繁忙,又写了“我”家门前水泥路带来的冷漠,与田埂路的“芬芳热忧”形成对照。

又如:《乡梦》一文先追忆了家乡过去的美好风光、淳美人情;再陈述了家乡美好风光消逝、淳美人情不再。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再造故乡”——重塑故乡的伦理再兴乡亲的信任。

并列式结构作文提纲(作文结构掌握对照式结构)(3)

又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丑石》一文先写丑石因外形奇丑而受尽了村人的白眼和咒骂;再写天文学家的到来对丑石巨大价值的发现而让村人刮目相看。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并列式结构作文提纲(作文结构掌握对照式结构)(4)

对照式结构佳作: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那时,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并列式结构作文提纲(作文结构掌握对照式结构)(5)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落得个“四顾胆落,坠桨失舵”的下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并列式结构作文提纲(作文结构掌握对照式结构)(6)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已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國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层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并列式结构作文提纲(作文结构掌握对照式结构)(7)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点评:

对照式结构用得很成功:先反面说理,用“井底之蛙”作比喻进行比喻论证,紧接着从反面连举两例即“江郎才尽”“楚人学舟”;然后才是正面论证、正面说理。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