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少人用,又少人学: 国产工业软件等不起也伤不起
半月谈记者 马晓澄 荆淮侨
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院校遭美国禁用科研设计领域重要工业软件Matlab,让人们不禁担忧与该软件关系千万重的一大软件门类——工业软件在中国自主发展的前景。工业软件到底有多重要?
1
制造业的“地基”
现代工业企业的运转几乎都离不开工业软件。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定义,工业软件是专用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旨在提高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其下又可分为三类:研发设计类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设计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运营管理类软件,如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如制造执行系统(MES)、高级计划排程系统(APS)等。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19)》显示,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发展虽已起步,但整体水平有限、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据相关统计,国内EDA软件80%以上的市场被3家美国公司垄断,研发此类软件的国内企业只有10多家,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从另一个角度看,EDA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的20多个环节中都有用武之地,国内企业的产品却只能覆盖其中的70%。
在CAD领域,美国AUTODESK公司、美国PTC公司、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4家占据了中国90%以上的市场,高端三维CAD迄今未能实现国产化。
“当我们在谈制造业转型升级时,考虑更多的是‘起高楼、起大厦’,工业软件作为不容易看见的‘地基’,往往缺乏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杨春晖认为,近期系列事件表明,我国高端制造业要迈向“智造”,基础还很脆弱。
参观者在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现场观看物联网智能工业软件应用演示 王启明 摄
2
既少人用,又少人学
杨春晖等专家表示,工业软件设计所需专业背景知识复杂,作为完整工业技术的“软体形态”,工业软件的研发不同于一般软件,仅凭软件工程师埋头苦干是做不出来的,必须与工业界深度协力,产品迭代也有赖于工业界在使用中给予充分反馈。
相关企业坦言,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国工业软件研发公司与制造业之间仍有鸿沟,国产软件相对缺乏在工业界使用的机会。一些国内企业担心使用国产工业软件导致业务出错或进度受阻,不愿“吃螃蟹”,导致国产工业软件难以在业界生态中得到改善机会。
“没有企业用,国产工业软件永远得不到提高的机会,后果就是更加乏人问津,成了一个死循环。”一家致力CAD软件开发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刘玉峰说。
国产工业软件缺乏销路,也使得研发公司难有足够吸引力延揽长才。一家EDA软件研发公司透露,公司在国内高校招聘时,有求职者期望年薪是80万元,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这并非“天价”,但工业软件公司普遍难以承受。
事实上,即便软件公司有实力满足待遇条件,招聘时也常常空手而归。这是因为工业软件研发属于地道的“高精尖”工种,培养难度大,国内每年新毕业学子为数有限。仍以EDA软件为例,中国大陆现有研发工程师仅约2000人。
3
如何补上关键短板
刘玉峰表示,全社会对中国工业软件的研发要有耐心。要补上的关键短板,首先是国家层面持续加大投入,发挥好政府在企业融资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引导与扶助作用。
以CAD软件为例,2018年达索系统公司研发投入6.31亿美元,而与之在同一赛道的中望软件2019年研发投入只有约1亿元。专家提出,为工业软件企业打通绿色通道,令其尽快走向资本市场寻求更丰富的融资机会。
工业软件做得好,需得有工业企业用得好。部分产业界人士建议,推动龙头国企和一些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带头使用国产工业软件,以促使国产软件积累更多经验,提升迭代水平,形成更可持续的竞争力。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