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殷洁 张凡

视频剪辑 常怡

近年来,武汉市新洲区围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想办法、找出路,积极构建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等利用模式,有效破解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顽疾”,让农业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保生态、促增收的宝贝。

秸秆回收自动打捆(秸秆打捆回收忙)(1)

马驿湖分场

10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涨渡湖街马驿湖分场的农田里看到,农机操作员正驾驶着秸秆打包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簇簇平躺着的秸秆草瞬间被吸走,旋转、除尘、压实、打捆,不一会儿,一大片的水稻秸秆就被收拾殆尽,变成一捆捆方方正正的草方墩,整齐摆放在田地里。武汉君诺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催今年在涨渡湖街承包了500多亩地进行水稻种植,前两天刚收割完,街道工作人员就主动对接秸秆回收工作。

“水稻收获后,秸秆如果直接抛撒到田间,不进行任何处理,来年在农作物播种时会造成断行或断垄,现在通过机械作业,直接帮我把秸秆打包运走,是真的方便。”周催说。

秸秆回收自动打捆(秸秆打捆回收忙)(2)

运走捆好的秸秆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深入推广,现如今,秸秆打捆回收逐渐被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有效解决了捡拾秸秆劳动之苦和秸秆焚烧之忧,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更能直接“变现”,增加额外收入。

武汉陆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操作员朱进军是涨渡湖街邀请来回收秸秆的农机手,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天,每天能回收100多亩土地的秸秆。“通过农作物秸秆打捆,一亩地秸秆能打包12到15个草墩,除去成本能赚50元左右,一天100多亩地能赚5000元左右,既经济又环保。”朱进军说。

至于那些收割打捆好的秸秆,则成为武汉市恒基欣润种植专业合作社500多头肉牛的口粮。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以往都是从安徽等地外购玉米秸秆饲料,路途远,成本高,饲料品质还无法完全保证。今年收回去的秸秆,通过科学配比,直接成为养殖场的饲料来源,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牛粪还可以作为农家肥使用,形成种养殖生态循环。

秸秆回收自动打捆(秸秆打捆回收忙)(3)

操作员驾驶秸秆打包机

“全街目前有4000亩地陆续回收秸秆,我们主动对接了几个周边有经验的合作社来帮忙。”涨渡湖街人大工委副主任张建国说。近年来,为推动秸秆再利用,改善空气质量,涨渡湖街加大政策宣传,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禁烧。同时,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经验,扩大秸秆收运范围,提高秸秆循环再利用率,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有益实践,不仅可以为农户带来新的经济收入,还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