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路“象”北

最近几天,关于云南野象群一路北迁的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野象群为何从保护区中出走,现如今又到了哪里,这也是众人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在去年的3月份,16头亚洲象组成的“北迁队伍”就已经来到了西双版纳保护区;同年12月份,一头母象在普洱生下一头小象;在今年的4月16日,象群北上进入云南玉溪元江县;4月24日,两头大象食用酒糟,宿醉后脱离了象群,折返回了普洱墨江县。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2)

大象钟情酒糟,两只宿醉离队,一只小象醉倒原地

剩下的15头大象继续一路向北,5月24日,一头小象吃了200斤酒糟,随后醉倒,脱离象群。隔天,小象醒后在田埂边进食,又到水库洗了澡,随后才赶上了象群,30日,象群进入大湾村附近。

象群沿途走走停停,吃吃玩玩,一共引起事故400余起,损毁农田840多亩,共损失近700万元。一路北迁的象群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3)

为何大象没被麻醉运回保护区

许多网友认为,既然前一段时间从西伯利亚地区来的东北虎可以麻醉后运输,那么这群野生大象是否也可以麻醉后运输回自然保护区呢?

麻醉动物是非常精细的操作,稍微出现一点差错,则会出现不可逆的后果。

2019年,苏州动物园对世界仅剩的一只雌性斑鳖实行麻醉,准备进行人工授精,但在麻醉的过程中,这只雌性斑鳖死亡,最终导致世界上最大的鳖类生物功能性灭绝。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4)

而麻醉动物,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生物所处的环境,体重,状态等。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大象是可以麻醉的,但是要知道大象的大体重量,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麻醉过量的话,会使大象直接死亡,剂量过小的话,又起不到麻醉效果。并且还要考虑麻醉大象的先后顺序,15头大象同时麻醉的难度太大,逐只麻醉的话,可能会导致剩余大象发狂伤人,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并且推算麻醉后的大象何时醒来,用何种工具运输都是非常困难的。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5)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6)

校正象群路线有的放矢

象群还在一路北迁,马上就要到达昆明,我觉得象群肯定还在一路寻找适合生存的栖息地,如果没有找到的话,象群是有几率选择原路折回返回保护区的。阻止象群继续向北迁徙,才是重中之重。

有关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大象迁徙的主要路段,设置一些带电围栏,校正大象行进方向,也可以在象群的必经之路上,投喂食物诱导的象群回头。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7)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8)

用酒糟把大象引回家?

那么既然麻醉大象的难度这么大,大象还对酒糟这么感兴趣,是否可以在沿途摆上酒糟让大象醉倒,再一步步运象群回保护区呢?

其实大象之所以去吃酒糟,是因为它们过于饥饿,因为酒糟是发酵后的水果,酒糟中有乙醇的成分,而发酵水果中也能产生乙醇,并且大象代谢乙醇的能力非常弱,甚至不及普通人类的酒量。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9)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0)

醉酒的大象

其实大象醉酒的事件早有发生,大象吃到野生发酵的水果会有几率醉酒。在1830年左右,一位来自法国的学者最先观察到大象醉酒事件,并将其记录下来。

非洲当地盛产一种水果叫做马鲁拉果,也叫做大象果,成熟后经过阳光暴晒就会发酵产生乙醇,大象非常喜欢吃这种水果。但是食用过马鲁拉果的大象就会有明显醉酒的表现,它们会昏昏欲睡或者极度亢奋。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1)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2)

为何大象更容易醉酒

此后发表在《生物学快报上》的研究论文也曾说过:大象的酒量不如普通人类,它们饮酒后更容易醉。

人类早在石器时代时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酿造口嚼酒,生产乙醇类的饮料。但其实在自然环境中,有些食物直接就带有乙醇。野生花蜜中乙醇浓度达到3.8%左右,发酵的水果达8%左右。

乙醇有种特殊的味道,而散发乙醇味道的水果都非常香甜。所以许多动物会根据乙醇的味道寻找食物。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3)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4)

人类代谢乙醇的能力提高了40倍

灵长目生物都非常喜欢带有乙醇味道的水果,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祖先。科学家发现经过数百万年代谢乙醇的能力的进化,智人、黑猩猩、大猩猩等生物在乙醇脱氧酶7(ADH7)基因中有相同的物质,这使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灵长目生物对乙醇代谢的能力提高了近40多倍。

生物学家也通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都能靠乙醇的气味找寻找食物。比如鹿就喜欢吃腐烂的苹果,鸟喜欢找发酵的水果等。海鸥甚至能直接偷喝啤酒,这些带有乙醇味道的食物对动物们的诱惑非常大。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5)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6)

大象乙醇的代谢能力奇低

科学家就曾经比对了近90种哺乳动物,其中近80种动物都找到了ADH7基因,其中许多生物的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动物对乙醇的耐受能力非常低,其中就包括大象、犀牛和牛等动物。

在不同的生物当中,动物们对乙醇的代谢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人类可以将乙醇代谢的能力提高40多倍,而大象几乎是逢酒必倒,吃上一点发酵的水果就有可能让大象瞬间醉倒在地。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7)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8)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19)

最后

千万别以为只有灵长目生物代谢乙醇能力惊人,一种叫做树鼩的小型生物,它们对乙醇的代谢能力就非常强悍,可以做到千杯不醉。

沿途摆放酒糟指引野象回家的路看来只能当成玩笑话,万一大象都喝醉了,在沿途耍起酒疯就麻烦了,你们说呢?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20)

野象最大的危险(为何不麻醉运回)(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