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到唐,丝绸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贸易产品,制作方法乃是机密。

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录了唐朝时期这样一个故事:公主嫁给于阗王(于阗即今和田地区)的时候,公主决定把丝绸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新子民。

为此,公主想出一条应付搜身的妙计,把备好的春蚕、桑树种藏在自己的凤冠里带到于阗。这位《传丝公主》的故事,被后人绘制在一块厚木板上,世代传颂。19世纪末,被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奥莱尔.斯坦因偷盗回英国,如今则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1)

厚木板上绘制的《穿丝公主》

这条连接中亚、地中海与中国中原地区的贸易之路,在漫卷的黄沙中,伴随着声声驼铃,在将黄金、宝石、美玉、香料、丝绸、宝马等奇珍异宝运送到四方的同时,连同东西方的故事、思想、信仰、文化等一起交汇、融合。

几个世纪以来,佛教从中亚的这里传入中国,及后来伊斯兰教的深入亚洲,而作为这一贸易路线上最重要的商品--丝绸,它的奢华精美也是西方人的最爱,直至现在仍然是华贵的象征。

直到188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给予这一段贸易之路美好称谓“丝绸之路”,恰好契合了丝绸的浪漫与华贵。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2)

精美的丝绸

海上贸易的崛起,让处于西域的丝绸之路渐失光彩。随着19世纪帝国列强的崛起,西域又成了沙俄与英国角逐的舞台。在外敌入侵的硝烟弥漫中,左宗棠的抬棺平定新疆,并在此屯田垦荒,无疑为近代的新疆作出重要贡献。

但建国前的新疆,仍旧是列强虎视眈眈之地,中外分裂势力和土匪成窝,让这里人民饱受疾苦。新中国成立,新疆各族人民终于过上富裕、安定的生活。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3)

图片来自网络

1977年,美丽、广袤的新疆大地走来了风尘仆仆的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出生于台湾的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虽然还尚未改革开放,但他依然受到了好客的新疆人民视他为台湾兄弟的热情礼遇,让这位一路向西的历史作家饱含深情同年写就这本《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陈舜臣是备受柏杨推崇的历史作家,代表著作有《中国的历史》,《甲午战争》,《走向辛亥》等,其作品不仅在日本获得多项奖项,掀起日本人阅读中国史的风潮,而且在中国国内出版后也畅销多年。

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五国语言的陈舜臣,从学生时期就对天山、昆仑山、西域等地名充满罗曼蒂克的向往,虽然多次到过中国,但仍旧对未到过的西域魂牵梦萦。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4)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1977年,陈舜臣领着已成年的儿子和妻子,一起踏上西域这片神奇的土地。新疆留存不多的历史遗迹,并未让他产生遗憾。相反,他在抚今追昔,在瓜果囊饼中重走丝绸之路中深切体会到了大美新疆的景美,和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的奋发图强所呈现出来的向上之美。

让我们跟随陈舜臣这位向导,在时空交错中,追随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等人的足迹,感受千年丝路的沧海桑田。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5)

图片来自网络

敦煌与喀什,分属新疆的东、西大门。公元前139年,面对北方匈奴的强势崛起,带着“和月氏结盟,共同夹击匈奴”使命的张骞,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

历经艰辛的张骞,13年后回到长安,带回“匈奴内讧激烈”的情报,让汉武帝除了有征伐匈奴的决心外,更有了积极的西域政策:打通西域商路。

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名将的攻伐下,汉朝终于打通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并在河西走廊设立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四郡。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6)

电视剧剧照

“张骞的凿空之举,使得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阔起来。”

作者在书中如此道。从此,汉武帝最爱的大宛的汗血宝马连同玻璃、石榴、地中海的珊瑚等经河西走廊,抵达中原;中原以绢匹为主的货物也络绎不绝运往西方。据《史记》记载,疏勒城(今喀什)就是中亚的伊朗、叙利亚、印度等和中原当时的贸易市场。

但是这样的市场也并非永远畅通无阻,每当中原有战争,或朝代更换时,鞭长莫及的西域,就给了西域各个小国蠢蠢欲动的机会。在弱肉强食的蚕并战争中,丝绸之路上就少了许多往来的商旅队的驼铃声。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7)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102年,久居西域的班超终于在有生之年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次年,即去世。

这位步入中年才投笔从戎,但智勇兼备的东汉名将,曾在初入西域时,率36名英勇汉使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猛果敢,破楼兰,降于阗,振疏勒等行为威震西域,受到当地渴望和平的各民族的欢迎和拥戴。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8)

电视剧剧照

当年幼的皇帝担心他孤军深入的安危,命他班师回朝时,当地人大哭“汉使如同父母,安忍弃之而去"来挽留班超。他们抱着他的马蹄,不愿让他离去。

调转马头的班超此后30年一直留在西域,为为这片土地的和平安定和这条丝路的繁荣昌盛保驾护航,鞠躬尽瘁。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9)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中,作者总结道:“历史证明,中国的中央政权统治衰弱时,西域就会发生战乱,而在丝绸之路繁盛时,这里就会平安稳定,道路通畅。社会治安混乱时,盗匪就会横行,丝绸之路上的产品交易自然也就不会兴旺。”

稳定的中原中央政权与小国林立的西域地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有中原的长治久安,边境的西域,才会有络绎不绝的来往商旅队队和阵阵驼铃声,才会有绿洲中的凡人烟火。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10)

图片来自网络

丝绸之路的大放异彩,不仅带动贸易、经济的流通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思想、宗教在沿途的传播。法显、鸠摩罗什、玄奘取经通过西域这片土地,或往东传播佛教,或去西方取经,都让佛教在西域及中原日渐兴盛起来。

直到10~11世纪,伊斯兰教在西域的兴起,导致佛教的日渐式微。13世纪,蒙古帝国对宗教信仰的异常宽容,除了让伊斯兰教席卷西域,也产生了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烧制于元朝的青花瓷。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11)

咯什的香妃墓

在中东极受欢迎的蓝白配色,经中国能工巧匠的独具匠心成就的青花瓷,不仅在中东地区打开市场,而且成为欧洲的追捧热点,也深受日本、东南亚等市场的欢迎。

借助于瓶身上的文字,制造于1351年5月13日的优质青花瓷瓶,现陈列于大英博物馆内,这正是明代之前优质青花瓷便已存世的铁证。

正如著名的文字学家、翻译家周有光先生所讲:“环顾世界,到处都是双文化现象,内外并存,实行双文化生活。中国文化原来就不是单纯的,它是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以及其他因素的混合物,佛寺多于孔庙是古代双文化的遗迹。”

1977年,站在西域汉唐遗址前的日本历史作家陈舜臣,对以上这段话应该更感同身受。而且,他所喜欢的佛教,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12)

图片来自网络

在抚今追古中,陈舜臣对西域的沧海桑田般的变迁写下“从东向西,又从西向东,新的文明流入,然后又回流”的文字,这是对西域不断融合中的丝绸之路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连接亚欧桥梁的新疆,古老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美西域,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的互利互赢中,再续“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丝路辉煌!#翘楚读书会#

我是爱读书的@童心与老成枕上读书,感谢阅读。与好学者共读万卷书,携良善人同行万里路,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