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灾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因为随时可能家破人亡。危难与机遇永远是并存的,国难中怕死的有很多很多,但也有人发迹崛起,贪财的财迷疯狂敛财,不甘平凡的枭雄野心家趁机建立霸业。当然这类人是极少的,我们暂且把这类人归为幸运的一群人,人们对发国难财和搞政治投机的人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因为毕竟这种行为并不正义,不过当事情真的降临时,情况是复杂多多变的,能够权衡利弊迅速反应的人,或在乱世占有一席之地或身死道消。

对于唐朝来说,国难是什么?无疑是安史之乱。这是唐朝历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正是这场叛乱给唐朝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决定唐朝未来残留日子的方向。这也不能不让人感觉惋惜。在安史之乱中发迹的人,莫过于那些反叛乱有功的人,后来他们很多人都被封为某某地节度使,掌握当地兵权,成为唐朝灭亡最大的问题之一。

历史上藩王谋反需要做什么(一个靠谋反当上土皇帝的家奴)(1)

不过节度使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就拿我们今天来说的这一位来说吧,家奴李宝臣,有投机的各种先决条件。李宝臣又叫张忠志,两个名字都挺符合他的人设,不过后者的名字是来自养父张锁高。不过因为李宝臣善骑射,被安禄山看中,李宝臣改了养父,跟了安禄山的姓氏变成了安忠志。在安史之乱中,安忠志协助安禄山谋反。本文就聊聊这两个人。

虽是父子,但两人的命运走向却是截然不同,安禄山的最后归宿大家都知道,被身边的宦官给了一刀子,死了。这李宝臣的命不是一般的好,当大唐扭转叛乱带来的溃败局势后,李宝臣发现局面已经不利于反叛了,大势所趋,还是跟唐朝朝廷交了底有活路。唐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继承了李世民心胸宽广、豪迈的遗风,对招安的判臣不但没丝毫计较还把安忠志这类人封了节度使,甚至把他们当做忠臣一样讨好,安志忠被赐名李宝臣,一下子变成了“国姓爷”。

历史上藩王谋反需要做什么(一个靠谋反当上土皇帝的家奴)(2)

对臣子优待的方式确实有利于培养臣子的感激之情,但是这取决于接受贿赂的人是怎样的,不过一般人都会慢慢的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李宝臣这个人反复无常,一开始确实很安分守己,但是架不住被权力的欲望,迷昏了头脑。后来李宝臣在地方割据势力中慢慢强大,还和田承嗣等人联姻,甚至不向朝廷缴税,俨然有对抗朝廷的意思。

唐朝看在眼里却没有能力管,只希望割据势力之间能互相残杀,皇帝看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李宝臣和田承嗣还真上演了“互相残杀”这一出戏,不过皇帝倒没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那一个结局,两家没输没赢,还那样。其实地方节度使已经是名义上的“土皇帝”了,但是李宝臣其实更希望能成为真正的皇帝。

历史上藩王谋反需要做什么(一个靠谋反当上土皇帝的家奴)(3)

李宝臣在自己的封地里就是这么为儿子打算的,而地方的小圈子里跟大朝廷差不多,都是图谋各种各样的利益,李宝臣跟往日的君主一样担心自己当年出生入死的兄弟臣子们造自己的反,还以自己千秋万代的名义把兄弟臣子杀了个七七八八,让那些亲眼看到此祸事人们非常的心寒,李宝臣也因此失掉了不少人心。

李宝臣若是当上了皇帝,看来也不会是什么明君,因为晚年的李宝臣跟很多昏君一样,迷信江湖术士,听信术士胡乱说的预言,以为以后自己能够当上皇帝,不过这种事有待验证,人岁数大了,没有作为只等着玉玺从天而降,怎么可能?术士倒是聪明,他知道自己的谎言是皇帝的新衣,于是先下手为强,骗李宝臣喝下了有毒之水。李宝臣失声之后,几天后就一命呜呼了。

历史上藩王谋反需要做什么(一个靠谋反当上土皇帝的家奴)(4)

看来得来太容易的富贵不是那么容易就握在手中的,李宝臣的死并不是唐朝末日的结束,而是中晚唐时期有力的证明,证明唐朝已经风光不再。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最后将江湖术士绳之以法,不过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唐朝追封李宝臣为太傅,还让他进入了凌烟阁,可是这和当年为唐朝打江山的名将们相比,合适吗?

论忠诚,怎么也轮不到李宝臣吧?不过,大唐确实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