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徒步爬山,路边遇到蜜蜂、蜂桶,很多人会避之不及,唯恐被蜇。那么,这些蜂桶背后的养蜂人却能徒手取蜜几十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上周末,记者在武义县新宅镇茶坑村,就碰到了这么一个养蜂的老人。

茶坑村地处武义和丽水交界地带,在海拔约千米的深山中,距离县城49.5公里,这里很多人都有养蜂的习惯。从新宅的许里村开始,有一条被很多人称之为武义版“天路”的公路,如一条白练般蜿蜒曲折地通到茶坑村。

怎么获取蜂蜜而不被蜜蜂蛰(徒手取蜜居然不被蜜蜂蛰)(1)

沿着一条古道,从茶坑村往深山前行,一路上空气清新,山水清澈,大树、竹林茂盛,岩洞、崖壁随处可见。在一处大岩石上,一个老年人正吃着干粮,不时地还喝口水,这就是养蜂人陶舍龙。

20多个蜂桶,是上一辈留下的遗产

今年69岁的老陶说起养土蜂,话语便滔滔不绝。他的母亲生前曾是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的土中医。自小,老陶就经常跟着母亲到附近山村去给人看病,包括接生。

母亲在这些岩洞、崖壁边沿途收集放置了20多桶土蜂。外出给人看病时,母亲便随身带上工具或打扫一下蜂桶,或割一些土蜂蜜回来,除了贴补一下家用,在那个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还可以给家人增加一些营养。蜂巢、蜂蜜也可以作为中药来用。

怎么获取蜂蜜而不被蜜蜂蛰(徒手取蜜居然不被蜜蜂蛰)(2)

几十年来,家里一直保持着20多桶土蜂的数量,直至父母去世,老陶承袭了这些土蜂。自小跟着母亲养土蜂,老陶自然也就学会了收蜂、养蜂的手艺。

6年前,老陶的儿子主张扩大家里的养蜂规模。此后,老陶便背着自制的木质蜂桶,翻山越岭,沿着古道边走边寻找适当的地方摆放蜂桶。6年来,在遍布方圆几十公里深山老林古道两边的岩洞、崖壁、荒村,老陶沿途陆续放置了500多个蜂桶,现在已经有300多桶土蜂安家。

怎么获取蜂蜜而不被蜜蜂蛰(徒手取蜜居然不被蜜蜂蛰)(3)

老陶说,茶坑村人世代都有养蜂的习惯,也练得一身“收蜂”的好本事,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放几个蜂桶。

进山不怕蛇咬,最怕碰到野猪

老陶割蜜时,不像平时大家看到的养蜂师傅要戴着面罩,而是无遮无拦。

他双手捧起一个岩壁边的蜂桶,只见密密麻麻的蜜蜂在桶中蠕动。老陶把一种干药草点燃,用轻烟把蜜蜂熏到桶的另一头,便露出了白色的蜂巢,然后用铲子把蜂巢连同蜂蜜铲进容器中,琥珀色的蜂蜜丝丝流出,很是诱人。

怎么获取蜂蜜而不被蜜蜂蛰(徒手取蜜居然不被蜜蜂蛰)(4)

老陶说,一桶蜂如果有蜜的话少的也有两三公斤蜂蜜,多的有五六公斤。老陶的几百个蜂桶,每年能收两三批,每次收获150公斤土蜂蜜,每公斤能卖200多元。

怎么获取蜂蜜而不被蜜蜂蛰(徒手取蜜居然不被蜜蜂蛰)(5)

山里养蜂,很是辛苦。老陶说,清晨四五点天还没亮出发送蜂桶收蜂、割蜜,几包饼干就是一天在山中的干粮,回到家往往要晚上七八点钟了。蜂桶摆放好后,还得时常回去看看,最怕被一种叫“九里头”的野蜂侵害和蚂蚁骚扰。蜂桶也要经常去打扫打扫,保持清洁。

怎么获取蜂蜜而不被蜜蜂蛰(徒手取蜜居然不被蜜蜂蛰)(6)

最忙的是每年三四月份,或者七八月、十月,伴随着大批植物花期结束,老陶就上山收割蜂蜜。割蜜旺季忙不过来,在县城做生意的儿子就赶回来帮忙。

6年来,老陶常年穿行于深山老林中。被蚊虫叮咬是经常的事,也曾多次被蛇咬伤,但他每次都用母亲传下来的中医医术治好了。老陶说,山中遍地都是中药,这不可怕。最让家里人担心的是,深山中有成群的野猪,躲避不及,后果不可想象。不过老陶并不将此放在心上,他说,碰到野猪时,只要不去侵犯,野猪也不会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