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丽

二十年前在重庆北站的留影(老北大桥上的往事)(1)

1

我今天说的老北大桥,就是现在的鱼台孝贤大道北头,西支河上的原来的那座老桥。老县城人都像熟悉自己的家人一样熟悉她!因为当时地处老县城最北边,(桥南才是城区)就被当时的人们简称为北大桥,此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真名叫啥真还没人记的起了。

现在的北大桥几经扩建和改建,已经找不到原来老北大桥的影子了!特别是湖凌二路的改造扩建,改名为“孝贤大道”,老北大桥作为配套设施,也跟着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听说,连名字都改了,叫什么“风雨廊桥”!随着孝贤大道的落成,老北大桥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老鱼台人提起这座桥,还是习惯称她为“老北大桥”!

原来的老北大桥,就是一座水泥桥。有两辆马车宽,长度直跨西支河两岸的河堤上。桥两边是水泥栏杆,一米多高,两块长方形水泥板中间隔着一根四棱水泥柱子,一气连到大桥两头,很普通很普通的样式,和其他地方的大桥无异样。就是这座普通的水泥桥,当年却是鱼台老县城咽喉要道,最繁华地带。

2

那时候的鱼台人要是往北去,老北大桥是唯一出路,而且是整个县城通向北边的唯一出路。不像现在,从东到西,沿着西支河不下十来座桥了!

因为北大桥下边是西支河,西支河是当时的水路交通要道,所以紧挨着北大桥往东,当时建有一个大码头,货船和客船通用,一天到晚人群熙熙攘攘,晚上的大码头也是灯火辉煌!

从大码头往南几步,就是老鱼台人念念不忘的老街。从北大桥往南走几步,往东一拐,也直通老街。当时的老街是鱼台县城的商业中心,繁华地带,因此,作为她的近邻北大桥,也捎带着成为了当时颇有生气的小市场,只不过都是些小商小贩,卖小吃和南阳湖特产的。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小孩儿,从里到外整个就是一个吃的心眼儿,因此作为在老北大桥底下长大的我,(我家就北大桥南岸西边住,离北大桥有几百米)老北大桥在我心里比老街好像更叫人难以忘怀!

西支河直通着南阳湖,因此,北大桥上卖东西的大多数是湖里人。老北大桥西侧桥爪子下边,一年四季都会停着许多小溜子。(一种又窄又细的小木船)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在南阳湖上讨生活的渔民们的家。有的是夫妻船,有的是父子爷们或娘俩。

冬天的时候,他们会载来一船一船的苇茬子,(苇茬子,不够编席的料,只能割下来晒干后,用来烧锅的小芦苇棵子)码在西支河河边的空地上等着买主。春天,会有各种南阳湖的特产,咸鸭蛋,菱角米,鸡斗米,干莲子,咸鱼,小干虾,等等,很丰富!夏天时,他们会采来一船舱一船舱的大莲蓬,清甜可口!到了秋天,他们会煮了菱角和咸花生搁桥头上来卖!

他们在老北大桥桥南头或桥北头,一杆杆子称,一摞干荷叶或鲜荷叶做包装用,然后摆上应季的东西,就消停的做起了他们的生意!

湖里人秋天卖的菱角或咸花生,并不是在小溜子上煮的,而是在西支河河沿上二坡处,对着自家小溜子的地方,顺式就坡挖一个坑,留出灶口,坐上大铁锅,就是生产作坊了!

当然,老北大桥上卖东西的也不光是湖里人,还有乡下人,也都是卖自己的农产品。地瓜,梨子,大西瓜,苹果好像没见过有卖的。夏天西瓜上市的时候,也是我们这帮小孩儿最开心的时候。那时候买西瓜可以不用钱,拿麦子换,地瓜也可以拿麦子换!记得有一次二爷爷用包袱皮包了不知道多少麦子,给了卖西瓜的农民,他给了我们两个大西瓜!那时候的西瓜那才叫一个大!六零后七零后们都见过,一个西瓜十几二十几斤不稀罕!绿条纹瓜皮,切开后有红瓤的有黄瓤的,镶嵌着黑黑的大粒的西瓜子。全是沙瓤,吃起来蜜似的甜!每次吃完手上都焦粘焦粘的!

吃完西瓜拾西瓜子,也是小伙伴们乐此不疲的趣事。把地上的西瓜子拾起来,搁到竹篮子里,拿到西支河里淘洗干净,回家铺在苇席上,拉到太阳底下晒上。晒干以后,也可炒熟,也可不炒,收藏起来,又多了一道闲暇时解馋的小吃食!

关于拾瓜子当年还流行过一个笑话,笑话是这样的,

老师问学生:不上课你咋去了?

学生回答:我去拾瓜子了!

拾了几个?老师问。

拾了三。学生回答。

给我俩!你这个下山烂!(下山烂,我们当地土话,就是形容人吃的切嘴馋)

3

老北大桥南头路东,还有一个常年坐摊儿卖花生的老头儿,好像叫高什么。他一不是湖里人,二不是乡下人,他是东边那条街上的人。从我记事儿起,他就在那里坐摊卖炒花生,有时候也卖咸花生,或者菱角。他是个秃顶老头儿。头顶脑袋和脸上皮肤都是褐红色的,后脑勺留着一圈花白二寸有余的头发。高鼻梁大鼻子深眼窝,大眼睛厚嘴唇,面貌像个外国人。大高个,穿的啥衣服记不住了,就是那个年代很普通的一个老头儿装扮,印象里也不是邋里邋遢的人。

这个老头儿平常寡言少语,不苟言笑,即使你来买他的花生也不会给你满脸堆笑。装盘,称称,倒到荷叶里,收钱,找钱。一系列动作下来,也不过就是几句只言片语,偶尔微微一笑。

他之所以给我以及老鱼台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不仅仅因为他童叟无欺,老实本分的做他的小生意,而是因为他的老婆。提起他的老婆,老鱼台人没有不认识的,她姓啥不知道,只听见那会儿的人们都叫她“憨安稳”!憨安稳和高老头据说还生了三四个孩子。

憨安稳是个大高个女人,留着锅盖头,一头短发乌黑乌黑的。也是褐红色脸堂,细长眼,长得不俊。上身常年穿着一件灰蓝色大襟褂子,下身同色一条肥大的裤子。冬天踏拉着一双大棉鞋,夏天好像整天光着脚丫子,像个男人婆,没有一点女人样。

憨安稳是个智障,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憨巴子。她成天价跟着高老头在桥头上,游荡在桥南桥北,也不跑远。她老公一边做生意,一边照看着她。当时的她多大岁数我不知道,现在想起来,她当时的智商和行动,也就是相当于两三岁的小孩子。不会说话,想说话时就咿咿呀呀的,谁也不知道她想说些啥,但没有暴力倾向和行为。

憨安稳特别喜欢小孩子。一看见桥头上来了小孩子,她会拿一把自家的花生给送过去,嘴里咿咿呀呀,满脸堆笑。胆小的小孩儿一看她的形象会被吓哭。如果带小孩儿的乡邻是熟人,了解她,就会把孩子抱一边去,然后告诉她,你自己吃吧!她会满脸失望,看着自己手里的花生继续咿咿呀呀的,想必是一再解释,一再想让人家拿去吃。最后,见人家不搭理,于是,很失落的踢踢踏踏的走了!

要是不认识她的或碰到心情不好的,憨安稳就会挨一顿呵斥!他老公看见了也会跟着呵斥她。这时候的憨安稳就会从满脸失落变成哭丧着脸,有时候真是哭哭啼啼踢踢踏踏走掉了,走到桥墩子下边,独自伤心去了!

因为我家就在大桥西边住,我整天在桥头上玩,知道她没有攻击性,只不过是个弱智,所以我不怕憨安稳!我看到失落伤心而去的她,我有时候就会追过去,想和她玩。可如果被她老公看见了,就会撵跑我。当时的我很反感那老头,现在想起来才理解,他肯定是怕憨安稳伤害到我,因为她毕竟不是正常人,就是想疼人也不是得法的!再说,他也怕我伤害到憨安稳,因为当时有好多小孩儿调皮捣蛋,专一门的会欺负这些智障人。

4

往事如风。。。老北大桥上的往事随着老北大桥的消失都彻彻底底的远去了。。。但是,我内心的那份记忆,那份乡情,却深深的深深的刻在了心底!永远都不会忘记!年龄越大反而越来越清晰。。。。

二十年前在重庆北站的留影(老北大桥上的往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