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1)

文 | 李盈盈

“鲁(鲁迅)、郭(郭沫若)、茅(茅盾)、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之父”,巴金排名第四,但他从来不以文学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正如他所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他用一生的行动来践行他的信条。

爱由心生 身体力行

“我的确是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我爱一切的生物,我讨好所有的人。我愿意揩干每张脸上的泪痕,我希望看见幸福的微笑挂在每个人的嘴边。”--巴金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由于他的生日刚好和母亲的生日是同一天,所以母亲对这个特殊的孩子倾注了更多的爱。巴金说“我的童年是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在富裕的环境里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所以,爱对他来说格外珍贵。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是他的慈母陈淑芬。三哥打了丫头,会受到母亲的责备;父亲在审案时动用毒刑,经母亲劝说过后不再用刑……母亲的慈爱深深影响着年幼的巴金的心灵,母亲在他幼小的心上播下了爱的种子。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2)

巴金幼年时的全家照。外婆(左三)抱着巴金 右三是巴金的母亲

巴金5岁时,父亲李道河到广元县当知县,他随家人一起从成都到了广元。因为要“爱一切人”,所以在大家庭里,巴金更喜欢和“下人”们在一起。他觉得这些下人直来直去的谈话有趣、亲切,讨厌和父亲来往的那些长辈们打躬作揖的礼节。有一天是远在成都的祖父的寿辰,父亲摆起香烛,请安敬神。他们朝一只空的座位下拜,父母拜后,大哥、三哥、二姐、三姐也都下跪叩头;轮到巴金了,他躲在厨房里不肯出来。母亲派佣人把他叫他出来,但他不肯下跪,说都看不见祖父的人,还行什么礼?一向偏爱他的母亲被激怒了,在众人面前放不下面子,就扬起鞭子吓他,他还是不肯服从。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在全家老少敬神拜祖的时刻,巴金躲在马房里听周轿夫讲故事。别看周轿夫是个老粗,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但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这次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遭遇很惨:他漂泊过到过许多地方,吃过不少苦头。因饥寒所迫,他的老婆跟别人跑了。他的儿子当了兵,死在战场上,如今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巴金擦擦眼泪问道。

“他呀,正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轿夫呢!”周轿夫苦笑着说。

“啊……”巴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时,周轿夫摸着巴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要好好做人,对人要诚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不要欺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周轿夫痛苦辛酸的经历和正直善良的品性,对巴金影响很深。

巴金常说:“我是在仆人、轿夫中长大的。在鸦片烟灯旁边,我曾帮过轿夫们烧火煮饭。在这群没有知识、缺乏教养的人中间,我得到了我的生活态度,我得到了那个近于原始的正义的信仰,我得到了直爽的性格。”他把那个告诉他“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的轿夫老周称作是除母亲之外的“第二位先生”。

“我不做少爷,我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在巴金的心灵深处,暗暗隐藏着一种“赎罪”的心情:“老一辈的罪过,要由我们去偿还。”“从今后我们就应该牺牲一切幸福和享乐,来为我们这一家,为我们自己向人民赎罪,来帮助人民。”

一生追求光明 讲真话

在这个官僚大家庭里,除了母亲的爱和“下人们”之间的纯朴之外,巴金总觉得陈旧的观念和长辈的权威像磐石一样沉重地压在他渴望自由和发展的灵魂上,让他透不过气来。

辛亥革命开始后,巴金的父亲辞官回成都老家,然而不幸接踵而至。巴金10岁那年,母亲去世,二姐也死了;13岁时,父亲又丢下他们兄妹6人永远走了。失去父母呵护的他早早埋葬了童年。

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去世,家族内部陷入遗产的争夺,长辈们相互倾轧的丑态毕露,巴金看到了人情世态的炎凉、龌龊和人性的复杂,他也通过自己的家看到社会的不公平。

巴金15岁那年,“五四”运动爆发,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那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纸、书刊在成都也广为传播。巴金和兄弟们一起阅读那些进步刊物,热烈讨论各种问题。19岁时,他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藩篱,离开旧家庭,奔上海,赴南京,进东南大学附中读书。23岁时,为了追求光明,他从上海辗转到巴黎,希望找寻一条救人、救世、救己之路。

在法国,他学会了写小说。从卢梭、雨果、罗曼·罗兰、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那里,他学到了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说假话”,他最主要的老师是中国的社会生活。“我激荡于绵绵不息的生命洪流中,就应当追逐这洪流,并且超过它,自己制造更广更深的洪流。要把一切腐朽的垃圾冲洗干净。”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3)

1982年4月,意大利授予巴金“但丁国际奖”

回国后,巴金继续文学创作。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尽管如此,他的皮包里永远放着纸、笔和墨、小字和信笺,一路走一路写,《激流三部曲》就这样被创作出来。

他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都是表达他对不合理社会的强烈愤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说:“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写作是他表情达意的最好方式,也是他与社会抗争的手段。巴金说:“要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家》的原型是巴金的封建大家族,《家》出版后,他说:“自从我执笔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

冰心说:“他(巴金)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曹禺说:“你(巴金)是光,你是热,你是20世纪的良心。”

巴金用文学方式与现代中国同行。70年文学生涯,他留给人类1000多万字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无尚的荣誉。

1982年4月,意大利授予巴金“但丁国际奖”。1983年5月,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司令勋位)”。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到上海为巴金颁发这枚法国国家最高荣誉勋章。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4)

1983年5月,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司令勋位)”。图为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左)到上海会见巴金(右)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文学大家鲁迅这样评价巴金:“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众所周知,巴金是举世闻名的作家;鲜有人知,巴金还是默默奉献的编辑。巴金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1935年至1949年,巴金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担任了14年的总编辑,却没有领过分文报酬。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是惟一一个不拿国家工资,仅靠稿费为生的作家。

“我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所以做补书(编辑)的工作我也感到乐趣,能够拿几本新出的书送给朋友,献给读者,我认为是莫大的快乐。”这就是巴金的精神境界。

上世纪30年代初,他曾说过:“我是一块木柴,我愿意让自己化成灰烬,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5)

1953年 巴金(中)第二次赴朝慰问时与志愿军战士在一起

巴金是一团火,用他的真诚用他的爱感染读者、感染周围的人。每当看到有哪个地方受灾,第二天就会吩咐家人到邮局去,化名给受灾地区寄钱。对于巴金,想做的就是献出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的爱。不求回报,不求张扬。

日前(本文写于2012年,编者注),中国青年网记者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正门口碰到前来参观的祖孙三人,他们在驻足阅读正门石碑影壁上刻的巴金语录:“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这不仅是文学馆的办馆宗旨,更是巴金的期望。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6)

中国现代文学馆大门的把手是巴金先生的手模

中国现代文字馆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巴金提议并捐资几十万筹建的。1985年3月26日,81岁高龄的巴金特地从上海到北京主持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开馆典礼。身穿咔叽布中山装的他一落座就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一个报纸包,里面有毛票,也有硬币,他说这是一个出版社给他的重版稿费版税,他按照许诺捐给文学馆,这个动作感动了无数人。但这只是巴金生活里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

从投入社会革命到勤奋创作一生,从1983年捐赠15万元稿费、手稿和藏书,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到不间断地资助贫困学生,他都在奉献着自己。

但是,在涉及个人名利的问题上,巴金时常说“不要用我的名字。”曾有许多地方、机构倡议设立巴金基金、巴金文学奖等等,但都遭到了巴金的拒绝。

“不要重建我的故居。”巴金诞生于成都,但巴金故居早已不复存在。四川省作家协会曾向有关部门建议恢复巴金故居,并成立了筹备小组。巴金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旅游局搞什么花园,我不发表意见,那是做生意,可能不会白花钱。但是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

“日记不单独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出版《巴金全集》时,拟出版两卷《巴金日记》。巴金不太同意,经过再三的请求巴金才勉强同意了。但他强调日记“不另行出版发行,因为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我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至今,巴金的日记也没有出版单行本。

1990年,由巴金和另外两人提议成立的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成立,巴金任会长。当时巴金将自己在日本获得“国际著名文化人士奖”所得的500万元奖金都捐给了基金会。当时在设置这个基金会时巴金说:“我们的工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拾遗补缺,要通过一些实际的工作切实地帮助作家,尤其是生活苦难的作家解决一些问题。”

巴金一生不为名利所累,他留给子女的,唯有一种高贵的人格和正义的信仰。

1993年,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为巴金祝贺90岁生日,她在巴金家里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便有点奇怪地说了一句:“你怎么也来了?”这时,有人告诉她:“小棠是巴金的儿子。”

李小棠身上没有名人之后的影子。他自己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起父亲。家里需要“出头露面”的事,小棠都推到了姐姐李小林身上,他自己躲在幕后。有人开玩笑说:“见小棠比见巴金都难。”

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4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找关系,而巴金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小棠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从无怨言。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7)

耄耋之年的巴金

为了纪念巴金90岁诞辰,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文章、图片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监制 / 渊默、大白

编辑 / 小西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8)

蒋兆和:愿将对万物真实的情感诉之于画作

走近巨匠 | 傅瑞麟改名“抱石”,意喻一辈子追随石涛

走近巨匠 | “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徐悲鸿,还嫌多吗? ”

视频 | 林郑月娥在《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上的致辞

李小琳:钦佩于饶宗颐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和深情

走近巨匠 | 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走近巨匠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右任书法精品50件

开国大典,哪些巨匠登上天安门城楼?

《百年巨匠》配音孙悦斌朗诵|余光中:中秋

走近巨匠 | 黄胄:笔走龙蛇点画出心

巨匠轶事 | 老舍:对白石翁为人与绘画,我最佩服

巨匠轶事丨1966年8月24日,老舍最后一次出门,再没回来

走近巨匠 | 吟《宽心谣》,赏赵朴初书法,越看越宽心

关于我们

巴金家的美文摘抄及赏析(走近巨匠巴金云水巴山雨)(9)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等联合摄制的《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人文、科技领域大师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筑篇拉开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80余家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百年巨匠》已获8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连续两年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纪录片重点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列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教材。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纪录片、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制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丛书(10卷)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