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汉族丧葬文化之二 吊唁守灵篇)(1)

汉族丧葬文化中的报丧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汉文化中,有“喜是个人的喜,丧是大家的丧”风俗。吊唁从家属报丧开始。报丧的人选各地不同,但一般不是孝子去给亲戚报丧。现在社会高度信息化,报丧不用人亲自去。但以前不一样,因为孝子要在家守灵不能离开,所以请自己的朋友去给亲戚报丧。报丧的人到了亲戚家说明来意,亲戚会给报丧者煮碗面加鸡蛋以感谢他的劳累,最简单也要喝点茶表示谢意。报丧者所报的主要信息是葬礼时间,也就是逝者在人间停放的最后一天,一般是叫座夜。

很多亲朋都是这一天来吊唁。来者先到棺前行礼,孝子还礼。帮忙的人送上烟茶。众人虽忙,但在都管的指挥下有序不乱。

逝者如寿终时在七十岁以上,为喜丧,也称白喜事,孝子孝女少不了请吹鼓手,现在叫戏班子。以前不是这样的。吹鼓手以称享受班子,少的两人,有客人来吊唁时吹起锁呐。多时有七人,两个吹锁呐,另五人打锣鼓,这七人除上述任务外,不有一项重要任务——唱孝歌,也叫打转锣鼓。他们才是真正的民间艺人,吹打说唱人人是样样在行,没有十年的功夫是不敢出场的。

座夜当天中午饭叫正席,是葬礼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丧仪在这餐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亲朋关系层次能让外人一眼能识。首席当然归大班子,那时(现在也一样)的大班子都是来无偿帮忙的,而且是体力活最重的,更是不能怠慢的,座首席理所应当。第二席座谁才是最有讲究的,这要由逝者的男女性别来决定,如果是男性,二席座的肯定是逝者的外甥,但如果逝者的舅舅或姑父在,外甥只能往后排,如果是女性,这席座的一定是娘家人。还是有点男尊女卑的味道。一般第三席开始由街邻就座,再就是乐队、道士、帮忙人员,其他亲戚顺延。正席最能体现都管的能耐,如果安排出错,不仅得罪主人的亲戚,自己还下不了台。

正席 中上第六个菜的时候,该孝子出场了。孝子对每一桌行叩首礼,有多少桌行多少礼。再次表达对来宾的谢意。

晚餐之后,有的地方开追悼会。一般仪式程序是:都管开场,孝子读祭文,地方或单位领导致悼词,亲朋致感言,主人致答谢。

请了道士的,在追悼会后,开始送经成佛等活动。

最后开始由享受班子唱孝歌,这是葬礼上最精彩的部分,最能体现汉族丧葬文化。领头者胸前挂一小鼓在,其他人人手一器,绕棺边走边唱。领唱者随意起题,后面人必需随题发挥,不能跑题,既要引起观众的兴趣,又要有目的,比如,他们要主人上开水或香烟时,不是直接要,而是唱主人如何大方,孝顺,逝者教子有方等。他们用一幅上大人纸牌,把逝者绩德行善,家庭再无祸患,孝子前途无量等唱个遍。这里无形地在传承着一种文明道德,维护着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明天继续关注汉族丧葬文化之三 出葬出灵篇。

注:本文由作者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