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可以说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对于这首诗本来真正的作者,却有不少的争议,那么,这首广泛流传的唐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1)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2)

一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

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3)

李绅幼年丧父,由其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二首,内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進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因这两首诗在当时正反映了农民辛苦种田的场景,所以被誉为农诗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4)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他曾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游学乌镇,与乌镇普静寺住持唐抱玉为莫逆之交。

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经失传。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李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但是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元稹称李绅说:

“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5)

南宋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二十九李绅目中是这样记载的:

“绅初以《古风》求知于吕温,温见其齐煦,诵其《悯农》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唐诗纪事》是一部有关唐代诗人及作品的评论汇集,共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内容极为繁富。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6)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7)

第二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

唐五代人孙光宪著有《北梦琐言》,其中卷二记载:

“咸通中,礼部侍郎高知举,榜内孤贫者公乘亿,赋诗三百首,人多书于屋壁。许棠有《洞庭诗》尤工,时人谓之‘许洞庭’。最奇者有聂夷中,河南中都人,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于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所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锄禾日
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錡罗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其中明确指出,《锄禾》的作者是聂夷中。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8)

聂夷中(837~?年),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水济)人,一说河南人。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

聂夷中的诗作,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在晚唐靡丽的诗风中独树一帜,如《公子行二首》《公
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遗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苛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唐才子传》谓其“伤俗悯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诗人喜欢采用短篇五言古诗和乐府的形式,以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寥塞几笔,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暴露在人们眼前,冷峭有力,像“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这样的诗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9)

那么,《锄禾》的作者究竞为谁?《北梦琐言》的作者孙光宪,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卒于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968年)。而《唐诗纪事》的作者计有功,史书记载其生卒年代不详。但史书中记载了他中进土的时间为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据此可大致推测,孙光宪生活的年代距李绅不过50年左右;距聂夷中也应该不过10年左右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孙光宪《北梦琐言》的记载可能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10)

从记载上来看,《北梦琐言》内容所记为晚唐五代事,题材丰富,包括政教礼法、文坛逸闻趣事、民间风情习俗,等等。因为作者孙光宪为晚唐五代人,当代人记当代事,较能自然忠实呈现当时的样貌,王文才在《蜀杌校笺序》中曾说:

“五代杂笔,首推《北梦琐言》。”

许多研究唐末五代的学者在述及历史、政治、文学乃至风土人情时也常提及《北梦琐言》这本书,如《太平广记》《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十国春秋》等都不同程度援引《北梦琐言》中的资料,或补其缺,或资考订,可见《北梦琐言》是一本史料价值极高的笔记。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11)

而计有功《唐诗纪事》的成书印制,却大有周折,并非计有功亲自所为。《唐诗纪事》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王禧刻本。而据王禧自序云,他在客中邂逅计有功之子,

“因得是书,立命数十吏抄录,其间不能无鲁鱼交豕之误”。

因而后来据王禧刻本翻刻的《唐诗纪事》的其他版本,其中的脱误舛错也就难免了。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完整版(这首经典的唐诗)(12)

明代学者胡震亨(1569~1645年)在其《唐音癸签》中就曾指出他多处张冠李戴的错误。

所以综合各方面来看,或许聂夷中才是《锄不》的真正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