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沉寂了五年后,在文艺青年们的期盼下上映。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1)

演员,除了有去年人设洗白的章子怡外,还有黄晓明、张震、王力宏和陈楚生的加盟,可以说演员阵容一点也不怯;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2)

摄影更是大咖,由刚拍完《妖猫传》的曹郁担任摄影指导。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3)

一切都似乎很不错,然而看完只有一个感觉:作为清华校庆宣传片还是不错的,作为电影,欠火候。导演的水平撑不起她的野心。

剧情上将一个原本可以有家国之思的部分,拍成了概念宣传片;将原本可以探索人性的部分,拍成了小情小爱。将清华校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大格局嫁接在空洞的对青春的呼喊之上。还有,电影摄影上大失水准,好多镜头失焦了,不说谁都看不出来这是胶卷拍摄的电影。

影片结构上由四段故事组成,跨越了四个时空:1923年、1938年、1962年和现在。

1923年,青年才俊吴岭澜严重偏科,面对同侪的敬佩,他却为自己不能够成为顶尖的实业人才而苦恼万分,直到泰戈尔访华,在拥挤的礼堂他看到了泰戈尔,他的风貌和思想震慑了年轻的吴岭澜,泰戈尔身边的蔡元培、林徽因、徐志摩,让他感受到了文人风骨,不在盲目学习,而是懂得用心学习。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4)

1938年,清华、北大、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在昆明继续办学。年轻的世家子弟沈光耀违背母亲的意思,投笔从戎,成为一个飞行员,最后战死沙场。他用自己的献血保卫了祖国,实践了黄埔的校训:贪生怕死请走他路,升官发财勿入斯门。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5)

1962年,年轻的女孩王敏佳因为仗义执言,被误会成人人喊打的小三,而她曾经的爱慕虚荣成为她被墙倒众人推的利器。她的竹马陈鹏和李想,也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一个陪伴无悔,一个背叛忏悔。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6)

现在,广告公司总监张果果在两个上司、两个公司,私欲还是情意间犹豫,被无辜卷入的是四胞胎的命运,他们能够获得救治与否在于公司的利益。张果果最后做出了无愧于心的选择。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7)

四个故事间的关联很是牵强,且互相之间主题联系微弱:吴岭澜是西南联大的老师,他的一番话让沈光耀决定从军;沈光耀开飞机投递食物到难民营,救了孤儿陈鹏;因为前途背叛朋友的李想救了怀孕的插队青年夫妇,牺牲了自己,而那对夫妇就是张果果的父母。现在,张果果又继续救助四胞胎。

这当然能够解释成是传承善意,但终究故事太过散乱。有影评将之媲美沃卓斯基姐妹的《云图》,但本质上《云图》的联系是内在的,讲述的是一种玄乎的"冥冥之中",到了她俩的电视剧《超感猎杀》之时,外化成了"共赴高潮",让人一目了然。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8)

我倒觉得美国电影《时时刻刻》更能作为本片的参照。它以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为贯穿道具,讲了三个不同时空的女性,面对生活困境时候的选择,而她们的选择都与《达洛维夫人》有关。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9)

《无问西东》则是将几个能量级不同的故事,放置在了并列的四个故事中,每个故事的人物视角又飘忽不定,比如西南联大的教授群像描绘都很泪目,静坐听雨的场景非常魏晋名士风范。沈光耀母亲的绰约风姿让人印象深刻,而沈光耀本人从军的桥段则显得平淡无奇。

张震饰演的张果果的现代故事,矛盾冲突完全来自他的内心挣扎,好好的职场斗争拍得毫无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他跟清华是什么关系也完全不知道)

我只能说我为《无问西东》感到遗憾。

无问西东电影哪年拍的(和这两部电影相比)(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