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动中的扶贫印记(我的扶贫故事苦干实干)(1)

我叫李邦龙,是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派驻林口镇新庄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

2018年1月8日,七星关区誓师大会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两千多名党员干部冒着严寒,奔赴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路上,我也是其中之一。驻村三年以来,我始终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真情帮扶 拉进干群之间距离

常言道: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

要做到村情民意底数清、情况明,最好的法宝就是多走访,多听群众的呼声。在我厚厚的3本《民情日记》里,都记录着一件件与群众利益相关事情。

我们在行动中的扶贫印记(我的扶贫故事苦干实干)(2)

刚驻村的时侯,没有什么基层工作经验,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工作,我都是一头雾水。于是,我从进村入户、实地走访,摸清家底入手,与村“两委”一起,逐户走访贫困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仔细查看每家每户的住房条件、劳动能力、教育、医疗、经济收入状况等等。三年来,我遍访了所驻村的每个寨子每一户群众。

解放沟组是新庄村最偏远的一个组,有12户贫困户,其中,王林昌家是较为贫困的一户。走访了解到王林昌由于摔伤了腿,只能长期坐着静养,每天坐在床上削竹签,一把竹签只能卖4块钱,一天能削四五把。

当时我看到他那样的情况特别心酸,就给了他200块钱。他却告诉我,“削不了这么多竹签”。随后村委会主任告诉他:“这是李书记给你的,不需要你的竹签,自己买一点生活用品。”

我们在行动中的扶贫印记(我的扶贫故事苦干实干)(3)

虽然钱不多,但群众却一直记在心里,这让我很感动。当时我看到,在他家里唯一的电器只有电磁炉,环境卫生很差。

后来,通过和村“两委”共同商议后,把他家的情况上报党委政府,为他家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指标,改善他家的住房条件。如今,王林昌一家早已搬进新居,整体形象也焕然一新。同时,招募他儿子为村护林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农村低保、种养殖业、中央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稳定增收,确保今年实现脱贫摘帽。

通过与村“两委”不断努力,2019年,完成全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5个,实现安全饮水“户户通”;原有安全住房41户163人,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的45户223人,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安全住房保障17户79人;全村参加合作医疗比例达92%以上,其中,贫困户参加合作医疗比例为100%。大病、慢性病签约46人,全部实现“一站式”“一清单”医疗报销;全村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中职、高中、高职、大专、本科52人,全部享受教育资助。

苦干实干 一心为民办实事

我明白,要改变贫困村面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真抓实干。

余石组是新庄村人口相对较多的一个组,其中贫困户有15户49人,通过走访了解到,群众希望能够在村里修一个文化广场。

针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我们组织村民召开群众会,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正是从那一次群众会开始,很多群众认识了我,有什么事情都会来找我。我一边四处协调项目资金,一边带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协调土地。

我们在行动中的扶贫印记(我的扶贫故事苦干实干)(4)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向上级部门协调项目资金20余万元,启动建设余家田文化广场,通过一年的努力,现在余家田文化广场已全部建设完成,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提供一个好去处。

在新庄村木塔岩组走访老党员、退休党支部书记燕世朝时,他告诉我,现在虽然村组道路硬化了,但没有路灯,群众都希望我能帮忙协调,把道路两边路灯安上。

我们在行动中的扶贫印记(我的扶贫故事苦干实干)(5)

我当时没有考虑就一口答应了,但心里却没有底气。群众利益无小事啊,不管成不成,我得尽力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通过积极向区财政局申请协调“一事一议”项目,争取到20盏路灯亮化工程,木塔岩组实现路灯亮化全覆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三年来,我与村“两委”干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项目30余个,硬化通村通组公路12.8公里。如今,新庄村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联户路,水、电、路、讯、广实现全覆盖。

找准产业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也要跟上。

我们按照各级各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立足所驻村资源优势,邀请经济开发区辣椒加工企业、威宁自治县蔬菜种植企业来实地考察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就业和产业并进,因人因户因地制宜,种植方竹2100余亩、中药材黄柏600余亩、玛瑙红樱桃200余亩、种植刺梨800余亩、种植短平快经济作物烤烟300余亩等特色产业。

我们在行动中的扶贫印记(我的扶贫故事苦干实干)(6)

同时,在新庄村创立了以“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以村社一体化发展种植烤烟为主导产业,农户年均收入达8000多元。

三年来,我积极向市、区各级各部门协调项目资金40多万元,帮扶项目5个,通过自己的辛苦付出、来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所驻村均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我感受到,只有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获得群众的肯定。

阅读推荐

我们在行动中的扶贫印记(我的扶贫故事苦干实干)(7)

我的脱贫故事丨贫困“酒鬼”变养殖“大亨”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毕节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