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对于大伙儿来说持续炙热的天气足够煎熬,在近40℃的高温中,明天即将迎来秋天里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根据历史数据,南京地区立秋节气平均气温在28℃左右,然而根据天气预报,南京下周还将频频出现40℃ 的气温。为何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随着“秋天的开始”而变得凉快?这个夏天持续高温会对秋收产生影响吗?大伙儿开始找寻记忆中的“秋意”,凉爽的“秋天”何时来到?连日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进行了多路探访。
【秋俗】
高温 立秋,南京人日啖西瓜千余吨
“我是在立秋的这一天出生的。”今年32岁的南京人刘思秋告诉记者,立秋这一天通常是和家人或是朋友们一起过,长辈们会拉着自己一起啃大西瓜。
梅雨“没雨”,立秋遇上“秋老虎”,今年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西瓜格外畅销。高温 立秋,怎能不“啃秋”?记者从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了解到,最近西瓜的日到货量一般在1000吨以上,多的时候达到1300吨。
不过,天太热,大家忙着“啃秋”吃西瓜,却没什么胃口吃正餐,尤其是肉类。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和菜场,卖猪肉、牛羊肉的摊位均表示,最近没什么生意。在此,市民肖女士分享了一个“秘籍”:“自从学了这个料汁配方,再也不愁天热没胃口啦!”她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夏天都“苦夏”,尤其是孩子,夏天吃得少,免疫力差了容易生病,为此她学了不少营养又开胃的食谱。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个料汁配方:朝天椒或小米辣切段,大蒜剁成蒜蓉,倒入热油激发出香味,再根据口味偏好加入适量的糖、盐、耗油、鸡精、香油,最后加两片柠檬片和一把香菜碎。这个料汁兼具酸辣甜香的口味,平菇、花菜等等蔬菜焯水,或者鸡肉白灼,都可以用这个料汁来拌,适合天热的时候吃。
立秋也有“性别之分”,“母秋”象征高温持续
8月7日虽然迎来了立秋节气,但这并不意味着气候上告别酷暑、进入秋季。特别是在“火炉城市”南京,立秋之后,往往还要经历十天半个月的高温天。对于这段“秋后高温”的长短,老南京人往往会用“性别概念”来预判,即所谓“公秋”、“母秋”。
家住南京老城南剪子巷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儿时就听父母说过,如果立秋节气到来的时间是当日的中午12时之前,则称为“公秋”,意味着立秋后高温将很快散去;如果立秋节气到来的时间是中午之后,则称为“母秋”,意味着高温天气在立秋后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20时之后,按着传统南京传统的“公母秋”之说,立秋后高温还将持续下去。
记者了解到,除了早晚区分立秋“性别”,还有以单双日来区分立秋“性别”的说法,但无论那种说法,都是过去人们根据生活实践总结传承而来“经验”,并非科学气象气候观测而研判的结果。立秋之后是冷是热?还要看如台风、西北气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绿化情况等诸多因素,遵循气象部门的权威预报。
【秋收】
24小时持续引水灌溉,确保秋熟水稻丰收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立秋之后,丰收的时节也就指日可望了。今夏持续高温对农业生产是否有影响呢?
高淳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何新保告诉记者,水稻是喜温作物,人们难以忍受的酷暑,却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目前,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即水稻从拔节到抽穗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穗对高温更加敏感,一旦温度过高,幼穗的分化过程就会加速,最后会造成幼穗不易形成大穗。”何新保介绍说,长期高温还会造成有的幼穗颖花退化,无法成活。尤其是水稻抽穗扬花时候如果遇到35℃以上高温时,就造成结实率明显下降。
何新保告诉记者,高淳目前采取浅水灌溉,让所有农田水稻都能灌溉到水,“所有的农田翻水站近期都是全天候24小时开动,持续引水灌溉,保证水稻田有个3—5公分的浅水层。通过不停上水,让水稻处于湿润的状态,弥补水分蒸发损失,降低田间温度。同时可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叶面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逆性。”
“高淳区今年水稻播栽面积约12.5万亩,从目前来看,全区水稻田间长势较好,前期播栽质量较高,分蘖期温光资源充足,病害较轻,具备了丰收基础。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战胜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取得秋熟水稻丰收。”何新保说。
【秋景】
持续高温会让南京最美秋景“打折”吗?
立秋已至,秋景还有多远?今夏罕见持续高温,会让南京最美秋景“打折”吗?
“近期高温,导致园内有部分色叶植物如红枫等出现了灼伤,银杏目前还好。高温过后,园林工人会通过抹去老叶等养护方式,并不会影响秋季景观。”玄武湖景区园林园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玄武湖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分布着300余种植物。针对近期高温,景区园林养护方面加大了对草坪、灌木及花坛花境的浇水量,做好高温抗旱,维护园林景观。
记者还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了解到,入夏以来,抗旱浇水保苗成为绿化养护的主旋律。烈日炙烤,水分蒸发快,花草树木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夏季浇水频次为每天浇一次。除了部分游园广场采取自动喷灌外,针对娇弱的草花采取花洒沐浴式浇水,大面积的草坪采用水枪喷洒,遇到“吸收”较差的乔灌木,则在根部“插管”浇灌。对于有些根系受损、积水弱的树木,还要及时挂上营养液,补充营养和水分。
今年秋景是否会延迟?园林专家介绍,主要看入秋之后的气温走向,如果今年入秋后,较去年气温普遍有所上升,植物变色的时间会相应延迟。色叶树种变色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温度、自身长势和生长环境,如果温差够大、低温低至10℃左右就会变色。
【秋忆】
50多年前的立秋,南京孩童在太平门外找“清凉”
说起立秋,许多人都有难忘的回忆。
“小时候立秋一到,天气就已有清爽的气息,那时候更没有南京是‘四大火炉’之一的说法。”今年65岁的范跃宁童年时期生长在南京。留在他记忆中的童年趣事,很多便发生在立秋时节。
立秋时节,大人们总会仪式感满满地买上大西瓜,吊到井水里冰镇过后再切开,一家人躺在席子上捧着“啃秋”,而在这一天,咬上一口西瓜,意味着与炎热的夏天正式道别。
对于还是孩童的范跃宁来说,立秋时节,他最爱吃自己到野地里采摘的野西瓜:“看到路边草地里有西瓜叶子,扒开深深的草丛,使出顺藤摸瓜的本领,一定就有收获。除了小西瓜,还有小香瓜,都是别人吃了瓜随手丢下的种子,在路边自由生长结出的果实。”
立秋时节,孩童时期的范跃宁便会从北极阁山下的家步行到太平门外找“清凉”。范跃宁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太平门外满眼是藕塘、芦苇荡和桑田,可不是如今这般繁华:“那里是天然的游乐场,采荷花、采莲蓬、抓知了、钓龙虾……孩子们各尽所能玩耍嬉戏。”范跃宁清楚地记得,他与小伙伴从池塘里爬起,身上不带一点泥土,光着身子钻进桑树林里乘凉,顺手采上几把桑叶带回家。
“我们还用竹竿的一头粘上面筋,去抓柳树上的知了,就地用树枝点火烤着吃。那时,大人们都说这样吃了对眼睛好。哈哈,我现在眼睛视力倒是真不错……”如今,范跃宁时常会走到太平门外,希望找寻童年的回忆:“我可以准确地找到当年玩耍的地点,如今那里是柏油路和水泥建筑。烈日下,可不敢逗留,毕竟呼进的只有热腾腾的空气。”
立秋去远足,童年的郊外留下美好回忆
南京市民叶女士对于“立秋”有着别样的感受,“我是立秋这一天出生的,父母给我取了‘秋云’的名字,寓意像秋天的祥云一样。”叶女士回忆道,小时候每到立秋,家人总会带自己到南京的远郊玩耍,江北的老山、珍珠泉,城东的汤山,江宁的方山,都留下了儿时最为美好的回忆。
南京人有句老话叫“七月看巧云”,意思是农历七月的云,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看的。叶女士说,每次外出郊游,家人总会选择下午三四点钟才出行,到景区里逛一会儿之后,刚好到了傍晚看巧云的时候。依偎在父母怀中,看着天上的云朵随机拼凑出各种图案,有的像小动物活泼灵动,有的像建筑物巍峨壮观,风一吹,云儿打散了又重新组合,“现在我也常常带着孩子在阳台上看巧云,就像小时候一样。”
当然,美食也是生日郊游这一天必不可少的选项,叶女士说,出门前家人总会带上西瓜、葡萄这些水果,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袋装好,再用报纸隔开,生怕路上颠簸磕碰了。有一次她把西瓜装在了自己的包里,结果到了珍珠泉打开包一看,瓜瓤都“变”成了红色的果汁,不出意外的被父母数落了一顿。
除了水果,叶女士说家人还会用饭盒装上提前煮好的白水羊肉,再带上孜然、椒盐等调料,在公园里找一处阴凉的地方,在羊肉上细细地撒上一层调味料,一家人围坐着大快朵颐,常常惹来周边游客羡慕的眼光。
“啃秋,贴秋膘,两样都占全了”,叶女士满面笑意。她说,今年的夏天特别炎热,7号立秋这一天恐怕难以和家人出门远游了,不过生日还是照过,她已经约好了亲朋好友在饭店里聚一聚,就当是“迎接”今年秋天的第一餐吧。
统筹 石小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徐昇 姜婧仪 张可 刘梦雪 季宇轩 马祚波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