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政权的名号是相同的,后人为了学习和研究历史,要对他们进行区别。史学家们就在这些政权名号前加上方位词或是地域名称,这样就有了西汉、东汉和蜀汉等。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受西汉武帝刘彻“推恩令”的“恩典”至刘秀老爸刘钦这一辈上,只是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了。
刘秀出生时,西汉政权已被外戚把持,老爸刘钦死在任上后,刘秀和哥哥刘縯被叔父抚养成长。后来,王莽篡汉自立为帝,把国号改为“新”,身为汉室宗亲的刘秀和刘縯愤恨不已。刘縯更是结交豪杰,以图大事。
王莽建立新朝后,实行“托古改制”,现在看来就是给历史挂个倒车档,结果是改制失败,天下大乱。刘秀跟随哥哥刘縯乘势起兵,最终推翻了新朝,扫平群雄,定都洛阳,再建汉朝。洛阳在长安东面,历史上称之为“东汉”。
刘秀亲身经历了战乱,深知百姓的疾苦,天下平定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刘秀多次发布释放奴婢的诏书,让百姓回乡耕种生产。他还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减轻百姓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东汉的社会、经济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历史上称为“光武中兴”。
两汉交替之际,游牧于北方草原的北匈奴再度崛起,重新控制了西域各国。汉明帝时,班超投笔从戎,经略西域,曾以三十六人在鄯善国设计击杀匈奴的使团。在东汉政府强大国力支持下,经过班超的不懈努力,西域又重归中央管辖。
东汉后期,皇帝死得早,即位的皇帝也就年龄小。小皇帝不能理政,皇太后把持朝政,而皇太后又要依靠自己的父兄,就形成了外戚专权。等小皇帝长大一些,要夺回权力,只能依靠和自己在宫中长大的发小 —— 宦官,这就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的腐朽的小圈子,最终造成了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黄巾起事后,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天下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之中。曹操有政治远见,迎奉汉献帝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魏国,东汉正式灭亡。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了解的许多三国故事,其实都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关羽、曹操都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丕篡汉后,刘备也于成都称帝,国号也是“汉”,历史上为了区分,称为“蜀汉”,后又简称为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