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给孩子这些虚荣心(面对孩子的虚荣心)(1)

面对孩子的“ 虚荣心”你是如何处理的?

“妈妈,我也想要双名牌鞋”“爸爸,你给我买的衣服没有同学的好看”“爷爷奶奶,生日的礼物我要流行款”“爸爸,别人家有2套房,我们家有几套?”“爸爸,我同学的鞋子几千块,我的鞋子多少钱?”…… 最近家长群很多爸爸妈妈都发现,虽然孩子年龄还小,但越来越喜欢攀比了,有了强烈的虚荣心。

请不要给孩子这些虚荣心(面对孩子的虚荣心)(2)

面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家长会作出不同的处理。

有些父母知道孩子心思后,可能会选择沉默,或者感到愧疚,更会有家长不分说的责怪孩子不懂事等等。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之中,孩子开始和同学比房子、车子、金钱。然而,他们又没有成年人成熟的思考能力,所以只会浅层地理解“有钱真好”“和同学各个方面进行比较”这样直接的方式,对于这种与他人有差异敏感的孩子,说明他正慢慢成熟。面对孩子的好奇、敏感和质疑,我们作为家长的回答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建立!

请不要给孩子这些虚荣心(面对孩子的虚荣心)(3)

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车与房而是家长的态度

在面对孩子攀比车房怎么办?李玫瑾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父母越在意什么,孩子的眼光就在集中在那里。孩子越自卑的,往往也是因为父母最在意的。当孩子开始出现“虚荣心”,最糟糕的,不是孩子攀比,而是父母的态度。对于这类情况有报刊做过调查,发现父母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刻意逃避派。

只要孩子抛出疑问,父母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甚至斥责道“比什么比,小孩子就该多多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小小年纪想这些干什么?你的作业写好了吗?”……但实际上,父母内心却在暗暗焦虑。而孩子感受到的是,这个话题不能聊,即使有困惑,也再不会找家长要答案了。但是那些被回避掉的问题,仍然会像一根刺,扎在孩子的心里,成为一个“禁忌”。

二是内心惭愧派。

“哎,自己车太便宜了,对不起女儿!”这是一位妈妈在被女儿“嫌弃”时的第一想法。女儿才6岁,却觉得妈妈的车太破旧了,女儿经常会问她:“妈妈,为什么不开一辆名牌车”。这位家长自己也会不好意思,每次去学校接孩子,都会默默地把车停在远处。如果连父母都无法正视、接受自己的物质条件,又怎样让孩子甩掉那些敏感的“自卑”和“面子”呢?

三是遮遮掩掩派。

调查中发现有些父母怕孩子持续性提问,会把事情解释得模糊不清:“没关系,你以后也会有的。”“我们也有一套房子呀。”……看似耐心,但是却没有真正解答孩子内心的疑虑,这会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内在的羞耻感,从而产生自卑。孩子的“虚荣心”是他懵懂认识世界的合理存在。不合理的是,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表面遮遮掩掩,内心比孩子还焦虑还在乎。这样,只会加剧孩子的攀比心。

请不要给孩子这些虚荣心(面对孩子的虚荣心)(4)

生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比较在所难免。孩子爱比较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父母如何看待这种差异。以下建议家长们不防试一试。

1、爸爸妈妈自身摆正心态

爸爸妈妈在为孩子爱慕虚荣而发愁时,应该觉察到这和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关。比如,盲目送孩子进最贵的学校,给孩子提供家庭承受范围之外的优厚物质条件,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孩子取得的好成绩等。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就把虚荣心传给了孩子。所以爸妈们要摆正自身的心态,给孩子最适合的并非最贵的。并且明确自己的底线,教育专家单春兰校长也曾有这样的经历。家住北京三环,儿子不止一次抱怨:“妈妈,我们买大房子吧,家里房子太小了!”单校长的回答:“我能给你什么条件,你就只能去适应什么条件,爸爸妈妈不会为了你的这种攀比心理,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儿。”不回避,不遮掩,直入中心,明确了自己的底线。只有让孩子知道了这一点,才不会生出“我要父母为我做什么”的胡搅蛮缠之心。

2、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把“自卑心”转化成“上进心”,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她是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儿子经常问她:“妈妈,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大房子呢?”刘女士的回答非常坦然:“爸爸妈妈上完研究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一切,已经尽力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条件,你可以靠自己去争取。”打那以后,孩子再没了类似的困扰。其实有时候,告诉孩子“爸妈尽力了”“爸妈没办法给你更好的”没什么丢脸的。比起履行不了的空头支票,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更能让孩子“理智”下来。

3、合理消费,减少优越感

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爸爸妈妈都要端正消费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即便家庭条件优越,也要让孩子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应该以阳光大方为宜,不宜过于昂贵或者标新立异,以免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引起虚荣心态。爸爸妈妈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这样不但不会引起孩子的虚荣心,还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处处洋溢着活泼可爱的气息。网络上,看到一位日本妈妈的讲述:一次,她意外发现儿子平时去学校穿的鞋子都开口,破旧了。妈妈有一点担心:“你穿这双鞋子,没有被笑话吧?”儿子却一点都不在意:“如果有人笑我,我就问他“你用父母辛苦赚的钱有什么好炫耀的呢?”这个回答,令人心头一暖。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妈妈自己从不在物质上给孩子多大的迁就,该节省节省。也从不教孩子去比物质,而是教他比勤奋,努力,乐于助人,孝顺等等。

请不要给孩子这些虚荣心(面对孩子的虚荣心)(5)

适度的虚荣心也是激发孩子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当孩子愿意把这份敏感的虚荣心,出于对父母的信任说出来,我想为人父母都应当好好珍惜,认真对待!与其逼着孩子小心翼翼的“自卑”,不如允许孩子大大方方地“爱面子”。

来源 |儿童心理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