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17天后,“喜迎二十大 传承好家风”——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于9月16日送走最后一批观众,至此圆满落幕。

展览最动人之处,莫过于“讲故事”。本次展览汇集80余个家风故事,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突显了广东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的特色与成果。其间,不少“展中人”亲临现场,讲述其“全家福”“传家宝”蕴藏的家风故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又将故事“带”回自己的“小家”,让好家风不断传递下去。

连日来,我们跟随一批又一批观展团队的脚步,用镜头定格他们的观展瞬间,也记录下观展背后的故事。总有那么一个瞬间,值得咀嚼回味。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1)

南方都市报9月22日特刊见报版面

合成全家福让观者动容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2)

“同上一堂好家风课”现场,吴霞向学生们回忆丈夫王烁生前的故事,眼含热泪、几度哽咽。南都记者 李孟麟 摄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3)

学生们与吴霞在“好家风课”现场交流,展板上印着的正是他们家“特殊的”全家福。南都记者 马强 摄

“同上一堂好家风课”现场,吴霞向学生们回忆丈夫王烁生前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眼含热泪、几度哽咽。这是吴霞首次出席与王烁有关的纪念活动。

王烁生前系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所主管医师,于2020年随广东援鄂医疗队支援荆州抗疫,不幸牺牲,获颁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南都记者陈辉有幸在荆州为王烁拍下了生前最后一张工作照,吴霞将这张遗照合成了展墙上的全家福。

“日常王烁工作繁忙,我们也觉得时间还多,所以始终没留下一张全家福。直到孩子读幼儿园的作业中需要提交一张全家福照片,我不想让他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所以用照片制作了这张全家福,来弥补这个永远的遗憾。”吴霞哽咽着说。这个故事让不少观展者为之动容。

“荣誉战衣”述说25年的光辉岁月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4)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湛江市赤坎区沙湾消防救援站一级消防长张志添作为“展中人”,给学生们介绍他挂满奖章的消防制服,讲述背后故事。南都记者 马强 摄

为了参与9月4日下午在展览现场开展的“同上一堂好家风课”活动,张志添当天清晨6点便从湛江乘车赶往广州,“机会太难得了!”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也是湛江市赤坎区沙湾消防救援站一级消防长。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二级英模奖章,这是去年我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时,在人民大会堂获得的奖章……”张志添中气十足地向学生们介绍自己那件挂着21枚奖章的“荣誉战衣”,以及加入消防队伍25年的光辉岁月。这件制服是张志添的“传家宝”,也成了许多观众的观展“记忆点”。

得知现场有学生梦想成为消防员时,张志添欣慰地为他加油打气:“消防员是一份能为人民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职业。年轻人要认真学习,敢于定目标、敢于付出。只要有勤快的手脚、不服输的志气和肯坚持的韧劲,认准的事情坚持下去,时间会告诉你结果。”

有趣的是,看到张志添展出的“战衣”,王晓丹仔细数了一遍衣服上奖章的数量,“我深感敬佩,决心要向志添同志学习,努力看齐!”

“展中人”与“全家福”合照打卡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5)

王晓丹与展板上自己的全家福合影留念。照片里她与父母都统一身着警礼服,一身正气。这张“全家福”得到了许多观展者的点赞。广东省公安厅供图

“第一次来到展馆,我就被门口巨幅红底的‘家’字深深吸引,整个展馆气势恢宏,布展的设计大气空间感很强。”广东省公安厅食品药品与环境污染犯罪侦查处环境污染犯罪侦查科科长、四级高级警长王晓丹说。当看到展墙上自己和父母统一身着警礼服的合影时,她更忍不住激动,连忙与合照“打卡”留影。

王晓丹继承了父母的职业,从警已有20年,曾获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是同事公认的骨干。观展后她很感慨,“自己通过努力奋斗成长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也可以带着父母一起参展,让他们觉得老怀安慰是我最开心的事了!”

展览期间,已有多位“展中人”走进现场,与自己展出的“全家福”合影留念,让一同观展的同事们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赵一曼给儿子的信 成女性观众的“泪点”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6)

广州海关的观众正在阅读展柜中重点陈列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广州海关供图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7)

展览上篇,展柜中重点陈列着广东省档案馆提供的展品,当中包括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信,读来感人至深。

信中写道,“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长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许多女性观众看后为之落泪。

从《语文》课本走下来的“雕刻时代”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8)

观众正在对着雕塑《艰苦岁月》拍照。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雕刻时代”展区集中展示着广东的名家雕塑,观众正对着一座熟悉的雕塑拍照,那是已故雕塑大师潘鹤先生的作品《艰苦岁月》。

人教1988年版小学《语文》第6册课本中《在艰苦的岁月里》的课文就取材于该作品。雕塑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依偎在身旁倾听的造型,展现出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观展后留言簿露真情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9)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观展者在展览末尾处的留言簿写下观展感悟。南都记者 陈卓睿 摄

展览结尾处设了一处长桌,放着一本厚厚的留言簿,不少观展者在此留下笔墨,抒发观感。

有的写下“永远跟党走,传承好家风!”有的写下“家庭文明建设,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有的写下“强国有我,家风所托。”“廉洁滋养于心,优良家风代代传。”还有小朋友写下“希望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家风”照相馆记录家庭美好时光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10)

参与好家风“传家宝”征集活动的黄茜一家人前来观展,在展厅特设的“好家风照相馆”拍下全家福照片。南都记者 江英 摄

抗美援朝志愿军黄冰澈的儿子黄奋(左一)、孙女黄茜等一家人在展厅一隅搭建的“好家风”照相馆拍摄全家福。黄冰澈参加抗美援朝工作时年仅26岁,新婚3个月,在清津铁路军管局古茂山机务段任军代检修工长,错过了儿子黄奋出生。待战争胜利回国,黄奋已1岁多,黄冰澈在人民铁路部门奋斗毕生,直至35岁因病去世。

黄冰澈生前留下的抗美援朝工作光荣证、印有“抗美援朝”字样的上衣、背面写着家书的老照片等遗物,成为黄家的“传家宝”。孙女黄茜将这些物件推荐入展,不少观众点赞背后的好家风。

展览期间,“好家风”照相馆已为许多观展嘉宾和家庭拍摄“全家福”,记录家庭美好时光。

32张新旧照片 沉浸式体验“时代影像”展区

优秀家风家教案例(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侧记)(11)

在“时代影像”展区的照片墙前,观展者们看得十分仔细。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展览下篇开篇处特别设置了“时代影像”展区,展示回家、团聚、幸福、和谐4个主题共32张新旧照片,这是沉浸式互动体验的一大亮点。

大屏幕前架起的一台老式放映机,宛如一位时光老人,慢慢翻开家的历史相册,带领观众感受时光流转之下,家风家貌的变化,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这些家的美好瞬间也定格在了屏幕旁的照片墙上。

我们通过镜头聚焦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小家为单位,翻阅时代发展,展望美好未来,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裘萍 陈伟斌

执行统筹:江英 王美苏 夏嘉雯 吴璇

采写统筹:莫郅骅

采写:莫郅骅 夏嘉雯 王美苏 吴璇 梁思华 陈卓睿 王诗琪 郑雨楠 魏凯 冯芸清 实习生 周晓丹

视频统筹:陈成效 李琳 贺蓓

摄影:钟锐钧 马强 冯宙锋 何玉帅 邹卫

摄像:李孟麟 邵凡 张德威 实习生 刘恩 区沅琪 陈昕仪 杨雨佳 张世煊

讲解:彭雨欣 林经武 李鹤鸣

图片统筹:陈军

图片编辑:高永佳 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