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然[作者简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康德的理性批判思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康德的理性批判思维(20年磨一剑-读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理性批判思维

崔然

[作者简介]

舒永生

安徽宣城人。1990年毕业于芜湖师专政史系(今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94—1997年师从华中师范大学高新民先生研究西方哲学(硕士);1997—2001年师从武汉大学杨祖陶先生和邓晓芒先生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博士);2002—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叶秀山先生和张慎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专攻康德哲学并完成出站报告《时间与逻辑——康德研究》;2006年6月起,被南昌大学聘为教授。1997—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哲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二十余篇,并出版专著《重读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其意义》。2006年至今,既没有写一篇文章,也没有做任何课题,而是全身心投入《纯粹理性批判》的研究和教学之中,在逐字逐句讲解《纯粹理性批判》5000多小时的基础上,完成600小时的《纯粹理性批判》读解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这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经典著作,希望以此改变国内目前哲学教育的理念,由广学多闻的知识教育转变为一门深入的智慧开启。

1781年,康德,一个传闻散步时间都可以精准到让邻居对表、五百年才出一位的西方大哲,写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巨著——《纯粹理性批判》。对于这部巨著的重要性,德国古典哲学大家杨祖陶先生在《纯粹理性批判》的中译者序中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康德的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其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学著述中意义最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这部巨著开启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哲学革命,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前进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这部巨著,奠定了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及往后的全部哲学研究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基础;这部巨著,成了康德哲学对后世直到当代西方哲学方方面面、经久不衰的深刻影响的源泉。

面向大众:让普通人也能读懂这本“天书”尽管《纯粹理性批判》十分重要,但因其术语众多、思想深邃而晦涩难解,让无数后学者望而生畏。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曾言,他20岁开始读《纯粹理性批判》,几乎每两年读一遍,一直读了50年都不敢说完全读懂了。著名康德研究专家邓晓芒先生曾说,学习、研究与讲解哲学的学者很多,但是真正把《纯粹理性批判》弄明白了的,恐怕屈指可数;而一旦读懂了这本书,应该没有什么书是读不懂得了。复旦大学谢遐龄先生早年在课堂上说,他吃哲学这碗饭,就靠弄懂了半部《纯粹理性批判》。知名学者高新民先生说,早年他的老师给他们讲《纯粹理性批判》时曾开玩笑说,一个人,如果你想头疼的话,就去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吧!

所以,正如高新民所说,《纯粹理性批判》如同近千个步骤构成的一道数学难题,每个观点都是根据逻辑一步步推论出来的,环环相扣且无跳跃;该书被公认为挑战人类思维极限的一部“天书”。杨祖陶先生也表示,这是所有哲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始终面临的一个矛盾,那就是一方面《纯粹理性批判》属于西方艰涩难解的形而上学著作中最不容易读的一部,而另一方面为了理解康德哲学,通过它去把握西方哲学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走向,又不能不读它。想要逐字逐为打破这种不可能,一位学者花了整整20多年时间学习、研究康德哲学,其中15年时间为学生逐字逐句解读《纯粹理性批判》,没有发一篇文章,也没有申报任何课题,甚至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甘坐冷板凳潜心钻研,最终完成了这项基础性的工作,惠及莘莘学子。

这位学者名叫舒永生,是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他是国内逐字逐句完成《纯粹理性批判》读解视频录制的第一人,把《纯粹理性批判》的通俗版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普通人都可以读懂这一“天书”。

厚积薄发:

苦心钻研十余载

1994年,舒永生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在高新民先生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从事西方哲学研究。在高新民先生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课上,他正式接触到了《纯粹理性批判》的文本解读。

1997年舒永生考入武汉大学,在国内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大家杨祖陶先生、邓晓芒先生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邓晓芒的《纯粹理性批判》句读课对他影响很大,他体会到了康德把时间引入认识论的意义,时间不再是牛顿所理解的客观容器,而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力,借此可以理解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内涵及其意义,进而打通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博士毕业后,舒永生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叶秀山和张慎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叶先生是国内唯一融通了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哲学大家。他坦言,他一生研读《纯粹理性批判》,基于此才得以打通西方哲学,所以他提出《纯粹理性批判》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入门书,这对舒永生的治学之路产生了直接影响。

机缘巧合,当时黄裕生主持开讲了《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班,读书班时间固定在每个星期二下午,在这里,舒永生亲眼目睹了二三十位研究员、教授、博士后与博士围坐在一起,有的使用德文版、有的使用法文版,有的使用英文版,有的使用俄文版,中文版更是五花八门。每一次读书都有一位领读者,不论使用什么版本的《纯粹理性批判》,领读者都应该逐字逐句地讲清楚每句话的意思。让舒永生震惊的是,竟然没有学者能够非常透彻地讲清楚其中几页的内容,这使其萌生了一个心愿:如果能把《纯粹理性批判》一句话一句话地讲清楚,节省后学的时间和精力,那该有多好啊!

博士后研究期间,舒永生依然把《纯粹理性批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重点突破了其中的先验演绎部分。诚如康德自己所言,先验演绎是他花费精力最多的内容,也是第二版改动最大的部分,这部分内容也被公认为《纯粹理性批判》最有创造性、最晦涩难解的内容,是理解此书的关键。2005年,舒永生在《世界哲学》上发表《第二版先验演绎读解》,这是他理论探索的成果之一。

近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一晃而过,舒永生完成了出站报告《时间与逻辑——康德研究》,以康德的时间学说为线索,他把《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与先验逻辑贯通起来,终于完成了读博时的理想。也许是问题契合了叶先生的兴趣,得到了先生颇高的评价。至今舒永生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写了一篇康德时间问题的论文,提交给叶先生指导,叶先生竟然破天荒地给出了99分的成绩,曾使他兴奋不已。

桃李芬芳:

义务讲课传承师德

《纯粹理性批判》以艰涩难解著称,从自己读懂,到能够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再到让初学者听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说,大学哲学系都会开设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课程,但是此类课程一般只能泛泛地、笼统地讲讲《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很难给学生逐字逐句地解读其内容。叶秀山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纯粹理性批判》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入门书。这句话成了舒永生在南昌大学开设《纯粹理性批判》课程的初心,他将自己所有的课程都变成了一门课,即逐字逐句解读《纯粹理性批判》。

课程开设后,备受学生欢迎。其中有一届学生,连续听了两学期课后“欲罢不能”,便联名写信到教务处要求再开两学期。于是,舒永生共给他们讲了四个学期。

学校有教学计划,《纯粹理性批判》也有固定的课时。很多学生想继续听,舒永生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义务给学生讲解。所有来听课的学生都是自发的,有哲学系的,也有外系的;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甚至还有外校的教师。这门“义务课程”,有时一周三次,有时一周五次,还有时每天都上,舒永生一讲就是十几年,许许多多的学生在此受益,走上了学术道路。他义务为学生讲课的内容——“舒永生句读《纯粹理性批判》”,还被学生录音上传至喜马拉雅,收获了一票粉丝,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舒永生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学生的前途,为了学术的传承,义务开办《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班十几年,在这个时代显得“与众不同”,一般人无法理解:有这个空闲时间,为什么不写些文章、做点课题,或者多赚点钱呢?

在舒永生看来,这世界上有许多远比名利、财富更为宝贵的事情——许多学生毕业后曾写来感谢信,他们在信中表达了对老师传播智慧、解答疑惑的感恩之情。

终成正果:

成就教育史上的创举

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舒永生只讲一部《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生的课与本科生的课加在一起,差不多有2000多小时,义务为学生讲解《纯粹理性批判》也将近2000小时。对于《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内容,更是反复宣讲,其中第一版先验演绎与第二版先验演绎,合在一起差不多讲了十遍以上。

在讲解4000小时的基础上,舒永生录制了1200小时的读解视频。这些视频在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上获得校外评审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学校同意资助出版。

首次出版的时长需要控制在600小时以内,舒永生考虑在原先1200小时的视频中精选600小时,但在随后挑选中又发现,《纯粹理性批判》是一个完备的体系,不能“断章取义”。作为一名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是给后学提供真正的帮助。为此,舒永生决定从头开始,重新录制视频。又经过三年时间,这部600小时逐字逐句读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视频课程终于诞生。

长达600小时讲一部书,讲一门课,不能不说是个创举。几乎所有的人听到这门课,都会惊叹地问,这怎么可能?简直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不是一本一般的书,而是一部“天书”,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上最艰涩难懂的书。

2021年3月,这部读解视频在上海慕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下,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对于这份厚重真挚的心血之作,慕知团队深知其分量,除完成视频加工制作工作外,还组织全体编辑分组分批对字幕进行校对,每一个小时的视频背后,都对应着数位编辑十几个小时的编校工作。

正如邓晓芒所说,这些视频的内容,直面康德的文本,不偏离、不耍滑,带领学生一路进入到康德思想的境界,这正是国内青年学生最需要的。

正如高新民所说,这是一件既没有人想到要做、也没有人有能力来做、更没有人愿意去做的事情。

教育理念:

“用哲学的方式讲解哲学”

二十年磨一剑,除了时间上的精雕细琢外,舒永生还倾注了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考。

在南昌大学哲学系任教期间,曾有一位家长告诉舒永生,自己的孩子复读一年后被南昌大学哲学系录取,在家痛哭了三天三夜。

这件事使舒永生陷入反思,传统的哲学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纵观当下,哲学教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本位,哲学被分为多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又被设置为多门课程。尽管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哲学知识,却很难收获“爱智慧”的哲学启迪,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哲学学科倡导的“智慧教育”理念相悖。

为此,舒永生在读解《纯粹理性批判》时格外注重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他在读解过程中,特别重视每一章、每一节乃至每一段之间的过渡关系,把每章、每节、每段都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只有把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把握了,才能从前一层次推演到后一层次,才能真正把握其中的逻辑脉络。

舒永生不仅带领学生理解康德的观点,更关注康德是如何讲的。前者是知识层面的理解,后者则引导学生沿着康德的思维思考,从而进入康德的思想并和他一道思想,借此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让大家定心一处,因定开慧,开启智慧学习之路。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解视频出版后,视频和音频也在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平台同步发布,广受学习者的欢迎。希望更多的学人能够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解中获益。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崔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