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去了河南洛阳,中原就是咱们华夏的发源地,早古的夏商周不说,单看地理位置就是杠杠的“国中”,国之中央。之前去旧称长安的西安就觉着位置有点偏西,我在“鸡鸣三省”的潼关风陵渡给河南的老同学打电话,他说过来呀,向东不远就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了。

当时在我的心目中,中原还很遥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在这里拐了个九十度的大弯直奔东海,那时我们刚刚从黄河边上的鹳雀楼下来,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王之焕大概也觉得太远望不到头。我们于是折回向西,过西岳华山入华清宫,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呢。

洛阳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哪十三朝(十三朝古都)(1)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初入中原,洛阳是要好好行走一番的,龙门石窟如雷贯耳,我觉得行走石窟是机乎可以相提并论于墓穴考古的,至少也是仅次于后者的一种历史体验。前几年去了莫高窟和大足石刻,光是身临其境感受到的人文气场,就足以绕梁三日,这次龙门石窟之行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呢?

而作为佛教西来的标志性寺庙白马寺有祖庭和释源的美名,祖庭者,佛祖师之堂也;释源者,释迦牟尼之来源也。因而亦同样令人神往,不可不至。白马寺之所以是白马寺,当然是因为驮经书来的是白马。白马好像一直在佛丛林占有一席之地,一如东南诸佛国之象。

故中原之行尚未起行就定下洛阳是重点,而洛阳之重尤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我有一次来到北方被北方的朋友调侃,“你踢起脚下一块石,都比回去南方博物馆里的有历史”,吓得我都不敢走道了。更何况是中原之地的十三朝古都,是的,来洛阳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忐忑。

洛阳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哪十三朝(十三朝古都)(2)

没想到洛阳之行却是寂寞之行,连洛阳城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洛阳城东落桃花,飞来飞去到谁家”,中午十二点多,我们从北面的一条高速下来,导航把我们直截了当导去白马寺,白马寺在洛阳东北二十多公里的白马寺镇,从白马寺出来跟着导航又到了龙门石窟,龙门在洛阳城南十多公里的伊水河边,下午四点多从石窟出来,上高速望郑州绝尘而去。洛阳之行,来也匆匆,去匆匆。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原来考虑在洛阳停留小住一晚,浸润一下古帝都氛围,就连居于此地的旧友联系方式都准备好了,却终究没有停下来。说是走了一回洛阳古都,却是城边都没看到,暂停键都不知道在何处。现在的人就是这样,跟着导航走哪都能到,又哪都似乎没去过,还不如跟着感觉走。

洛阳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哪十三朝(十三朝古都)(3)

我是一个疏于在江湖上漂的人了,连见惯不怪都做不到。从龙门石窟出来回到来时的停车点返程,却找不到车子,复又前行约公余里才找到问询处,还要继续前行,却越走越糊涂,颇经挫折才回到起点。原来景区有东和北两个门,分别有各自的行车线路,我们连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没弄清楚。

问题就出在游客中心和景区接驳车,其实让我们把车开到景区就没什么事了。为什么不能呢?都是旅游惹的祸。怎么可以把古人开辟的地方圈起来收门票呢,收门票还不够还要收车费,为了收车钱在一个离景区很远的地方让你停下,再把你运进去景区。不只是洛阳,全国都如此你奈他何?不说也罢。

洛阳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哪十三朝(十三朝古都)(4)

武则天一千三百年前为什么要把都城从西安迁至洛阳?当然是为了标榜她的周朝“正中”罢了,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今天觉得河南正中与她当年倒是不谋而合。所以洛阳是西迁而来的东京。不过对于中原河南,却又是不折不扣的西都。到头来当年武周仍旧是不正中。

从那以后的十三朝洛都如今都留下了什么?武则天让人在石窟建了个奉先寺,按自己的容颜凿了个像,叫卢舍那佛,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这当然是无与伦比的镇窟之宝了,佛高超过了十七米。我们来时,曾经来过的同伴回头对我们说正在整饰呢,走吧。我抬头望果然是围闭,马上就沮丧了。

回来没几天,卢舍那佛七月二十一日恢复开放,从网上看到一千多岁的武女皇依旧端庄威严,又增添几分容光焕发。当地人说心情不好来瞧一眼大佛就好。我记起那年去大足石刻,整修的千手观音刚刚开放,贴了金箔,金光闪闪,我在恍惚中像是进入到泰国的庙宇。当时同行的老友就说这是破坏。说好的修旧如旧呢?好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那座卢舍那佛并没有重新穿上霓裳,也没有金箔贴面。

洛阳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哪十三朝(十三朝古都)(5)

不识庐山真面目,洛阳城还有城吗,又或者重新砌了古城,不得而知。洛阳最早应该是在洛水之阳,故名之。洛水伊水汇在一处奔黄河而去,却成就了交汇处的龙门和龙门石窟。依水给我的印象十分奇特,既辽阔浩荡又平静沉寂。我只去了伊河没去洛河,是遗憾,话又说回来,疫中到得了洛阳走一趟已经相当不容易,那怕是郊区。

从前洛都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嵩山少林寺,并称三宝,后来少林寺被划分去了郑州。去洛阳,龙门石窟和白马寺都去了也就没有太多遗憾了,温书至紧要是划重点。去旅行就是一种感受,不太可能走一回就做了一场学问,如今有太多的浮躁、堆砌和子虚乌有,眼见也不为实了,有些东西眼不见为净。

洛阳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哪十三朝(十三朝古都)(6)

洛阳后来成为了西都,因为有了东边的六朝古都开封,包公就是在开封府里办公。尽管后来六朝汴京被黄河缺堤给淹了,成为地下都城。我们在原来的计划中,还要去嵩山和少林寺,去开封府和清明上河园,都让疫情的升级给拦腰斩断,行程就在省城郑州结束,有首无尾,从来都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嵩山少林寺划归郑州,大方面的原因乃郑州成为新中心,郑州成中心不是因为处于西都洛阳和东京开封之间,而是因为铁路枢纽,二七纪念碑之所以是郑州的地标,那是因为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谁能想得到呢,真是沧海桑田。回过头来说行程腰斩这档事,同事说别抱怨了,你毕竟潇洒走了一回,还是中原大地,我还没出发呢,出不了发了。

说得也对,要怪就怪赖着不走的三年新冠疫情吧,不是说旅游就是一场“说走就走”吗?我的老同学后来说,你再来!这话当然只能当半真半假听了。

洛阳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哪十三朝(十三朝古都)(7)

还好,总算吃了一次洛阳牛肉汤。我这是先知先觉,回来上网才知道洛阳牛肉汤名声在外,只有我一个人点了牛肉汤,这就是差距。洛阳的牛肉汤和北方常见的泡馍一个样,是一份完整的饮食,不似广东,汤是汤菜是菜饭是饭,喝汤、品菜、吃饭虽然联系密切,却又各行其事。

当然洛阳真正的一桌菜叫水席,如果我们住下来,兴许就可以一试为快了。都会是必须有席的,过去只听说过满汉全席,没听说过洛阳水席,孤陋寡闻。去旅行吃的就是地方风情文化,入乡随俗。洛阳去过了却不知水席为何,这太说不过去、太遗憾。

遗憾多的是,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带回一件工艺品或者说旅游纪念品,尤其是洛阳的唐三彩那么闻名天下。这颠覆了我一直的所作所为。十多年前洛阳的朋友送我唐三彩,她问要驼还是要马,驼代表平安,马代表发展。我要了平安,如今我想要一匹马。真是颠倒的人生。不过人的想法很奇怪,总不是一成不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