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阅历的人都看过或知道《智取威虎山》,今天咱们再回顾一下,除欣赏其艺术成就,唤起童年记忆外,再看看该戏中的戏中戏。

最新的智取威虎山(智取威虎山的戏中戏)(1)

——该戏是由上海京剧院一团排练演出,1958年排练并登上舞台,几经修改,1970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为电影《智取威虎山》,是八大样板戏之一,八大样板戏排序一般是:《红灯记》第一,《智取威虎山》第二,《沙家浜》第三。

——该戏为于会泳设计的唱腔,风格迥异,既有西洋乐器元素,又不离京剧本体,融合的恰到好处,杨子荣《打虎上山》音乐体现的最充分。圆号、京胡,还有板胡都用上了。他还参与其它京剧的唱腔设计工作,如《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等。他政治上不怎么地,音乐上倒有独到见地,山东威海人。

——该戏曾用其它名字演出过,根据戏曲不用真名真事的传统,该戏曾改称《智取飞谷山》,杨子荣改为梁志彤,参谋长改为赵建刚,座山雕改为隋三刀等,后因中央领导认为不妥,除少剑波改为参谋长外仍恢复了现名。

——该戏中杨子荣的唱腔是京剧老生的味道,但打扮却是武生的样子,跳的舞又是芭蕾舞,尽管说起来不伦不类,但融合起来,没有任何违和感、不适感。

——该戏虽然定性为现代京剧,除服装外和念白外,在绝大部分艺术元素上,仍然保持了传统京剧的传统,布景仍采用舞台布景,未用实景。唱腔也基本遵循了程式化传统,“做”功仍是四功五法的规范,如亮相还是子午相,欲进先退等等。

——该戏遵循的是突出正面人物原则,故而革命和英雄主义情节浓郁,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