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大家的话题都围绕在“吃”上面。但其实冬天泡脚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养生方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秦敏表示,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要避寒,正所谓“寒从足生”,因此通过泡脚等方式保持足部的温暖才有助于身体温暖。
受访专家/秦敏 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哲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暖从脚起
冬季养生“暖从脚起”
“脚是人体第二心脏,人的双足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功能。许多通往全身各处的穴位,大都交会在足部。双足有60个穴位,占全体穴位的1/10。”秦敏表示,通过足浴刺激这些穴位,可使体内外各种器官达到调节其强弱的(阴阳)效果。可别小看这每天短短数十分钟的泡脚,长期坚持下来,有调整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阵代谢的作用。
泡脚是否就是一盘热水,泡个十几分钟就完事了呢?秦敏表示,泡脚想要达到效果,是有讲究的。如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
1.引起心脑等供血不足
水温太高,双脚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2.容易破坏足部皮肤
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而糖尿病病人泡脚水温以35℃为宜,以免烫伤皮肤导致感染发生。
饭后立即泡脚会影响消化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泡脚这种简单的保健方法却并不是人人适宜。如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并不适宜泡脚。而且不建议饭前饭后1小时内泡脚,会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另外,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也不适宜泡脚。
孕妇等特殊人群泡脚要慎重
、
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用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还有就是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同时,切记服用扩张血管的药后不能泡脚。
沐足方
1
预防外感配方
姜活50克,独活50克,防风50克,荆芥50克,紫苏叶50克。清水2升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温,浸足20-30分钟。有辛温解表、袪风防外感的功效。
2
安眠配方
吴茱萸40克,夜交藤500克,米醋(白醋)适量。用上述药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吴茱萸温中,入肝经,有理气止痛,燥湿作用,夜交藤可养心安神,通络祛风。该方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3
保健足浴配方
牛膝1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伸筋草15克,酸枣仁15克。清水2升加材料煲45分钟,煎汤凉至45℃左右,泡足20-30分钟。该方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劳累后引起下肢酸痛、抽筋、肌肉痉挛等症,无病亦可起保健作用。
4
降压配方
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煮50-60分钟取汁,待温时泡足,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剂药可用2-3次。有平肝潜阳的功效,主治血压升高导致的头痛头晕、面红耳赤等症。
5
头痛配方
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葱白5根。清水中浸泡5-10分钟后,煮30分钟取汁,待温时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剂药可用1次。主治头痛、怕风。
■Tips
沐足后按摩三阴交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之交会穴。专家表示,三阴交区域酸痛是经络不通的表现,三阴交联系脾经、肝经、肾经。按摩三阴交穴,能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烦躁不安、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善忘等有防治作用,对于女性有保养子宫和卵巢,改善性冷淡,并起到美容、调经的作用,还可防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等疾病。
定位: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后缘凹陷中。
专家介绍
秦敏,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张家维教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卢桂梅教授;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其中《复方中药制剂加氧经鼻吸入疗法》为省内首创,获2000年度广州市青年科技创新奖暨1999年度青工“五小”发明科技成果三等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从事中医内科、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精通吴式太极拳,擅长快速无痛进针针灸手法(俗称“飞针术”),对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病、头痛、失眠、面瘫及小儿脑瘫、多动症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药及针灸结合治疗脑病及各种痛证,并在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