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迅猛,GDP表现在全国都能排上号的,援引我国2020年GDP数据,沿海省份广东、江苏、山东占据前三甲,其他沿海省份的GDP表现都不错。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1)

但是,广西是一个例外,从地理角度来说,广西是一个标准的沿海省份,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拥有条件不错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等港口。有了港口就能向海图强,可广西却很特殊:2020年的GDP为2.2万亿元,位列全国第21名。

从名次上来看,不及河南(5.5万亿)、陕西(2.6万亿)、云南(2.5万亿)、湖北(4.3万亿)、湖南(4.2万亿)等内陆兄弟省份。最为关键的是,广西靠近GDP狂魔广东省,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同是“广字辈”,为何广西就是发展不起来?

何谓发展?在笔者看来,要么是进步特别快,要么是体量大且稳定。广西历年GDP表现不尽人意,发展不起来也并非三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笔者结合广西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多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缘由。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两广是一个高频词汇,先秦之前,两广之地尽为百越之地,分属南越、西瓯、骆越等部族,包括现在的广西、广东、海南岛,可以说,2000年前,两广是一家。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2)

自秦朝至北宋亡千余年,两广地区远离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程度都是在同一层次,且开发程度极低,谈到岭南基本上就要与死亡挂钩了。

但是,北宋的功绩在于将两广纳入中央版图,第一次出现了广西、广东。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发起南汉灭国战争,后将南汉故地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简称广东、广西。然而,北宋一代两广地区发展不景气,基本上是用于贬谪犯人。

北宋末年,苏轼被贬到岭南后,无不悲伤地在《儋耳》中写道: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苏轼写的轻巧,活的那是真不容易:全家有9口人死在了海南岛,包括苏轼的小儿子苏遁,夭折的时候才两岁。

苏轼之弟苏辙在《勉子瞻诗干子二首》(《栾城集卷十三》)中,对苏轼在岭南的生活有过描述:一从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1101年8月,苏轼病故。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小朝廷虽偏安一隅,却为两广地区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发展机遇:中原地区的难民,带来了发达的生产技术,最重要的是人口。南宋御土守地无功,可在开发两广上居功甚伟。仅以广州城为例,宋代城建规模就比唐代扩大了两倍有余。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3)

最为关键的是,南宋前所未有地重视商业,特别是海上贸易。始设于北宋初年的广州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为南宋小朝廷输血不少,间接地推动广东地区发展,广州是两宋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之一。相比之下,广西海上贸易发展依旧缓慢。广西的海岸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并不利于海上贸易转运。

到了元代,海上贸易中心城市北移至泉州,广州暂时落寞起来。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设广东中书行省,省会广州。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称行省),省府驻地桂林府。明代两广地区行政区划有一个重大变化,将原属广西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归广东,令广西海岸线大为缩短。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广东省会选址广州,为后世向海图强的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而广西省会选址桂林,虽有海岸线、港口城市,可本质上还是倾向于内陆省份。毕竟,省会选址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省发展。明白了这一点,下文就好理解了。

明朝初期,海上贸易极为发达,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利加、苏禄国(菲律宾)东王、苏禄国西王、苏禄国峒山、渤泥(文莱)、古里(今印度卡利库特)、古麻剌(马六甲)、彭亨(今马来西亚彭亨一带)、爪哇、柯枝(今印度柯钦)、锡兰山(今斯里兰卡)、苏门答腊、榜葛兰(今孟加拉国及印度西孟加拉邦地区)、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古里班卒(今马六甲海峡一带)等国的海上贸易,入华第一站就是广东。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4)

万历六年(1578年),葡人可以在每年春夏季的时候,到广州参加定期贸易。与此同时,葡人开通了通往其都城里斯本及日本等地的航线。如此一来,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成为中西方贸易的重要航线之一。 至此,从历史轨迹来看,广东的海上贸易很发达,广西却鲜有记载海上贸易。虽说广西也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可广西并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港口城市

清承明制,广东、广西仍为行省,进一步发展了始设于景泰三年(1452年)的两广总督。1644年(清顺治元年),始设广东总督,兼辖广西,总督府驻地广州。自此广西分分合合,直至1734年(雍正十二年),广西政务隶广东总督管辖,正式定名两广总督。1746年(乾隆十一年),两广总督府迁驻广州。期间,历史的小翅膀扑打了一下:1685年,广州十三行正式诞生。

大家要记住,总督府定广州是一个关键节点。紧接着到了1757年,乾隆撤销仅保留广州十三行,原设沿海各海关一律裁撤,直至1842年鸦片战争,广州十三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对外商贸窗口,独揽中外贸易长达八十五年,白银哗哗的流向中国,广州的繁荣是同时期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不敌英国,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割让香港给了英国。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百余年间,广州迎来了畸形繁荣的发展时期。期间,广西地区在清朝灭亡之后,省会一直游离于南宁、桂林之间。195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会正式迁往南宁。

笔者为大家介绍了自北宋至建国两广发展史,可以归结为两大点:其一,海上贸易;海上贸易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反哺地域文化的形成,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广州的崛起之路,始于海上贸易。明清两代,广州的海上贸易很发达,带动了广州的发展繁荣,就是乾隆闭关锁国的悠悠岁月里,广州既能领粤地风气之先,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风水宝地。广西则不一样,海上贸易不发达,就算存在有限的海上贸易,也难逃广州的“虹吸效应”。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5)

久而久之,广西就成了一个拥有海岸线的内陆省份,更多地表现为保守的小农思想。两相对比就能明白,广西的发展思路没有广东灵活,在思想上就落后一大步。

其二,省会:明清广州省会、清代总督府设置在广州府,这就决定了,广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在政策上倾向于广州,形成了一个强省会效应,为后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到了民国时期,广州的现代化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足以媲美上海。

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会不一样,长期深居内陆,既无法形成强省会又无法给对沿海城市政策扶持。结果,广西的局面很被动:内陆发展不给力,沿海城市没动力。

其三,桂系、粤系两大军阀的差别经营,探讨广西的发展乏力问题,绕不开桂系。陆荣廷、李宗仁、白崇禧三任桂系首领,对广西发展有功,但作用是有限的,无法解决广西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充其量也只是小修小补。

黄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干将,虽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可也制定了相矛盾的自卫、自治、自给的 “三自”政策,本质上还是为了扩充地盘,透支了本就民力贫瘠的广西。

粤系与桂系一样,本质上还是一个热衷于扩充地盘的军阀。不可否认的是,陈济棠、李济深、陈炯明治粤有功。但是,桂粤之间战争频频,吃亏受伤的总是广西。反观民国时期的广东家大业大底子厚,经得起军阀混战荼毒。

基于此,建国后的广西、广东经济差距很大。1989年,广东GDP更是超越江苏,跃居全国第一,一直到今天都是稳坐头一把交椅。在笔者看来,广西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不景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其一,资源依赖性发展模式与尴尬的出海口;广西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达145种,占全国的45.8%。我国45种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矿藏中,广西流占了35种。

广西矿产资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资源分布集中度高,便于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开发。按理来说,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展应该不错。事实情况是,广西工业发展并不理想,与兄弟省份相比,无法将矿产资源深加工变现。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6)

就算是存在有限的矿产资源深加工,可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广西虽然有出海口,可是并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

A.桂境河流多属西江水系,一路流向广东,并没有流向北部湾。这就决定了,港口贸易所依赖的水上运输条件先天不足,货物周转存在客观困难;

B.广西多山多丘陵且为喀斯特地貌,交通基础设施不行,承载力不够。因而,广西货物为了寻找出海口,不得不绕道广东。

此外,北部湾与珠三角最大的区别在于,珠三角紧靠港澳,而北部湾呢?越南的经济并不景气,类似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珠三角飞速发展的时候,而北部湾因十年中越战争而高度紧张,并不利于发展经济。进入九十年代,越南的主要任务是从战后阴影中走出来。

其二,人才流失严重,广西的教育存在短板,突出表现为受教育水平不高且人群体量大、缺乏一流高校。据笔者了解,广西欠发达地区,一个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便辍学外出打工,首选地就是珠三角地区。众所周知,知识改变命运,可广西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牺牲接受教育的机会。

广西也有不少高校,广西大学、广西师大、广西医科大、桂林电子科大、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师大等高校口碑都不错。然而,广西的发展空间不够,难以留住人才。

2020年,广西高校毕业生27.4万人。但是,广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生活成本高,也很难留住人才,反哺广西经济发展。

其三,“大南宁”一枝独秀;省会城市在一省之内享有优先发展权,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广西首府南宁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之后,南宁一直是广西的重点发展对象。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7)

资料图|南宁2015年—2019年GDP数据

如上图所示,南宁GDP连续5年走高,2020年GDP为4726.34亿。同时期的广西GDP数据如下所示:2015年 1.5万亿、南宁占比22.67%;2016年 1.6万亿、南宁占比约23.12%;2017年1.8万亿、南宁占比约22.28%;2018年2万亿、南宁占比约20%;2019年 2.1万亿、南宁占比约21.42%;2020年2.2万亿、南宁占比约21.36%。

从南宁占比来看,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强首府”。首都一枝独秀,就意味着其他地级市GDP表现不佳。下图为2020年广西全区各市GDP排名: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8)

由上图可知,南宁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南宁”。南宁虽大可也很尴尬,不靠近出海口,经济发展空间受限,无法像广州一样向海图强。

其四,有富邻居也有穷亲戚;众所周知,广东GDP没什么说的,可GDP分布严重失衡,特别是与广西接壤的粤西地区并不发达。下图为2020年GDP各市数据:

与广西接壤的清远、肇庆、云浮、茂名、谌江GDP数据并不理想,排名最靠前的茂名为3279.31,且茂名市中心远离桂东诸县,难以形成中心城市效应来带动桂东发展。其他4个与广西接壤的广东城市,也是同样的问题。不仅如此,粤西地区属于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相比差距悬殊。

广西人为了谋生,只能绕开欠发达地区直接去珠三角。援引2018年数据,广西在粤务工人员总量超过530万人,占广西全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半数之多,并以每年还有10万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到广东务工.。广西人本就不多,劳动力输出制约了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发展的症结在于:工业不发达和劳动力外流两者恶性循环。广西发展固然存在困难,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祖国从来没有忘记广西。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登上历史舞台,涉及省份如下图所示:

看到没?西部大开发诸省,就包括了广西。以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北部湾经济区为例,涵盖了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以及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区,明显就是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上文说到,南宁地处内陆没出海口,北部湾经济区将其纳入,一则能够利用GDP体量大的优势,二则可以依托经济区寻找海上突破口。

广东富贵姓氏排名(广东广西都是广字辈)(9)

为此,广西秉承“想要富先修路”的致富原则,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两桥”(龙门大桥、大风江大桥)为例,这是“北钦防”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项目,可与南宁优势互补,实现良性经济互动,进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东盟与我国的重要海上通道,这就为广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东盟诸兄虽然经济不给力,可市场潜力巨大,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两广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早晚的事情。

从长远角度来看,广西必然是要发展的,不可能持续低迷下去。纵观广西发展史,千余年都没有解决的发展难题,新中国仅用七十多年,就打通了广西海上贸易的薄弱环节,真正实现了向海图强。还是那句话,社会主义能救中国,也能救广西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