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浅度
上星23年,湖南卫视成了中国电视行业的标杆、传奇乃至神话。
是标杆,总有想让人破解的成功之道;是传奇,总有人想要深究的传奇故事;是神话,自然总有不为人所知的未解之谜。
本文,笔者斗胆提出#湖南卫视十大未解之谜#的话题,但并无胆量号称破解这十大未解之谜,这段穿越20年的电视史也怕是难以在一篇千字文可以尽书。
我们仅以一个第三方的视角,点到为止地破题。
未解之谜1:
诞生于1997年的《快乐大本营》,先后影响了80、90、00、10代青少年,何以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的常青树和不老神童?
「换代力原理」。
人之所以会「老」,是因为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新细胞的诞生慢于老细胞的衰亡。
《快本》之所以至今「不老」,便是它打造了节目内生新陈代谢系统,让新细胞的诞生快于老细胞的衰亡。
23年以来,这个新陈代谢甚至是在80、90、00、10,站在这一代一代的人面前完成更新换代的——
台前,换!从1997年,李湘、何炅的二人组,到1999年,李湘、何炅、维嘉的铁三角,再到2006年,何炅、维嘉、谢娜、吴昕、海涛的快乐家族;
幕后,换!从1997到2020,《快本》经手多代制片人之手,让它的掌舵人始终年轻。
于是,在台前幕后的一代一代更迭中,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快本》也在一代一代更迭;
于是,它从那个如今已然遥远的90年代,冻龄20年不染岁月尘埃地穿越而来。
它让我们理解了,人的长生不老仍是神话,节目的长生不老已是现实。
未解之谜2:1998年特大洪水下的抗洪赈灾晚会、2008年冰灾下的春晚、今年疫情下的元宵晚会,湖南卫视都是在4天之内完成节目的策划制作和直播,这种叹为观止的应变能力来自哪里?
「支撑性系统」。
这种叹为观止的速度之下,人们很容易误解为,牛的是湖南卫视内容团队。
然而,事实是,牛的不只是湖南卫视的内容团队,牛的是整个湖南卫视内容团队的支撑系统。
光有创意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开启这种应急阵仗,整个系统会全面启动,制片部门、财务部门、行政部门、技术部门,他们可以帮助内容团队解决除了内容创意之外的所有问题。
一旦开始作战模式,从领导、到中层、到士兵,从一线、二线到三线,全员上阵,熬夜加班,无私奉献。
正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支撑部门不能独当一面,所以,领导只要专心做决策,内容部门只要专心搞创意,制片的做到制片的极致,技术的做到技术的极致。
所有人都做到速度的极致,于是有了集体速度的极致;所有人做到各自工种的极致,于是就有了集体成果的极致。
未解之谜3:
2003年湖南卫视推出「快乐中国」频道定位,跟随者众多,为什么只有湖南卫视能将这一定位做深做透做实,做到家喻户晓?
「内生性法则」。
很多人以为,引领者与跟随者之间的成败差别,在于时间性上的快一步与慢一步。
这可能是其中之一,但笔者认为不是全部。尤其关于品牌,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更大原因在于,这个做品牌的原始动力,是「内生」的还是「外推」的?
2003年,湖南卫视之所以要做「快乐中国」这个频道定位,为的是要树一面大旗,把几乎频道所有资源的自办节目、电视剧、晚会,都统一到这面旗帜之下,让整个频道劲儿能往一处使,调能往一处转。所以,它既是向外发出的一个品牌态度的SLOGAN,更是向内发出的一声集结令的劳动号子。
而有多少跟随者们,做到了对外的宣传,也做到对内的集结呢?
未解之谜4:湖南卫视2005年12月31日推出跨年演唱会,十五年来经历过众多对手的挑战,迄今为什么依然能占据头牌和霸主地位?
「大拇指效应」。
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推出中国省级卫视第一台跨年演唱会。
从2005年独家的一鸣惊人,到2009年疯狂的市场过热,再到近几年的多强鼎立,15年的风风雨雨,成就了中国人的一个新电视文化民俗。
湖南卫视的「第一」,一人做时是第一,众人分流时是第一,多方竞争时仍是第一,岿然不动。
因为竞争,从来不是坏事。恰恰是全国卫视的入局,才在风起云涌中做成一个文化现象;恰恰是多强鼎立的竞争,才把它延续成一个约定俗成的电视文化传统。
因为竞争,市场热了,集群成了,蛋糕大了。而先要有市场,才有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在市场规模中成立的,市场规模越大,品牌价值越高。所谓「大拇指效应」,就是在一个规模化市场中,消费者往往只认第一品牌。
于是,15年份的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便是这个市场的第一品牌。
这也让湖南卫视手握三张王牌——
第一张,是每年新历跨年的第一品牌;
第二张,是横贯全年、集齐中国农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国七大传统节日大型晚会的湖南卫视「祥和中国节」;
第三张,则是《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等「国字号」晚会。
未解之谜5:金鹰剧场实行独播至今,省级卫视为何独此一家能坚持下来?
「战略性布局」。
笔者看来,战术与战略的区别在于,一个着眼当下,一个着眼未来。战术是可以朝令夕改的,战略却要有极其坚定的信念,认准一个方向,十年甚至二十年,一代两代甚至三代电视人,一直坚持下去。
这个未解之谜背后,本质答案是,湖南卫视是少数真正有战略的电视平台。
它认准了独播这条道路,所以,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披荆斩棘。十多年间,我相信一定经历过仿佛山穷水尽,然而也一定感受过柳暗花明,甚至直至今天革命也尚未完成。
然而,阶段性的胜利已经完成——
它成就了全国唯一的电视独播剧场,你绝对不会跟任何其他一个电视剧场有所混淆,以独树一帜的选剧风格、独门一家的抓爆款剧的眼光,成就品牌之名。
笔者看来,最难的不是这个战略性的眼光超前了十多年,而是这个战略性的执行力延续了十多年。
未解之谜6:最近几年,慢综节目、亲情观察节目、顶级品质节目为什么只在湖南卫视做成了气候?
「链式创新」。
「链式创新」,虽然不是这几年的新生事物,却是这几年湖南卫视综艺的突出现象——
火的不是一档节目,而是一链节目:
慢综艺链上,火了《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一链;
亲情观察链上,火了《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我家小两口》一链;
顶级品质链上,火了《歌手》《声入人心》《舞蹈风暴》一链。
集群化的火爆背后,是集群化的创作能力、创新人才。北有中关村,集群化的是技术创新人才,南有马栏山,集群化的则是内容创新人才。
为了放大创新势能,湖南卫视实行制片人中心的「工作室」制度,辅之以「飙计划」引导,这是支撑一个节目火了之后,可以迅速入局更多工作室进行「链式风暴」的基础。
未解之谜7:从《快本》《超女》到《天天》,从《歌手》《爸爸去哪儿》到《向往的生活》,从《还珠格格》《一帘幽梦》《流星雨》到《人民的名义》,湖南卫视为什么会成为国内电视爆款最集中的平台?
「爆爆三宝」。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破解,为什么会有「爆」的现象?
笔者以为,它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对应产生「爆」的三个传播因素:
观众规模大,故而有传播基数;
内容质量好,故而有传播价值;
粉丝活跃高,故而有传播动力。
湖南卫视之所以是爆款最集中的平台,因为它有省级卫视最大规模的观众群,有最夯实的传播基数;有最顶级的内容力,以上列举作品几乎都是自制代表作,有最坚实的传播价值;同时,它有战斗力最强的平台忠实粉丝,他们让湖南卫视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明星媒体」,而这种对平台自发性的热爱成了社会传播的最强动力。
未解之谜8:从李湘、何炅、汪涵、谢娜,到李宇春、张杰、华晨宇,再到邓紫棋、李健、迪玛希,湖南卫视为什么能成为国内最高效的造星平台?
「好饼效应」。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首先要理解,「星」是如何「造」的?
而也许这个答案,即使一个追星女孩都能回答——靠资源,俗称「好饼」。
这个「饼」之所以好,因为它让艺人不仅得到一个好的节目本身,还有一套强大到足以让人改头换面的艺人包装体系,还有一个庞大到足以一夜成名的待吸粉观众池,还有一张能够持续加温的芒果系内容网,从剧、到综、到晚会。
而深知利害关系的艺人们,为了「吃」下这块「好饼」,便会投入超出其他一切的努力,这也让这个「饼」本身变得更好,成为一个平台与艺人的双向「好饼」。
值得一提的是,「饼厂」湖南卫视从不胳膊往外拐,肥水流外人田,每块好饼都要留出一块照顾自家主持人们,给他们足够多的表现空间、足够强的话语权,是以一个重要的艺人而串词的工具人的身份参与其中。
于是,在自家「饼」的投喂下,湖南卫视主持人的能量,甚至达到一二线艺人水准。
未解之谜9:
芒果台是网友对湖南卫视的昵称,如今这棵芒果树枝繁叶茂,孵化出了芒果超媒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湖南卫视这个芒果的能量为何如此巨大,且成为国内电视界的独一家?
「中国传媒梦」。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创业之都、金融之都、制造之都几乎都在东南沿海,而电视媒体之都却在华中的长沙?
因为,湖南卫视很早就想明白一件事:
湖南不是北京、上海,仅仅依靠本地广告资源根本无法养活自己,想要发展,必须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全球。它是市场意识觉醒最早的电视媒体。
这个意识,便是一颗种子,它的破土、生长、枝繁叶茂,全部源于这个最原始的生命力,包括实现双轮驱动、包括孵化芒果超媒,都是一代一代湖南电视人继续践行这个最原始的从本土走出去的传媒梦。
这个梦,一做就是二三十年,如今,仍在出海征途。
未解之谜10: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为止,湖南卫视一直稳居省级卫视年度全国收视冠军的宝座,这个现象怎么解释?
而在回答上述9个未解之谜后,这个第10个未解之谜,似乎昭然若揭。
就是因为有这样不甘拘泥的传媒梦,所以,他们的战略才能做得比谁都大、走得比谁都远;所以,他们的体系才能全员皆兵、相互支撑;所以,他们才有那么强的内生性,去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爆款,打造自己的艺人,打造自己的团队。
有了使命、有了愿景、有了战略、有了生态、有了体系、有了团队,这就形成了一个伟大媒体最核心的资产——文化。
一部作品收视的起落可能有波动,而一个组织文化的深浅很难被超越,它构成了一个组织能够持续保持高位运转的稳定性。
这个文化土壤中,层层叠叠的,是一代一代湖南电视人的血汗与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