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故事)牛脚淹的传说作者:张功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东坡民间传说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东坡民间传说故事(牛脚淹的传说故事)

东坡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牛脚淹的传说

作者:张功伟

在位于黄河故道南岸的宿城区蔡集镇牛角淹村内,有一个牛脚蹄印形的大淹塘,塘内塘水清澈无比。关于这个淹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膑,是一位有着超凡军事才能的人,他帮助齐王打败了庞涓后,齐王想封他做高官,可他却坚辞不受封,骑上他的座骑——独角青牛一气儿来到东海边的甲子山上隐居修炼。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过了许多年后,孙膑不仅自己修炼成仙,连那青牛也成了神牛。

有一天,孙膑骑着青牛腾云驾雾去云梦山看望他老师鬼谷子。途中,发现黄河下游的一个地方,正遭受洪灾肆虐之苦,只见:洪水淹得饱满的大豆葬身水底,

淹死的家畜随波逐流,

淹得老人匆匆逃命上了屋顶,

淹得少年无奈爬到树梢头……

而决口处的黄河水,还像一群群猛兽出笼,不断地往外冲。孙膑见此惨状,目不忍睹,顿生仁爱之心。他急忙按下云头,他让青牛去解救被困的百姓,自己去堵黄河大堤的决口。

孙膑很快搜集到百姓家的石磨、牛石槽之类的很多石器重物,聚拢在一起.然后用神力将所有石器排兵布阵一般,全都堵在决口处,决口被堵住了,虽然还有水从石器与石器之间的间隙漏出,但那已不会构成威胁了,不过必须有人守护在那里才行。

青牛救人并不轻松,它刚到屋顶上救老人,不远处树上的孩子也哭喊救命,叫得青牛是应接不暇。青牛想:决口处被堵住了,若是这些洪水也能随之消失,那该多好,那就不用他四处救人了,可这么大面积的水,一时半会怎么能泄完?青牛哀怨的在水中无奈地一跺脚后,打算继续去救人,没想到它刚刚用力的那只脚,却陷入淤泥中拔不出来了。青牛稳了稳神再用力,还是拔不出。青牛急了,怒吼一声,使出洪荒之力,这才拔出那只脚,谁知,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在青牛拔脚的地方,很快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且越旋越大,从漩涡处,还传来跟牛儿哞哞叫时候一样的声音,漩涡四周的水位随之急速下降。洪水跟地陷似的迅速下泄,这让青牛兴奋不己,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个技能,他为自己拥有快速泄洪神功而大喜,于是他又跑到洪水较深的地方如法炮制,很快,就把方园十几里的洪水,全都泄掉了。

青牛在洪水中踏出的三脚,拯救了亿万生灵。立刻,欢呼声和感恩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西楚大地。

青牛找到孙膑时,看到有很多老百姓,都来感谢孙膑帮他们堵住了决口。孙膑却谦逊地对大家说:谢啥?我都把黄河堵成漏河了,你们还是赶快组织人员,抓紧重新把大提堵牢固吧!话音刚落,只见老百姓们立马争先恐后的投入到加固黄河大堤的劳动中,他们用易于夯实的泥土,把石材替换下来后,一条又高又长的黄河新大堤诞生了。

离开新大堤,孙膑看到不少老百姓,面对被洪水泡大而且即将腐烂的黄豆,痛哭不已:没有黄豆就没办法榨油。孙膑见状,猜想这里人一定还不会做豆腐,不如把做豆腐的方法,教给他们,也可减少因洪水造成的损失,增加他们食用黄豆的方法,提高黄豆的利用率。于是他灵机一动,号召大家捡拾泡豆的捡拾泡豆,安磨的安磨,支灶的支灶……可当大家把捡拾来的泡豆聚在一起的时候,孙膑却傻眼了——只见那些从泥巴里捡来的泡豆,肮脏不堪,而附近又没有清水冲洗,就在孙膑一筹莫展之时,早就想在孙膑面前显示它泄洪神功的独角青牛,这时候晃动身躯,走出人群,在一片空旷的地上哞地叫了一声后,抬腿一跺脚,震得泥浆四溅。青牛抬腿收蹄,立刻,一个巨大无比的蹄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且蹄印中一大一小的两渊清水,深不见底。孙膑大喜,连忙取来渊中清水过滤好黄豆,接着套青牛拉磨,然后把豆浆下锅烧开,加石膏点成豆腐。孙膑做好豆腐,分发给大家品尝。大家立刻被弹指即破入口即化的豆腐的所折服。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顺德乡(今天的宿城区蔡集镇)人才学会了做豆腐,因此他们都认定孙膑是做豆腐的祖师爷。后来,有个大财主,为了感谢孙膑和独角青牛解救万民的大恩大德,慷慨捐资在牛脚淹旁边修建一座小庙,庙里塑孙膑骑着独角神牛雕像。庙虽小,香火却极其旺盛,只可惜,小庙在明朝时期,毁于战火。小庙虽然消失,但牛脚蹄印现在还一直完好地保持着当初的形状,反倒是青牛先前踏出的三个泄洪水的大淹塘,在沧桑巨变中,早已夷为平地。

现存的牛脚大渊子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边是大蹄丫塘,西边是小蹄丫塘,中间极细窄的是陆地,便是蹄丫中挤出的泥。整个蹄印的四周高高突起,那也是牛蹄踏下时挤出的泥,形成的堤堆,当地人就把这里叫“老牛脚”,但后来由于口传之误,也有说成了“老牛角”的,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至于孙膑与青牛,到底有没有在此帮助过百姓抗洪救灾,县志没有记载。不过,离牛角淹不远处,还真有个叫漏河的村子。

至今,牛脚淹的豆腐早已跟牛脚淹塘一样,成为当地的地标,牛脚淹豆腐只所以好吃,据说是用淹里之水泡发的原因。而孙膑做豆腐——化腐为奇的歇后语,也一直在西楚大地上流传。

(图片摘自网络,如果侵权即可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