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历史学到戊戌变法这一节时,心里总隐约觉得要是变法成功了,中国或许早就强大起来了,也用不着后面被人一顿欺负:八国联军侵华丢尽脸面,八年抗战耗尽国民气血和财力。

课本上说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妥协性。

戊戌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从走向共和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1)

其实我一直没太理解这些话,包括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妥协性。试问哪个人,哪个政党没有妥协过呢?

《走向共和》从一个更实际和客观的角度讲述了戊戌变法的全过程:起因于甲午战败、光绪亲政;任用康党等人作为新政骨干将变法推向了高潮;光绪同意康党罢免李鸿章的奏折,慈禧回归训政,戊戌六君子血洒北京菜市口,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从走向共和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2)

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科技和政治变革带来的威力,甲午战败并没有完全把国人震醒;第二,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政治上不够成熟,而且没有军权;第三,慈禧和光绪虽有母子之名,但自始至终,慈禧都没有真正相信过光绪。

国人的骄傲自大

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诗云: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公车上书,数百名学子联名上书光绪,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礼失,求诸野。甲午一战,在民间掀起了巨大波浪,以康梁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率先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用热血和学识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士人。

相反,庙堂之上却依旧死气沉沉。慈禧放权,李鸿章被罢免,其他人还是以前怎么办现在就什么。作为帝师的翁同龢,在接见洋人时依旧趾高气扬,完全不把洋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而刚毅徐桐之流,更是整天只会喊喊“大清威武”的口号。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于慈禧,她虽然也会读《天演论》,看张之洞的新政奏章,但她也会考虑祖宗之法和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其实如果慈禧铁了心办新政,把刚毅徐桐这帮子人撤的撤,杀的杀,再弄上来一批康梁这样的人,新政办不成吗?

戊戌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从走向共和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3)

慈禧一直在说稳朝局,但如果有乾纲独断的权力,兵权在握,还怕什么稳不稳?说白了,就是康梁这批人骨子里不信儒家那一套,真要给他们权力以后会不会跟自己交心?而刚毅徐桐这些人虽然没啥本事,但至少用着放心,他们在,自己的权力就在。

归根到底,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一个小小的甲午战败,还不足以动摇慈禧执政的根本。

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在政治上不够成熟

这应该是维新运动中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因素之一了。光绪特旨召见,康有为在大殿之上慷慨陈词,甚至说出了“要杀一两个保守的一二品大员为新政开路”这种带血的话。

作为康有为的举荐人,荣禄长跪太后寝宫之前请罪,并主动请旨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目的就是看住军权,以防维新党人叛乱。慈禧也一再敲打光绪不要乱了祖宗之法,朝政要稳当点儿好,老臣不可轻去,新人尚需多多历练。

这些话加上荣禄去看管兵权,慈禧已经是在暗示光绪触碰了红线。可偏偏这时候康有为还上了一道罢免李鸿章的奏折,光绪还就批准了,真是热恋中的人都失去了理性啊。这种低级到不能再低级的政治错误光绪也能犯,狂风暴雨般的维新改革又怎能平稳推行呢?

戊戌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从走向共和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4)

其实就算是罢免了李鸿章,光绪也不该亲自写密诏给康有为。皇帝罢免官员,再怎么没道理都挑不出什么错儿,主动去给慈禧道个歉认个错,表示自己在热恋中昏了头,以后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可写密诏这样授人以柄的事,一旦被抓住,就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

康有为代表的维新党人虽有办事之能,却朝中无人。荣禄举荐,皇上赏识,按道理这个时候康有为应该紧紧抱住荣禄这条大腿,顺便疏通一下同太后的关系,这样往来办事也方便许多。可偏偏他自视甚高,一副老子天下第一谁都看不起的模样,大清的国情不会允许你这样的人爬得很高。

戊戌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从走向共和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5)

光绪从小由慈禧带大,却连其权谋和御下的皮毛都没学到。让我不禁猜测,可能是慈禧故意将其往傻白甜方向培养。再看看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嬴稷从傻白甜到腹黑霸道总裁也就是靠芈八子给他种下的狼心。

光绪和康有为都是办事的能人,可在我大清,能办事不算啥,会做人、会做官才是首要大事,这一点在今天依然如此。

慈禧和光绪的塑料母子情

八国联军侵华,清军战败,议和的条款上有一条就是杀慈禧。光绪看完之后大怒:除了赔银子,其他一概不能答应。

慈禧感慨地说:看皇上这会儿真像我的亲儿子,可我知道,他说的是气话。

戊戌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从走向共和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6)

如果光绪一再逾越慈禧的红线还可以理解为:光绪作为儿子对母亲的信任从而导致的任性。可慈禧就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信任过光绪,其实如果光绪真变法对你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又能怎样呢?难道到最后光绪真会辱没你的名声或者杀你吗?

这样想来,帝王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亲情也好,君臣也罢,只有权力方才能让他们安心。

如果光绪真是慈禧的亲儿子,不知道结局又会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