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子曰:“君子食【1】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2】而慎于言,就【3】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4】也已”,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论语学而1至16?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论语学而1至16(论语学而篇第一14-16)

论语学而1至16

【1-14】

子曰:“君子食【1】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2】而慎于言,就【3】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4】也已。”

【注释】

【1】食: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可延续物质生命。这里指吃饭。

【2】敏于事:可以很快地做到正确地做事,可以很快找到公正平等做事的方法。敏:射箭时换箭快称为敏,指快速,灵活,聪明。

【3】就:原指把物品放到高处,这里指借助,靠,伴随。

【4】好学:喜欢学习,并真心地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知识信息及自己的认识感悟传递下去,传给后人。从事学和教,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对学这个过程,有所建树,有所贡献。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以吃饱为追求目标,饱不饱无所谓,只要够物质生命延续就行。君子居住,不以安逸舒适为追求目标,舒服不舒服无所谓,一切顺其自然。君子,追求的是快速找到公正平等的正确做事方法。君子说话,小心翼翼,凭自己的真心本性,实话实说,不搞虚假的东西。君子借助德(从天道处所得的道理)来纠正自己的过错,做到公正平等。君子做到了这些,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1】而无谄【2】,富【3】而无骄【4】。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5】,富而好礼【6】者也。”

子贡曰:“《诗》【7】云:‘如切【8】如磋【9】,如琢【10】如磨【11】。’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12】而知来者【13】。”

【注释】

【1】贫:这里指吃的穿的用的不足。

【2】谄:不符合事实的话。有两种:第一种,光挑好听的说,说假话,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讨别人欢心,以获取好处,达到少劳多获、不劳而获的目的。第二种,对着一个人说这个人不喜欢的人的坏话,以讨这个人的欢心,以获取好处。

【3】富:这里指家里东西多,充足有余。

【4】骄:马大为骄。引申为,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大,自以为自己比别人高贵,自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自以为自己比别人重要,自以为自己比别人了不起,霸道蛮横,不讲理。

【5】乐:这里指接受,不怨恨,快乐。

【6】好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7】《诗》:原指用言语讲出时(天地规则)的过程。祖宗们把他们对人生宇宙的真理性认识用人的语言表达出来,叫诗。这里指《诗经》,即古人把他们对人生宇宙的真理性认知以押韵的书写方式表达出来的诗歌总集。

【8】切:用刀断,用刀割开研究,切开,剖析。

【9】磋:磋一磋,把粗糙的部分慢慢磨掉。

【10】琢:雕琢,雕刻。

【11】磨:打磨,大的变成小的,使其细致。

【12】告诸往:向祖先汇报,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告:古代传递信息,在树上挂个东西告诉大家信息,叫告。古代人使用度量衡交易完以后,发个声问一下:怎么样?接受不接受?也叫告。古代主持公正平等的君做的不合适,君的帮手(相、臣等)提出不同的见解,也叫告。所以,告有告诉、告知、反驳、不同意的意思。这里指告诉。诸往:过世的祖先。

【13】知来者:使来者知,使子孙后代懂道理,为后代指路。知:使…知。来者:后来的人,子孙后代。

【译文】

子贡说:“一个人虽然贫穷,却不为了摆脱贫穷而进谄言。一个人虽然富足,却不自以为了不起,不霸道蛮横。这样的人,怎么样呢?”

孔子说:“这样可以。但是,贫而不谄,不如接受贫穷,不生怨恨,不如贫穷状态下也快乐。富而不骄,不如富足而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子贡说:“《诗经》上说:做一个工具,要经过切开,剖析,再磋一磋,再雕琢雕刻一下,再细细打磨打磨,慢慢才能做好。我们人类认识真理真相,我们做人,不也是这样一个慢慢认识,慢慢找到正确道理、正确方法的过程吗?”

孔子说:“是啊,是啊,我从现在起,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你可以去向祖先汇报了,可以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了。你可以给子孙后代指路了,可以做子孙后代的导师了。”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己知【3】,患不知人【4】也。”

【注释】

【1】患:一串心,七上八下,心不安,反复考虑,忧虑,心有恐惧,担心。

【2】人: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与自己一样的有一个人形肉身的同类。

【3】不己知:不知己,不了解不理解自己。

【4】知人:知道什么是人,明白怎么做人。人:关于人的一切,即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来干什么,死了到哪里去。

【译文】

孔子说:“我们不要担心别人对自己不理解。我们需要担心的是,自己不知道人是什么,不明白怎么做人。(真正地明白了人是怎么回事,就会明白别人不可能理解明白自己,有且只有自己才能理解明白自己,这样怎么还会去担心别人对自己不理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