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家驹与香港艺人(必看)!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解读Beyond黄家驹与香港艺人)(1)

Beyond——当时的香港乐坛,因为谭咏麟前所未有的光芒,带起了一股“都市情歌”风潮,如果说谭本身的歌曲还保持着一定的格调的话,那么蜂拥而起的其他跟风之作就普遍都很流俗了,似乎除了谈情说爱之外就没有其他内容。

大部分新晋歌手也很平庸,越来越倾向以唱为主,创作能力几乎为零。而在此时,一批真正有个性,有想法,有才华的年轻音乐人出现了,他们纷纷以一种音乐团体的形式出现——香港“都市情歌”时代中的“乐队时期”到来了。这个时期虽然不算长,但对泛滥的商业情歌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反击,证明了香港有个性的原创音乐仍然未死,客观上延长了香港流行乐的黄金年代,在香港乐坛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解读Beyond黄家驹与香港艺人)(2)

这些基本以原创为主的音乐团体只有Beyond,以黄家驹为灵魂的Beyond,是青年人的上帝,因为他们音乐的理想主义特性,他们特别能打动那些十几二十岁的青少年,而他们的音乐,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中不息地传唱,随便走过粤语地区的县城乡镇,都能经常听到Beyond的音乐。遥想当年,我心中曾经觉得很惋惜,觉得因为方言的原因,粤语地区之外的人不能了解这支出色的乐队,实在是一大遗憾——但时间进入一个新的世纪以来,越来越使人惊喜地发觉,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经过任何的宣传之下,这支经典的乐队却在全国各地星火燎原,以自己感人的力量,振奋了千千万万人,打动了千千万万人,他们超越了语言的阻隔,再次证明“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时间已经作出审判,Beyond的确是一支伟大的乐队。

虽然,达明与Beyond属于同一个时代,但再细分一点的话,后者更迟结束音乐创作上的巅峰期,所以个人认为,比起刘以达,黄家驹可以称作香港原创流行音乐黄金二十年的最后一个巅峰,最后一个杰出人物。

如果论音乐天赋,黄家驹和许冠杰一样,更多是表现在旋律上,很多人把Beyond比作华语流行音乐中的“披头士”,这一点很有趣,如果真要比较的话,我觉得黄家驹是一个带着约翰·列农精神的保罗·麦卡特尼,刘以达则是一个不写词的约翰·列农,因为他的音乐语言和约翰·列农一样具有探索性,实验性。而黄家驹的音乐语言则没有太多的开拓性,他像保罗·麦卡特尼一样,音乐天赋表现在旋律上,但他又有约翰·列农那样强烈的理想主义激情,这两者的结合,使黄家驹成为一个伟大音乐人。

黄家驹是一个具有“贝多芬式”伟岸人格的人,那种对人类悲天悯人的情怀,那种充沛的理想主义激情,那种坚定不移强力意志,都令人动容,听他的歌,你会不知不觉中变得严肃。香港乐坛之前从来没有过这种音乐人,我前面说过,包括香港在内的粤语地区的文化,传统上是相对注重世俗生活的,精神上的表现就是达观,知足,务实,享乐主义,对政治与理想主义相对淡漠,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许冠杰,他光彩动人的音乐作品为粤语文化精神作了生动的写照。而黄家驹却是其中的一个异数,他的音乐更理想化,有一种站在高处观照人类的视野,他的目光远远地越过同时代那些谈情说爱的陈词滥调,他进而对世界、对人类;退而对自我、对个人理想,都作了深沉的思考——但一定要看到,他的理想主义并不是虚空无力的,而是将它扎根在现实中,这才是他最可贵的地方,否则他不可能真正打动这么多人。黄家驹是一个在现实里挣扎奋斗,但始终不改理想主义本色的音乐家,他有血有肉,所以他的音乐绝不空洞。

黄家驹在香港音乐人中确是一个天才,不但词曲俱佳,还天生一付好喉咙,他的声音略带沙哑,激昂雄浑,歌唱时情感随着那些伟大的作品自然流露,十分感人。可能就是这个光芒四射的人太完美,上帝提前结束了他的生命。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解读Beyond黄家驹与香港艺人)(3)

他!用喉咙唱出心中的感受!用双手弹出了最具震撼力的音符!

他!和我们是心与心的交流!!!

他!为追求理想的人做出了榜样!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他!给成长路上的年青人以启迪,指引着方向!

他!高声呼唤世界的和平与爱!

历史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