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世事难料(知人善任人不可貌相)(1)

三国史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经“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的浓眉掀鼻、黑面短鬓、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的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有什么大用。

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其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逼走。

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做了个小小的县令。有旷世之才的庞统,只因长相不好,竟然几次遇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实学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军师的职务 。

而司马懿在识人用人方面则比孙权和刘备更聪明,他任用的名将邓艾,在小时候就常常被人瞧不起。 邓艾从小是个孤儿,做过放牛娃,患有口吃的毛病,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常常憋得脸红脖子粗,像他那样的人,想要是做官是没有什么指望的。但是他从小喜欢武艺,爱看兵书,每见高山大河,形势险峻的地方,他总要指指点点,结结巴巴地对人说:“这里……这里住一只兵……兵马,敌……敌人就打不进来。”人们都笑她人小心大,做不了文官还想当武将。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被司马懿看中了,并做了尚书郎。后来邓艾带兵消灭了蜀国,打破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人在做天在看世事难料(知人善任人不可貌相)(2)

故事解读:

通过相貌和表情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把它绝对化,把识人变成以貌取人,就会错识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应用之道: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中国古人的一句有益的识才辨才格言。泰戈尔说得好:“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美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以相貌取人、判人,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的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能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然仪表堂堂,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若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人在做天在看世事难料(知人善任人不可貌相)(3)

作为领导者,要真正识别人才,就要进行全方位的审查,看其是否有相当的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不注重一个人的学识、智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使用,不注重去其专长的发挥,仅凭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其能力的大小,甚至于来决定人才的取舍,那么必将导致人才被埋没,事业受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