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典韦的典故(魏国名将典韦)(1)

典韦,字子满,三国时期陈留郡己吾县(今宁陵县己吾城)人,曹魏政权著名战将,曹操第一贴身护卫(职业保镖),生年不详,卒于建安二年(197年)。青年时他“追虎过涧”,从军后“勇冠三军”,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典韦作为“三国第一保镖”,三救曹操于生死之间,最后于宛城护主身亡。

虽曹操的长子及爱侄也同时殉命,但曹操叹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甚至一年之后,曹操行军经由故地,仍不禁放声大哭,“且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之魂,并亲自拈香哭拜,祭毕方祭侄及长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典韦感情之深与在他心中地位之重。

逐虎过涧:力士引中原豪杰竞折腰

典韦,从小父亲就在战争中身亡,全靠母亲一手拉扯大。结婚后,陈留太守张邈发布征兵檄,典韦应征被编入军队。此时,典韦已有一子,取名典满。按当时的规定,参军者需自备战马和兵器,典韦打造了一对重八十斤的铁戟,带着战马奔赴前线。

几场征战之后,典韦发现张邈帐下小人得志,决定离开。不想诸人竟然不许他离去,典韦大怒,与他们动起手来,一连杀了数十人,才冲出军营。

典韦回到己吾,为朋友打抱不平。其时,睢阳一个仗势欺人的富商李永经常欺压同乡刘氏。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防备森严。典韦便设计帮助同乡,他化装成侯门大户人家,“乘车载鸡酒”,形似送礼,却暗中怀携匕首,诳入李永大宅。当李永开门出府时,典韦向前,将其刺死。由于李永家住在市集热闹近处,典韦出来以后,后面便有数百人追他。他提头从容登车缓行而去。“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从此他便以侠义智勇之名为中原豪杰所敬重。

典韦脱身后,逃到了深山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用四个字形容了此时典韦的生活:“逐虎过涧”。武松打虎是被迫打的,他要是不打老虎,老虎就要吃掉他。可是典韦呢,逐虎过涧!追着老虎跑,吓得老虎仓皇跳过山涧去了。除了毛发倒竖之外,你还能有什么感觉?西方有人说,如果你敢和狮子对眼,狮子也不敢轻易地找你麻烦。典韦却已超出了这个境界,他能把老虎吓跑。难怪曹操感叹:“此古之恶来也!”

东汉献帝初平年间(189~193年)曹操己吾起兵、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典韦很快又迎来了他命运的第二个转折点。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时,夏侯惇见典韦逐虎过涧,便将他收于军中,“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后又特荐之于曹操。

火与血的洗礼:战神忠烈护主写风流

夏侯惇将典韦引见给曹操时,典韦来了一段即兴表演。惇曰:“他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曹操即令典韦试之。典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牙门旗既长且大,众军士挟持不定,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立于风中,岿然不动。曹操马上任命他为帐前都尉(相当于现在的贴身护卫),还解下身上的锦袄及骏马雕鞍,赏赐给他。

典韦成了曹操手下的大将后,保护曹操是他的职责,他三救曹操直至战死。

第一次是在著名的濮阳激战中救主。公元194年,时曹操为报父仇,与吕布战于濮阳。曹操连败两阵,招募敢死勇士,典韦请缨出战,率领敢死队员数十人陷阵在前。敌军近至十步不打,五步还不打,直到对方弓弩无用,他以一人贴身独战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人,四将竟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冲出包围。此战后,典韦被曹操破格提拔为领军都尉,又迁为校尉。

第二次救曹操是因曹操中陈宫之计,身陷濮阳城中,遭吕布帐下名将高顺、侯成拦截。典韦以一己之力挫败此二将,迫其二将倒退而走。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曹操,又三次“冲烟突火”杀入城去,“从初更直混战到天明”,夜战中飞数十铁戟血溅数十兵勇,并与吕布斗十数回合后撤走,望者骇之无敢追者,再与夏侯渊联手救走曹操。

第三次救曹操也就是宛城死战,此战也是典韦武将生涯最后的绝唱——勇者功成血枯荣,功名利禄皆尘土。公元197年,宛城太守张绣诈降曹操并突叛,夜袭曹操大本营。典韦在被张绣马前步将胡车儿灌醉并被其偷走双戟的情况下,掩护曹操撤退,虽身无片甲无惧之。腰刀砍缺不堪用,即弃刀,手抓敌兵两人使为兵器。群敌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典韦无惧一身所伤,只手夺槊三条,疾袭,若虎入羊群。力拒敌军与营门外使之寸步不能进,杀敌四十余人。最终因敌人太多力竭不继而被张绣背后偷袭一枪刺于后心,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典韦尸体找回后,曹操亲自哭而奠之,“遣归葬襄邑(襄邑,今睢县)”。

豪侠忠勇:英雄威武芳名传千古

典韦虽战绩较少,却每每以一当十。如果说,关羽抑或赵云的武艺多半来自后天,那么,典韦的神力,多半来自天生。“单臂独擎大旗”一幕,把典韦的力量刻画得入木三分。再看一下最后之战:“韦方醉卧”,首先,他喝醉了,“寻不见了双戟”;其次,他没了惯用的兵器,“醉酒”与“兵器”对于一个武将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不需在这里论证。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典韦奋力砍死四十余人后,“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以至于“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在三国中,无第二个人能这样厮杀。

典韦的兵刃是一对八十斤大铁戟。他作为三国最著名的力士之一,曾经手持铁戟与许褚大战数百回合。除此之外,典韦最有代表意义的战例就是以一敌四,战退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的集团式围攻了。这四人的群体攻击力比之于禁、乐进的组合是不逞多让的。也就是说,典韦杀败四将与吕布战退于、乐二人的武力表现是属于同一个档次的。仅就这一场战斗而言,典韦所展示的强大攻击力以及严密的防守能力,都足以令其立足于三国超流武将而不可动摇。除此之外,典韦与高顺、侯成一战,同样算得上经典,居然杀得此二人“倒走出城”。在其他武技方面,典韦还擅长“飞戟”,甚至达到了“戟无虚发”的境界。

典韦之猛,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惊叹,更多的是惋惜,如果他没有死得那么早,后面肯定有机会同三国名将们一争高下,遇到官渡或者赤壁大战或许名声远扬,不知还能生出多少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的那种“顶天立地”的儿男形象、“舍生忘死”的武士精神,无不让人热血沸腾。典韦的意义,不仅仅是其武力的表现,更代表的是英雄的一种精华。

典韦是一个有情有义、尽忠至死的人,结局悲壮而遗憾,虽死“艺”尚存,一生简单而明了。确实勇,确实豪,确实忠诚,确实侠义!这几个美名是典韦拿性命搏来的。典韦没有宏伟的谋略,没有跋扈的雄心,可很多人做不到的,他,却做到了:心如止水。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英雄已逝,风尚犹存,见证着己吾城的厚重与底蕴。

关注微信号 百家历史 lishi5678 看世界,说历史,谈文化,论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