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被后人称之为“元圣”。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周武王姬发病逝后,周成王年幼,周公执掌大权。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反叛。对此,周公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对于周公来说,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朝诸侯国及国君列表(周朝的7个诸侯国)(1)

正是因为周公姬旦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西周王室将周公的几个儿子都分封为诸侯国,以此肯定周公姬旦的功劳和作用。那么,问题来了,周朝的7个诸侯国,国君都是周公的后人,除了鲁国还有谁?

一、鲁国

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对于鲁国来说,第一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姬旦之子鲁公伯禽。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的“鲁”称号建立鲁国,定都曲阜。

周朝诸侯国及国君列表(周朝的7个诸侯国)(2)

伯禽在位时期,平定徐戎叛乱,坚持以周礼来治理鲁国,使鲁国的实力不断增强。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因为陆续兼并了周边的小国,得以成为“方圆五百里”的大国。对于鲁国来说,国力最强的时候,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对于鲁国来说,疆域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和齐国、楚国等大国相抗衡。当然,在整个春秋时期,鲁国的整体实力,还是要弱于齐国、秦国、楚国、晋国等大国。到了战国时期,鲁国的疆域更是不断缩小。最终,在战国后期,鲁国被楚国彻底消灭,从而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二、凡国

凡国(西周初期—春秋中晚期),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凡地,周成王封周公三子伯瞵于凡,建立凡国,爵位为伯爵,建都在今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凡城村。

对此,《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记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所以,对于凡国的君主来说,自然也是周公姬旦的后人。

周朝诸侯国及国君列表(周朝的7个诸侯国)(3)

对于凡国都城来说,位于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地,城墙为土筑,今遗址犹存。唐朝曾在此设凡城县。现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的田野之中,凡国国都凡城的城墙地基仍存。

三、蒋国

蒋国(前1116年-前617年),是西周时期,位于今河南省淮滨县的姬姓诸侯国。对于蒋国这个诸侯国,始祖是周公姬旦的儿子姬伯龄。蒋伯龄的后代以国号为姓。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据考证,蒋国故都位于今河南省淮滨县的期思镇境内。

周朝诸侯国及国君列表(周朝的7个诸侯国)(4)

四、邢国

在先秦时期,存在两个邢国,一个商朝时期的邢国,古称邢(井方国)。《史记》《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祖乙九年迁都于邢台,历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129年。另一个邢国则是周朝时期的诸侯国。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于邢国,是周朝的53个姬姓封国之一,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西周时期的邢国,是太行山以东具有征伐大权的诸侯国,历史上多次率领诸侯与北方的戎狄作战,邢侯搏戎在当时占有重要地位。换而言之,西周册封邢国这个诸侯国,就是为了抗衡北方的游牧民族,以此拱卫西周的疆域。春秋末期,邢国衰弱,北方戎狄侵犯,邢君南迁,亡于卫国,后来成为晋国赵襄子的采邑。

周朝诸侯国及国君列表(周朝的7个诸侯国)(5)

五、茅国

茅国,国君为姬姓,子爵。周公之子茅叔封于茅国,在今济宁市金乡县、菏泽市巨野县之间。西周初期,茅国是周公的直系后裔,地位相对较高。茅国与鲁国相邻,鲁国为周公长子伯禽所封,茅国为周公第三子所封,这可以说是兄弟之国,关系较为紧密。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攻伐邹国(邾国),邾隐公打不过鲁国,被迫进贡赔礼。在恼羞成怒之下,随后即攻灭旁边的茅国,茅国灭亡。茅国约存在四百五十年,茅国灭亡后,茅国公室子孙以以国名为姓氏,称茅地氏、茅成氏,后简化为单姓茅氏、茆氏、菅氏,茅国始封之君茅叔为茅姓始祖。对此,在笔者看来,我们现在常见的姓氏,其实都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比如鲁国、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国号,后来都变成了姓氏。

周朝诸侯国及国君列表(周朝的7个诸侯国)(6)

六、胙国

胙国(西周初年—春秋时期),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周文王之孙即周公旦第七子伯翅的封国,胙国爵位为伯爵。

对于胙国来说,位于今河南省延津县北胙城,其疆域春秋时为南燕所居。《续汉书·郡国志》东郡燕县:“有胙城,古胙国。”《通志二十明》记载“其国为南燕所并”。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历来有许多古籍都记载了胙城(古胙国)属南燕之地,故胙国最后为南燕国吞并毋庸致疑。胙国亡国后,有胙氏,后为胙姓。

周朝诸侯国及国君列表(周朝的7个诸侯国)(7)

七、祭国

祭国(西周初年-公元前722年),西周姬姓诸侯国,祭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之孙,周公旦第八子姬伯翔,祭国爵位为伯爵。对此,在笔者看来,周公儿子受封的诸侯国,大多都是伯爵诸侯国,也即侯爵诸侯国主要是鲁国。而这,自然从侧面体现出鲁国的强大和地位了。毕竟,鲁国的君主伯禽是周公姬旦的长子。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平三监之乱后,周成王改封此地给周公第八子姬伯翔。周昭王南征楚国的时候,祭国君主祭伯随行,回师途中,船沉汉水,祭伯与周昭王溺水而亡。祭伯之子祭公谋父是周穆王时的名臣,他曾谏阻周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为周王室的阿成,他虽然反对征伐,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

到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郑国东迁时将祭国消灭,原先祭国的疆域,因此成为郑国大夫祭仲的食邑。对此,在笔者看来,祭国的灭亡,直接反映出周王室地位和实力的下滑。彼时,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依然需要仰仗郑国等诸侯国。所以,郑国灭亡祭国后,周王室也不敢声讨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