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 苏轼最爱的8个高频词 佳句集锦 苏轼诗句飞花令,中国诗词大会。诗意隐魔方。高频词、诗句与魔方的跨界融合。

最难玩的诗词接龙(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1)

最难玩的诗词接龙(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2)

最难玩的诗词接龙(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3)

最难玩的诗词接龙(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4)

最难玩的诗词接龙(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5)

一 3万多位诗人都没有写过的2字词,苏轼却写了109句相关的诗句,你知道是哪2个字吗?

二 苏轼第5爱与第6爱的高频词,让人意想不到!如果你觉得此文有价值,欢迎转发本文或者给本文点一个赞!

三 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

四 苏轼最爱的8个高频词与佳句集锦,苏轼诗句飞花令。

五 诗意隐魔方。高频词、诗词与魔方的跨界融合。

如果考虑诗题、序、诗词的正文等,苏轼最爱的高频词是“子由”,累计有224次提到子由。

但在诗词的正文里,苏轼仅仅写了6句含“子由”的诗句。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初别子由(1077年8月17日) 北宋 · 苏轼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送李公择(1078年) 北宋 · 苏轼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冬至日赠安节(1081年) 北宋 ·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1084年5月5日) 北宋 · 苏轼

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1092年) 北宋 · 苏轼

此外一子由,出处同偏仙。——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并引 其一 (1097年) 北宋 · 苏轼

吾谪海南,尽卖酒器,以供衣食。独有一荷叶杯,工制美妙,留以自娱。乃和渊明《连雨独饮》。

(苏轼喜欢荷叶杯)。

基于苏轼传世诗词的正文,没有考虑诗题、序等。

我研究出苏轼最爱的高频词排行榜。

由于诗词的正文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与价值观等。

因此本文重点提到的苏轼的最爱的高频词,是基于苏轼的诗词的正文。

苏轼第一爱“不见”,苏轼写了139句含不见的相关诗句,不见是一个有趣的词语,因此中国古代诗人最爱的3字就是“君不见”,君不见的意思其实包含了君看见。此外,不见也有看不见的意思。因此,不见排名第一,是苏轼最爱的2字词,也就好理解了。

苏轼第二爱“不知”,131句相关诗句,毕竟在宋朝,还有很多“不知”的可能。即使到了2022年,关于宇宙、高科技等,我们仍然有很多不知与未知。

苏轼第三爱“归来”,128句相关诗句。苏轼的官途比较坎坷,又经常与亲人分离,种种原因,导致苏轼渴望归来。

苏轼第四爱“人间”,113句相关诗句。苏轼热爱人间烟火,苏轼热爱人间美食。

苏轼第五爱“先生”,113句相关诗句。先生,很多人没有想到吧。苏轼居然写了113句含先生的诗句。

先生,汉语词语。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因此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说明苏轼还是很谦虚的,既尊重一些古圣先贤级别的真先生,也有时客气的称呼一些友人等。

苏轼第六爱“使君”,109句相关诗句。使君,这个词语,也让人意外。有传世诗词的诗人有4万多人,这4万多人,仅仅写了4198句左右的含“使君”的诗句,也就是说至少3万多位诗人没有写过含使君的诗句,比如唐代柳宗元就没有写过一句含使君的诗句。但苏轼一个人就写了109句。苏轼绝对是热爱使君的文人。

使君的四种内涵:

1、汉时称刺史为使君。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官。

①《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曹公 ,劝璋 绝,因说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②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北武丘西。”

③宋 王禹偁 《寒食》诗:“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⑤《三国演义·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4、尊称奉命出使的人。

①《汉书·王訢传》:“使君颛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

②《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③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苏轼第七爱“平生”,苏轼写了108句含平生的相关诗句。平生有四种内涵,难怪苏轼如此喜欢。

平生 [píng shēng]

一 平素;往常。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二 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三 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四 一生;此生;有生以来。

《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苏轼第八爱“何处”,苏轼写了104句含何处的相关诗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某期节目的飞花令,主题词就是何处

苏轼最爱的8个高频词。子由是特殊词。整理人:诗奇可大观

假设有苏轼最爱的53个高频词的魔方,有人会特意购买与收藏吗?

假设有苏轼最好的53句5言句的大型魔方,有人会特意购买与收藏吗?

假设有苏轼最好的53句7言句的大型魔方,有人会特意购买与收藏吗?

值得思考。

以前我想与人合作开一家印有诗意5字句的文化衫的小店或网店,现在想想,与人合作开一家印有苏轼高频词、精彩诗句等的诗意魔方店,也是一种重要备选。

佳句集锦:

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其一 (1079年) 北宋 · 苏轼

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祖,无悔同访之,因留渌净堂,竹鹤二绝(补编) 其一 (1074年) 北宋 · 苏轼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许州西湖(1060年) 北宋 · 苏轼

许州一般指许昌。 许昌,古称许州。

苏轼此文里说的许州西湖,说的是河南许昌的西湖。

苏州的一位留学生许某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也使得今天很多人称苏州为“许州”,这真的是一个人影响了一座城啊。

在建安区河街乡陈胡村,苏青龙因多年研究家谱在当地很有名气。他收藏有多个版本的《苏氏宗谱》、《苏氏族谱》、《苏氏家乘》。他参与编撰的《河南泌阳毗水堂苏氏宗谱》,于2018年8月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收藏。

“许昌苏姓的来源,要从苏辙说起。”据苏青龙考证,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辙由汝州贬袁州,路过颍昌,留次子苏适、三子苏远暂居。

《苏氏族谱》,今音读,四种声调全有的好名。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书焦山纶长老壁(1074年) 北宋 · 苏轼

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1084年) 北宋 · 苏轼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浣溪沙 重九旧韵(1074年9月9日) 北宋 · 苏轼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1076年8月15日) 北宋 · 苏轼

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渔父(四首之二) 其二 四首(1082年) 北宋 · 苏轼

渠成如神,民始不知。——新渠诗 其一 (1060年) 北宋 · 苏轼

约束家僮好收拾,故山梨枣待归来。——寄馏合刷瓶与子由(1093年12月25日) 北宋 · 苏轼

他年君倦游,白首赋归来。——送郑户曹(1078年) 北宋 · 苏轼

归来千首诗,倾泻五石樽。——次韵和王巩(1086年) 北宋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临江仙 夜归临皋(1082年9月) 北宋 · 苏轼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定风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1086年) 北宋 · 苏轼

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浣溪沙 和前韵(1084年11月) 北宋 · 苏轼

临水纵横回晚鞚。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渔家傲(1093年9月) 北宋 · 苏轼

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定风波 感旧 北宋 · 苏轼。这首词,也有写作少年游的版本。少年游·感旧【作者】苏轼 【朝代】宋

新玩法:诗词拓展接龙。

在19格乘以24格里,

开局的某个未知给你5个字:归来千首诗,然后开始拓展接龙,例如要求都是苏轼的诗句,看谁接的诗句更多。

为了美感,有些位置不能有字,就是每句,尽量看的很清楚。不能几个字纠缠在一起,不能有误读的可能。

火拼诗词,可考虑增加此玩法。

2人对决,每个人给十分钟时间,看谁能接出更多的符合要求的诗句。

每张诗词拓展接龙图,可以留存,供大家学习。

也可以放开要求,不要求局限于苏轼的诗句。

如果两人接的诗句一样多,就比谁包含的高频字多,包含高频字多的那方胜利。

要求是大于等于5个字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