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元璋辛苦创业开始,一直到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上,两百七十六年间共有十六位朱家的人当过皇帝。而说起明代皇帝,总是能让人想起诸多的奇葩人物,正可谓“天下奇葩皇帝一石,明代独占八斗”。

从秦始皇嬴政创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起,一直到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两千余年间共有422位“真龙天子”,几乎每朝每代总会有那么几个奇奇怪怪的主子,但是论人数之多,奇葩程度,和明朝的皇帝们相比都不值一提。

有个皇帝点石成金的故事(天下奇葩皇帝一石)(1)

典型的有“蟋蟀天子”宣宗朱瞻基,玩了一辈子最后把自己玩死的武宗朱厚照,还有对我国木匠事业贡献极大的明熹宗朱由校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在这几位中宣宗还好,斗蟋蟀只不过是个业余爱好,和他爹仁宗一起搞出了个所谓的仁宣之治,朝政总体平稳,没什么大乱子,主要是斗蟋蟀这个活动不太符合皇帝的身份,所以经常被人吐槽。

到武宗朱厚照时,这哥们估计是被他父亲管的太厉害了,当自己掌了权之后,彻底放飞了自我,但是武宗比起他的几个后辈,脑子是正常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聪明孩子,可惜不用在正途上。再加上当时内阁中有几个能办事的,总体而言,虽然皇帝闹腾,但是大明王朝还是能转的起来。到熹宗的时候,问题来了,他的缺点是致命性的,先天不足加上一个作妖的魏忠贤,朱元璋死也想不到自己费尽心机加强的皇权最终为这个太监的飞黄腾达铺平了障碍。大明王朝末期本来各种矛盾突出,内忧外患,“千岁”代替了“万岁”,大明王朝气数也基本到头了,所以崇祯也是命苦。

有个皇帝点石成金的故事(天下奇葩皇帝一石)(2)

除了这几位特点鲜明的几位之外,明朝的奇葩皇帝远不止如此,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一心钻研仙丹道法的嘉靖,从皇帝到蒙古的俘虏,再到弟弟的阶下囚然后又成为皇帝的英总朱祁镇。包括朱棣和老祖宗朱元璋在性格上都有许许多多怪异的特点。这就不得不令人好奇,出现一个两个奇葩的皇帝算是偶然现象,但是在明代,算得上正常的占少数,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作为一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如此多的动乱与荒诞,势必会给整个国家带来难以估计的动荡。

那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不妨从明代储君的教育问题探索答案。因为我们每一次讨论周围的一些“问题人士”的时候,基本都会讨论到他们的家庭背景,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导致各种“问题孩子”的出现。那么明代的这些“问题皇帝”是不是也与其所受的教育有关呢?

有个皇帝点石成金的故事(天下奇葩皇帝一石)(3)

明代储君教育的缺失

朱元璋本人年少确实没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但是老朱厉害的是他懂得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从自己打拼事业开始,就恶补自己先天不足的文化知识。因此在对后代的教育当中,他深深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在给子孙所留的宝训当中说道:“古帝王皆以读书明理为本, 未有不如是而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由此看之,从最开始,明朝的统治者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朱元璋是一个实干家,他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想法,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设计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而且非常自豪,觉得有这套体系,大明王朝绝对能够国祚绵长。但他忽略掉的是体系再完美,皇帝不给力什么用都没有。而且在他的设计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明代皇帝的后嗣没有固定的老师和学习的场所。我们知道,清代皇帝的子嗣在小时候统一在宫中的南书房进行学习,并且配给专门的老师。这些人一般都是学问或者德行都极其端正的人,这也是清代皇帝当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昏君的原因之一,而且他们会一直伴随着皇帝身边,对于皇帝的成长帮助极大,就像咸丰帝与恭亲王奕䜣皇位争夺中,译詝的师傅杜受田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个皇帝点石成金的故事(天下奇葩皇帝一石)(4)

然而在明代就与此完全差别极其大。明代太子或者储君名义上都有着所谓的师傅。但事实上这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表示皇帝对于这位大臣的认可,即“你有能教导太子的能力”。而具体负责太子学习的讲师,并不是定员,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兼职”,这就导致这些人存在不用心的情况。

而名义上的师傅,除了荣誉称号之外,还是朱元璋为太子和大臣联络感情的一个准备,将文武大臣任命为太子的师傅、或者太师、少师、少傅等等,其目的在于以这样一种称号使得他们能够尽心辅佐太子。但问题很明显,一是这么多的“师傅”谁给太子上课,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他们都是朝中的重臣,都有非常重要的政务处理。像刘基、徐达等日理万机, 无暇教育太子。因此明朝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执行太祖的教育方案,太祖朱元璋为太子精心选择的师傅只在名义上担负着辅导太子的职能。到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任命姚广孝为太子太师, 东宫师傅完全成为一种荣誉称谓, 训诲辅导太子徒具形式。

有个皇帝点石成金的故事(天下奇葩皇帝一石)(5)

当时真正担负教育太子职能的是詹事府和坊局官。但这两个衙门既不全设,又无定员,他们的属官往往由其他官僚统领,或仅为翰林官迁转,无定所,无专员,“自太师至宾客皆无所掌,而詹事以下至于坊局始实为宫臣”有学者言,“明代东宫教育的内核已经掏空,仅存内壁,教训与辅导太子的功能完全丧失。储君终日所处多品行不端之士,往来皆白丁刑余之阉侍”。明代东宫教育缺乏正规的府僚, 导致太子的正规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没有正规人员的指导下,又因为宫廷斗争等原因,许多皇帝在小时候大多都和太监宫女生活在一起,在这些没有什么文化背景的人的影响之下,使得他们大多数沾染了更像是市井上的习惯,并影响到其后来的行为和成长。最终因为他们的皇帝身份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政局走向。

撰稿/素白【读史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