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经典片段(道出了历代多少落魄文人的心声)(1)

01一直断戟引发的思考

在晚唐,有位诗人经过赤壁之战的旧地,无意中捡到一断戟,磨洗之后发现是三国之物,于是以断戟起兴,写下了千古名诗《赤壁》,这个人就是杜牧,《赤壁》诗句如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我捡到一支锈迹斑斑的折戟,磨洗出来之后发现它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于是我又联想到那场风起云涌的战争,据说曹操仰慕大乔小乔的美貌,于是对东吴发动战争,如果不是东凤给周瑜带来方便,那么东吴的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带回到铜雀台去。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托物寓意的诗作,有意思的是诗人对东吴赤壁之战胜利的归因,他不认为是由于周瑜的运筹帷幄,而是因为东风这一机遇,言外之意,人生的成败在机遇,如果人生有合适的机遇,那么自己也会成就一番伟业。

在三国时期,周瑜的军事才华可谓数一数二,当时孙策去世的时候,曾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周瑜的军事才能,可是在诗中,杜牧似乎没有把周瑜的才华放在眼里。

事实上杜牧也确实不需要仰慕周瑜,他从小熟读兵书,曾给《孙子兵法》做过注,有一次他给宰相李德裕献计,李德裕依计而行,结果大获全胜,可见杜牧的军事知识不在周瑜之下,而杜牧一生没能像周瑜那样叱咤风云,确实是因为没有机会。

杜牧赤壁经典片段(道出了历代多少落魄文人的心声)(2)

02蹉跎是因为缺少“东风”

杜牧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牛党和李党争斗的时代,他和牛僧孺私交很好,李德裕自然会心中不快,所以在朝做官的杜牧,最终还是被排挤出朝廷,到黄州任职,而当时的黄州也属于荒凉之地,杜牧到黄州,类似于被贬,多年之后才又得以回京任职。

怀才不遇的杜牧,还曾在扬州牛僧孺那里做过幕僚,也就是在那个时间,他写下了《遣怀》,全诗如下: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我仕途不顺,流落在江南每天饮酒作乐,经常与美人相伴,十年的扬州生活就像大梦一场,我也只落了个薄情的名声。

诗中诗人用到楚成王与汉成帝的典故,这两个人都是昏庸的君王,杜牧在此暗指自己行为的荒唐。而“梦”更是说明,这种日日寻乐的生活并没有给他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就像梦一样,所有的欢乐只不过都是一场空而已。

扬州风景优美,素有十里繁华之称,到了扬州的杜牧,纵情歌舞,偎红倚翠,风流洒脱,然而,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感到却是深深的空虚和寂寞感。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除了功名,其他的欢乐都显得那么浅薄。

当风华不再,虚度年华只会让他感到岁月不在一事无成的空虚。牛僧孺虽然对他不错,但友谊和爱情一样,都不能弥补功名的缺憾,杜牧一直没有遇到自己的“东风”,满腔才华只能空负。

而周瑜则不同,他又孙权的绝对信任,如果杜牧又周瑜的机会,真说不定他也会有周瑜一样的机会,然而,时代不同,不是所有的贤臣都可以遇到明君。

杜牧赤壁经典片段(道出了历代多少落魄文人的心声)(3)

03一首《赤壁》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从屈原以来,或者更早的时候,便有文人的怀才不遇情节,孔子最终不也是回家著书立说了吗?

孔子的不遇有他的理论本身不受诸侯王喜欢的原因,而后来的文人不遇则与自己的性格有关。自古以来,君王任用谁来做什么官职,很多时候看重的都不是才华,而是这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会逢迎自己,看看乾隆多喜欢和珅就知道了。

很多文人天生不会或者不愿意勾心斗角,也不愿意肉麻地奉承别人,所以自古以来都不缺少怀才不遇的人,也就不缺少杜牧的隔代知音,所以《赤壁》也就不缺少喜欢它的人。

李白没有才华吗?孟浩然没有才华吗?多少人才都已经埋没在历史的滚滚的尘埃之中了,何况一个杜牧。在那样的时代,人生的失意与得意,“东风”的确是一个关键因素。、

虽然杜牧没有在仕途上发达起来,但他与李商隐都是晚唐诗人的代表,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名足以弥补他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