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这天,一辆汽车左拐右拐钻进湖南长沙开福区学宫街南侧的一条古朴的巷子。

一直行驶到巷子的尽头,在一栋坐南朝北的旧式公馆门前停下,车子刚刚停稳一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便提着公文包急促地下车。

公馆内一名披麻戴孝的中年男子听到声响后出来迎接,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说道:“主席已经获知此事,并做了指示,连夜加急送来一封信件转交与你!”

话音未落,工作人员便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中年男子,男子打开信封后取出里面的500块钱和一封毛主席的亲笔信。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

信中写道:“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

看到熟悉的字迹,沉浸在丧母之痛中的男子此刻的心情更是五味杂陈,两行热泪悄无声息地滑落。

虽寥寥数语,但一字一句都饱含着主席的深厚情谊,那么,这位逝世的老人究竟是谁?能够惊动毛主席进行指示?又为何能与杨开慧烈士同穴安葬?

“亦师亦母”

1915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内一群学生正聚在一起振臂高呼,为首的正是年仅22岁的毛泽东,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校长张干驱逐出“湖南一师”。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2)

正在这时,一位同学大汗淋漓地跑来抓住毛泽东的手臂喘着粗气说道:“不好了,我听说张干要把你们几个带头的给开除了!”

毛泽东听后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转过身对学生们说道:“不管他做出怎样的惩罚我都会坚持下去,同学们!你们会退缩吗?”

毛泽东带头表率给了学生们充足的勇气,学生运动也愈演愈烈,可是他却迟迟没有等到被开除的通知,反而受到了怀中先生(杨昌济,字怀中)的邀约。

当时杨昌济留学归来在湖南高师教书,并且兼任湖南一师的修身课讲师,毛泽东、蔡和森与萧子升是他最得意的三位门生。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3)

放学后毛泽东来到杨昌济家中,经过交谈才得知,原来是杨昌济出面才让张干收回了开除自己的决定。

当时新思想风靡,尤其是《新青年》的创办,陈独秀一篇《敬告青年》犹如惊雷般炸裂,让无数的国人惊醒。

作为进步青年的毛泽东看了以后也感触颇深,而周游各国留学归来的杨昌济接受了无数的新鲜思潮,对于新文化运动也是十分的支持,师生几人经常一起探讨有关新文化的问题。

而杨昌济的妻子向振熙也就是毛泽东的师母每当这时都会端上茶水和瓜子,十分热情地招待。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4)

向振熙出生于书香门第,与杨昌济结婚后一直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她早就留意到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

因为杨昌济经常会在家里批改作业,而毛泽东和蔡和森的名字出现的最为频繁,而且圈画点评批阅的十分仔细。

后来毛泽东等人来家里拜访时,向振熙在一旁倾听,得知毛泽东痛失慈母后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悲悯之情,回想自己幼年丧母,对于毛泽东这个得意门生也是倍加关怀。

尤其是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对毛泽东这位兄长甚是喜爱,向振熙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可是没想到分别的日子悄然来临。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5)

杨开慧

1918年6月,杨昌济突然接到一封书信,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寄来的,希望杨昌济可以到北京大学担任伦理学教授,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杨昌济当即就答应了此事。

分别之日,毛泽东等一众门生特地赶来为杨昌济送行,杨开慧看着毛泽东依依不舍,严重泛着泪光哽咽道:“润之哥,我们还会再见吗?”

毛泽东也不知如何作答,当下时局动乱,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许每一次离别都会成为永别。

但是为了能够让杨开慧安心地去北京,毛泽东还是笑着说道:“不要哭了,开慧,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6)

来到北大后向振熙发现女儿杨开慧经常会一个人发愣,已过不惑之年的她怎么能不明白女儿的心思。

这天晚上,杨开慧吃过饭后便回屋看书,杨昌济突然对向振熙说道:“北大现在正在搞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我想推荐润之他们也来参加,你觉得如何?”

向振熙瞬间喜笑颜开,关切地说道:“这是好事啊!我肯定无条件支持!”

没几日,毛泽东等一众新民学会的成员结伴来到北京,听说杨开慧正在北大鼓楼后,他便打算给杨开慧一个惊喜。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7)

毛泽东来到房间后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杨开慧正趴在床边写什么东西,一会儿落笔,一会儿又用笔挠挠头,看上去十分的纠结。

杨开慧并没有察觉到有人靠近,直到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说道:“开慧!在写什么呢?”

听到毛泽东的声音后杨开慧一把将未写完的书信盖上,脸上泛起一丝羞红,看到毛泽东的那一刻欣喜地说道:“润之哥,你吓了我一跳!”

毛泽东翻找着说道:“在写什么呢?新写的诗词吗?我帮你看一眼!”

杨开慧的脸更红了几分,连忙将书信抽出来藏进兜里,正当两人争抢时杨昌济和向振熙走了进来,毛泽东连忙向师父师母打招呼。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8)

杨昌济看到离别数日的爱徒甚是欢喜,关切地询问道:“润之,刚来北京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吧?刚好家里还有间空房,就留给你住吧!”

毛泽东认为能够有勤工俭学的机会已经实属难得,住到杨昌济家里更是过意不去,刚想开口拒绝时,一旁的向振熙又附和道:“我看可以,你们师徒俩还能经常聊聊天,这些天可把怀中给憋坏了!”

如此一来毛泽东也不好推脱,便只好答应下来,走到门口时杨开慧突然凑上来抢过行李后说道:“润之哥刚来肯定人生地不熟,我去送他吧!”

杨开慧说完以后场面顿时陷入了尴尬,她也感觉到自己表现得有些太过于热情,多有不妥,脸上的羞红刚消散就又露了出来。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9)

向振熙看着女儿娇羞的样子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虽然嘴上没有说,但向振熙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情窦初开的年纪真的是让人觉得可爱又可笑。

毛泽东住到杨昌济家后,与杨开慧的感情也迅速升温,两人朝夕相处逐渐暗生情愫。

而向振熙贴心的照顾让毛泽东除了感激以外,产生了一种对母亲的依恋,在他心中向振熙就像是母亲一样温暖慈祥。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突然打破了这一片祥和的景象。

革命情谊深

1920年1月17日,北京德国医院的重症病房内,杨昌济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将手中的一封信交给向振熙后有气无力的说道:“一定要将这封信交给章士钊。”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0)

当天杨昌济就病危抢救无效死亡,向振熙完成了杨昌济的临终嘱托,将信交给了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的章士钊。

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信中的二子指的正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临终前杨昌济想的还是两位得意门生,这让毛泽东十分的感激,毅然选择了陪在向振熙和杨开慧的身旁,一同将恩师的遗体送回板仓故里。

毛泽东看着眼泪已经苦干的向振熙甚是心疼,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同时配偶杨昌济的离去对向振熙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1)

文化书社

回到湖南后毛泽东积极地筹办《文化书社》,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看望向振熙,可是一连数日他都愁眉不展,细心地杨开慧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杨开慧的追问下才终于得知,毛泽东要创办文化书社,可是经费还差很多,杨开慧顿时计上心头,可是又有些犹豫。

毛泽东一下就猜到了杨开慧的想法,杨昌济的葬礼办完后还剩下一些奠仪费,可是恩师一生清贫执教,没了这些钱她们娘俩又该如何生活。

毛泽东当即就阻止了杨开慧,可没想到向振熙却主动找到毛泽东,并拿出一个小木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布包,打开以后将钱全部交到毛泽东的手中并说道:“放心去做吧!润之,我相信怀中如果还在也会支持我这样做的!”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2)

接过钱的毛泽东眼眶早已湿润,向振熙这样无条件地支持自己让他不禁有些羞愧。

没过多久向振熙又提出了一个让毛泽东都感到惊讶的建议,要让毛泽东和杨开慧尽早完成婚姻大事。

虽说两人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可是恩师逝世不久就结婚恐怕多有不妥,再者说当时的人们思想颇为封建,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会给一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非议。

最终经过再三确认,在向振熙的支持下,毛泽东和杨开慧结为了夫妻,只不过并没有像样的仪式,就邀请了三两好友一起庆贺一番。

这也是毛泽东的意见,想到恩师去世不久,不易大操大办,一切从简即可,而且创办书社又经费紧缺。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3)

两人完婚后毛泽东便从宿舍里搬了出来,在清水塘租了一间房子,并将向振熙接过来照顾。

本来的打算是将向振熙接来颐养天年,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毛泽东和杨开慧整天忙着革命工作,全都是向振熙在照顾两人,而且还一直给两人打掩护。

不久后毛岸英出生,将沉浸在丧夫之痛中的向振熙拉出了深渊,她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小孙子身上,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随着毛岸青和毛岸龙的先后出生,向振熙的工作也更加的繁忙,一个人照料三个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她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孩子们渐渐长大,带走的却是向振熙的青丝,脸上浮现出一道道皱纹,向振熙的头发变得有些花白,人也消瘦了许多。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4)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毛泽东意识到革命必须要依靠武装力量,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思想,并立刻奔赴井冈山地区开展革命工作。

而杨开慧则留在了湖南和向振熙一起照顾孩子,毛泽东走后一家人便搬回了板仓老家。

但是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国民党反动派将爪牙伸向了毛泽东的家人,在这样的高压下杨开慧依旧坚持着地下工作。

然而不幸最终还是发生了,杨开慧悄悄潜回板仓看望向振熙和孩子的时候被反动派包围不慎被捕。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5)

穷凶极恶的反动派为了逼问毛泽东的去向对杨开慧无所不用其极,无论面对什么问题杨开慧就只有一句话:“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

反动派自知撬不开杨开慧的嘴,只好选择从其他方面进行突破,要求杨开慧公开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可杨开慧依旧视死如归的回答道:“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反动派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从杨开慧的身上得到有价值的线索,最终气急败坏将其残忍杀害。

向振熙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感觉眼前一黑,紧接着就感觉到整个屋子都在转动,下一秒便倒地不起。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6)

苏醒过来以后向振熙看着身旁的外孙,眼中噙着泪水却强忍着不肯落下,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到伤害她嘱托交通员将兄弟三人送往上海。

一个月后一封从瑞金送来的书信送到向振熙的手中,打开以后看到的是熟悉的字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来信之人正是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他痛心疾首,更担心向振熙的安危,强忍着悲痛写下家书,并寄钱为杨开慧修建了墓碑。

伟大女性——向振熙

此后毛泽东便于向振熙断了联络,而向振熙则每天沉浸在对三个孙子的思念中度过,时常坐在院中呢喃着一遍又一遍的念三兄弟的名字。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7)

直到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城里一片祥和,向振熙得知这一喜讯后顿时泪如泉涌,一直念叨着:“我等到了这一天!我还能等到这一天!润之呢?岸英兄弟们呢?”

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委托省里的领导转交,毛主席收到信后眼眶微微有些湿润,想起多年未见的向振熙,当即提笔写下家书

来函悉知,老妇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杨开智女儿杨展)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

敬颂大安。

毛泽东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8)

杨老太太与弟、妹合影(前排中为杨老太太)

没过多久,向振熙和杨开智一家人在省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住进了希圣园8号,可惜毛主席公务繁忙实在是抽不开身,一直没能有机会亲自去看望一下老人家。

碰巧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回乡探亲,毛主席得知后嘱托朱仲丽为向振熙带去了一些礼物和亲笔信以表问候。

杨老太太:

你们好吧。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衣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

收到毛主席的来信后向振熙难以压抑内心地激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还能联系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19)

转眼到了向振熙八十大寿的日子,毛主席其实一直记在心中,可是不料抽不开身,想到大儿子毛岸英正在北京,可以让儿子代自己回湘贺寿。

毛岸英听了以后欣然答应,与外祖母分别近二十年甚是想念,当毛岸英站到向振熙的面前叫“外婆”时,向振熙有些疑惑地望着岸英,再三确认后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了下来。

向振熙将岸英拉到身旁,关切地轻抚着岸英的额头和脸庞,虽然上了年纪,但是向振熙的记忆还没有模糊,曾经的过往像放电影一样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口中呢喃道:“岸英长大了,外婆老了咧!”

毛岸英想起父亲的嘱托说道:“外婆,你在这边生活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向振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回答道:“我想要10万块钱(旧币,折合人民币10元),把邻居家的欠款给结清了!”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20)

向振熙90岁寿辰合影

毛岸英看着脸庞布满沟壑的外婆不禁鼻子一酸,那么多年过去了外婆还是始终如一,从不贪图享受,反而一直无私地奉献。

而此次匆匆一别竟成为了祖孙两人的最后一面,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奔赴前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了避免向振熙伤心过度,所有人都瞒着她,不肯将此事告诉老人家。

1951年,开始实行薪金制后,毛主席每个月都会按时给向振熙寄去生活费,从没有间断过,90岁大寿时还托人送去了200元作为寿礼。

1962年11月15日,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忙工作时,秘书突然敲门打断了他的思绪,毛主席结果一封信件打开后是向振熙老人家去世的讣告。

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21)

毛主席看完以后心中有万分悲痛却没有任何情绪的转变,那一刻他像是被定住了一般,沉默了好长时间才留下两行热泪。随后提笔写下一封信

“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

随后这封信件被紧急送往湖南,而向振熙老太太的遗体也被安葬在了开慧陵园中杨开慧陵墓的一旁,墓地上方还刻有毛主席的手书题词。

一字一句都是毛主席对杨家烈士和向振熙老人家的深厚情谊,更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缅怀,向振熙不仅给予了毛主席绝对的信任和支持,还培养出了杨开慧这样一位辅英之才和英勇的革命斗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