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有言博学之)(1)

图片

好书值得推荐,值得细看,值得回味。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让我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本书籍,并梳理出书中的伏笔线索、主干枝节,明确文章的间架结构,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大大小小、厚薄不一、风格各异的书籍,所涵盖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也大异其趣。有些内容庞杂、结构散乱的书籍,读起来既费时又耗力,让人读了半天还如坠云雾、不明所以。因此,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有指向的读书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此,笔者结合前人著作,以及自己读书的感悟,分享一个“四步读书法”,希望对大家读好书有所帮助。

第一步,通读全书

翻开一本书,有些读者会习惯于直接翻到正文,而忽略了作者序言和目录。殊不知,作者序言往往包含着作者创作一本书的缘由、目的、希冀,只有认真阅读序言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旨。迅速浏览目录和序言,是十分必要的。

通读全书,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去阅读,对于一看标题就可理解的内容,大概浏览即可。那些自己从未读到过、语义深刻复杂的句子,则要反复阅读、用心体味。因为这样的句子往往是作者经验、智慧的总结,多读多想一定有所收获。

第二步,标记警句

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言简意赅、含义丰富的语句令你耳目一新、心旌摇曳。为了保持阅读的连贯性,此时你可以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或者在书中用便签卡等标识。等到读完全书后,你可以返回到原先做了标记的地方,将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本上或WORD文档中。长此以往,你就能记录很多名言警句、佳词妙语。

闲暇时刻,静坐窗前,细读书中的语句,我们一定能产生许多新的联想与想象。将新的想法、感悟记录下来,就会催生更多的创意与思考,这就的的确确完成了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第三步,归纳整理

回看进行了标记的那些语句,每一句、每一段都有着独特的中心、内涵。把围绕同一个大主题的小句子小段落分析整理、归纳分类,就可以让你对同一问题产生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比如,可以归类为爱、生命、人生、山川、科学、励志、成长、情绪、信仰、理想等。

常常进行这种归纳工作,不仅能够使你的分析概括能力逐步提升,还能让你对一个时间段内所阅读的书目类型进行反思,看看自己的阅读偏好集中在哪一领域,自己对哪些概念的理解是闭塞而浅薄的。

第四步,点评感悟

所谓的点评,可以是对全书的内容主题、风格倾向、价值观念、遣词造句进行的,也可以是对作者的创作理念、行文逻辑进行探究。换言之,如果你是作者,面对同样的写作素材,你会如何谋篇布局、整体规划呢?如果是一段十分精美的言论,有没有可能进行另一种形式的表达和开拓?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又该怎么看待主人翁的欢乐与哀伤?如果我们是书中的某一人物,面对某种考验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你的感悟,应当与所有人的都不一样。而经由你的创造,一段原本枯燥乏味的句子也可以变得饶有趣味。在琐屑的生活中多多观察、认真探究,再结合书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你将拥有更多收获。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拿着纸笔读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宝贵的灵感转瞬即逝,如果不立刻记录下来,那它很快就消失了。而马上记录各种奇思妙想,你将留下很多连自己都感觉惊讶的清词丽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出自《中庸》的名言,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广泛学习、答疑解惑、遴选消化、分辨查考、择定结果,让我们成为了摆脱庸俗、走向丰盈的读书人。愿你坚持读书的习惯,在广阔的书海中自在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