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1)

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2)

摘要

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张謇“言商仍向儒”,以儒家道德为首要追求,以造福民生为最大德行,追求国家和民众的“大利”,“将信为本”,“勤俭为基”

,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商业伦理观,既显示了高超的商业智慧,更体现了优良的商业道德,在提升其创业功效的同时,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

关键词:张謇;商业伦理;儒商;商业诚信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在多方面起着表率作用,尤其在商业伦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影响深远。本文拟

以张謇殖产兴业的论述主张、日常言谈、道德训诫为基础,梳理其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

,以期发挥其对中国企业家在面向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可资借鉴作用。

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3)

“言商仍向儒”——以儒家道德为首要追求

身为状元公的张謇,无疑是传统儒家的代表性人物。他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下海经商”办企业,却从来没有忘记儒家的使命担当和道德追求。他认为,即使经商,也要保持儒家本色,心系天下苍生,负起道义担当。即使经商,也要以儒家的道德伦理为准绳,讲公德、重品行。他一方面怀揣炽热的爱国心和执着的强国梦献身实业报国,另一方面在商海驰骋中处处以道德为先,把道德追求放在首位。因而,他已大大超出了一般经商者“在商言商”的思想境界,成为“言商仍向儒”的一代宗师。

张謇是公认的一流企业家。他所创办的大生企业系统,一度曾跻身全中国最大的实业和资本集团。而当有人向他讨教办企业的成功之道时,他不谈一般的经营管理,却大谈商业道德。他在1911年应邀去北京商业学校演讲时,明确告诫学生:“商业无道德,则社会不能信用,虽有知识、技能,无所用之。故知识、技能与道德相辅,必技能、知识、道德三者全,而后商人之资格具。”显然,在张謇的心目中,商业道德是“道”,比作为“术”的商业技能更为重要,更起决定作用,是企业家安身立命之本。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謇不仅将道德看作是个人和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且把完善道德看作是立国育民的根本途径。他认为,“一国之立,必有其本。本何在?在道德。”“无人伦道德之国,未有不覆者”。张謇对道德价值有如此高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传统儒生,还是作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都必然会以身作则,模范践行商业道德,会全力在商界、在全社会倡导推行道德伦理。

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4)

“大德曰生”——以造福民生为最大德行

张謇在解释“大生”二字时曾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和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以上的生活。”这反映了儒家的民生思想。

孔子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大意是指天地之最大恩德,是为宇宙和人类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让各类生命各得其所,繁衍生长。张謇借此所要表白的是,他创办大生纱厂的初衷,即他所追求的“大德”,就是要让百姓能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保障,而不是自己赚钱发财。他认为,“今之国计民生,以人人能自谋其衣食为先务之急。衣食之谋,在于实业。”

另外,张謇还有两副为大生纱厂题写的对联,也反映了他的“大德”情怀。一副是“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长财饬力,土地所生。”大意是说,要有江海那样的大胸怀,把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发展起来;要尽最大努力,创造土地上的各种财富,以造福人民。一副是“秋毫太山,因所大而大;乐工兴事,厚其生谓生”。大意是说,巍巍太行之所以能以秋毫积其大,是因为要有大的气魄和胸襟,我们办工商、兴事业,也要从大处着眼,关爱民生,造福社会。

张謇对“大生”的三种解释,其含义虽略有不同,但都刻意把“大”和“生”二字嵌入,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他以造福民生为最大德行、最高追求的思想理念。他之所以能“舍身喂虎”办实业,竭尽全力为民众开源生利,奋不顾身地奔走在爱国、救国、强国的艰辛道路上,就是因为他能始终如一秉持这样的思想理念。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和声誉,塑造了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商海完人”的高大形象。

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5)

“大利不言”——以义为先,追求国家和民众的“大利”

张謇还有一副对大生纱厂的题联:“生财有道,大利不言”。也是既巧妙地把“大”和“生”二字嵌入,又深刻地表达了他不同凡响的商业道德观。

在张謇看来,企业家经商办厂,赚钱生财理所当然,但要遵循基本的道义准则,讲原则,守规矩,而不能赚昧心钱,发不义财。这就是所谓的“生财有道”。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张謇主张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以义为重。与张謇相识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也主张“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这与张謇的义利观异曲同工。

张謇更高于一般商人的价值追求在于,在守住一般的商业道德底线“义”的基础上,要行大德,求大义,即追求国家和民众的“大利”。他认为,“利”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小利与国家和民众的大利,只有追求大利,才是尽在不言中的高尚追求。这就是所谓的“大利不言”。

最能反映张謇“大利”理念的,是他的别具一格的“公仆”与“众仆”之论。

由于张謇在大生纱厂中所占股份极少,他实际上是为众多股东服务的职业经理人(尽管他有着关键性的经营管理权)。他认为,他既是为众股东服务的“众仆”,又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公仆”。众仆是为股东谋利益,是其基本职责,无可厚非;公仆是为公众谋福祉,更为高尚。他认为:“营一事,使入资人享优厚之利,因渐明开投资合群之风气,此公仆之说也”。也就是说,经营企业,在“使入资人享优厚之利”的同时,符合公众利益需要,“开投资合群之风气”,让社会和大众得到更大的回报,这就是“公仆”所为。而“众仆”则是仅仅为股东服务,“为有限股东之牛马而悦之,而于世无预”。因此,张謇决心做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公仆”,“恒为人言,为公仆可,为众仆不可”。

其实,企业家能够做一个为股东谋福利的“众仆”,也算是基本合格了。但张謇远远不满足这一点,而是要做一个明大义、求“大利”、明大德的“公仆”

张謇在大生纱厂渐有赢利后,便着眼于回报社会,一面大举扩张,创办了从工业到农业、到服务业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现代企业,一面动用大量企业赢利资金兴办教育、文化、慈善、市政等各项民生公益事业,造福当地民众,引领全国现代化建设。这时,张謇不仅超越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而且也超越了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当有股东对此表示不解和不满时,张謇义正词严地告诉他们,他要做大众的公仆,而不是小众的众仆,“若不为地方自治,不为教育、慈善、公益,即专制朝廷之高位重禄,且不足动我,而顾[愿]腐心下气为牛马耶?”他“为人牛马”,完全是为了地方事业和公众利益。他真正做到了“生财有道,大利不言”。

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6)

“将信为本”——以“诚信”为核心价值和根本遵循

“将信为本”这句话,出自张謇为上海织布交易所的题词:“抱布贸丝,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成贾征偿,将信为本,循之以行。”这里着重表明:就如棉布与丝绸的商品交换,商业贸易的本质是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各得其所,因而要以诚信为本,共同遵循商德准则。

张謇在这里既讲明了商业道德的核心——诚信,又道出了市场经济的真谛——公平。他倡导“将信为本”,一方面是为了兴业强企,一方面也是为完善公平的市场经济。他在经商活动中,特别看重诚信准则、守约观念、法治意识这些市场经济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大生纱厂初创时,一度流动资金几乎耗尽,但张謇还是严守契约,信守承诺,将高价棉纱低价卖出,及时付清各方借贷。张謇还把产品质量上升到诚信高度看待。为了杜绝假冒伪劣,以取信和受惠于消费者,即使在奸商搅乱市场,棉质奇劣、几无干货的情况下,大生纱厂还是坚持以高价选好棉,确保原料质量。

由于企业的信用和产品的质量集中体现在品牌信誉上,张謇因而十分注重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塑造。大生纱厂精心开发出的“魁星”系列商标,享誉国内外。张謇以“魁星”命名,一方面标志出他独特的状元身份,一方面也是表达在同业中争魁夺冠的心愿。

张謇在对外的经营贸易活动中讲诚信,在企业内部运作中也讲诚信。大生集团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面临困难,都能依照合同和承诺定期足额发放工资及兑现福利待遇。张謇对待股东和合作伙伴,更是以诚信为本。由于种种特殊原因,张謇几乎拥有对企业的完全掌控权,股东对他无实质性的约束,但他凭着高尚的道德自律,从不损公肥私,并按时报告重要事项,主动接受股东监督,始终兑现厚利股东的诺言。

张謇通过总结办厂经验,坚信如果世人以信用使人们乐于跟从,即使毫无资本之人,总可以吸取他人资本,成就事业。自己以一介寒儒之身集股办厂,就是要借助股东资本之力,成其建设新世界雏形之志。

为了促使各个企业和全社会都能做到“将信为本”,张謇不仅把诚信看作是道德要求,而且将其上升到信用制度及法律的层面看待。他认为,各方面的诚信关系必须以法律关系为基础,为保障。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遵守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对于政府来说,必须通过立法、执法,保护守信者,惩戒失信者,推动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建设。

张謇始终坚信、倡导、厉行“将信为本”。他的诚信已关联到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和银行、企业对内部员工和股东、企业对政府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这是他商业道德的卓越之处,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发扬的突出之处。

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7)

“勤俭为基”——以勤奋和节俭铸就事业成功

张謇写信教诲爱子张孝若说:“天下之美德,以勤俭为基。凡致力学问,致力公益,致力品行,皆勤之事也;省钱去侈,慎事养誉,知足惜福,皆俭之事也。”在张謇看来,刻苦勤奋做事创业和在生活上节俭去侈,是“天下之美德”的基础,也是经商及各项事业获得成功的基本途径。正如他在告诫商校学生时所说:“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之不二法门。”

张謇一生勤奋无比,刻苦无比,“为世牛马,终岁无停趾”,举世罕见,举世公认。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事业成功、生活富足后,依然能保持勤俭耐劳、富而不奢的状态。他的儿子张孝若动情地说道:“我父一生固然是刻苦,也十分节俭,他穿的衣衫,有几件差不多穿了三四十年之久,平常穿的大概都有十年八年。如果袜子、袄子破了,总是加补丁。每天饭菜不过一荤一素一汤,没有特客,向来不杀鸡鸭。”

张謇最为反感的就是,一些企业家在事业稍有所成、生活初显富裕后,便贪图享受、骄奢淫逸。他特别提醒商校学生要接受反面教训:“尔所谓实业家者,驷马高车,酒食游戏征逐,或五六年,或三四年,所业即亏倒,而股东之本息,悉付之无何有之乡。”这些话对今天的企业家修身养德来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

伴随张謇终身的勤俭耐劳、富而不奢的优秀品行,构成了他道德高地的独特风采。

张謇对未来的展望(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8)

小 结

综上所述,张謇的商业道德完整突出表现为:以儒家伦理为取向,以造福民生为“大德”,以强国富民为“大利”,以诚信为根本遵循,以勤俭为成功基石。就思想理念而言,其先进性、高尚性、系统性,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在当今世界照样熠熠生辉;就其行为实践而言,其示范性、表率性、可行性,已被企业家和全社会广泛认同,依然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在以逐利求富为首务的茫茫商海里,张謇始终做到家国一体,大德为先,坚持用优良道德标准衡量和引领自己的经商行为,这是他超越一般经商者的卓越之处,也是他能够青史留名、成就大业的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罗一民,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

(本文刊于《宏德学刊》第十五辑,商务印书馆2022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