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完后不要喝冰饮(夏天运动后喝冰饮)(1)

  据福建卫生报报道,近日,气温飙升,福州一名参加完高考的19岁男孩打完篮球后,拿起一瓶冰饮猛喝,不到五分钟开始胸闷,之后是胸痛,休息一会儿不见好转才送医,最后被诊断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夏季运动后喝冰饮会导致猝死?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匡锋,请他为市民做相关的科普。

  【分析】

  有基础病大量饮水 可能诱发心脏问题

  匡锋表示,大量饮水后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可能出现心脏供血方面的影响。不过对于高温天气下,运动后喝冰饮致猝死,他认为,患者大概率有基础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会合并潜在的冠脉狭窄。在大量饮水或是饮食的时候,会引起胃肠道的负担加重,血液向胃肠道重新分布,这是生理性调节,如此会导致冠脉的心肌缺血,诱发心脏问题。

  虽然冰饮不是诱发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匡锋也不建议在高温下或刚运动后大量喝冰饮,即便自身没有基础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或腹痛腹泻等问题。尤其是很多人并不确定自身是否存在基础性疾病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在高温下剧烈运动,也不要突然大量喝入冰饮。

  【提醒】

  年轻人要警惕心肌桥 高温 运动可能导致晕厥

  匡锋介绍,隐蔽性较强、可能引发心脏骤停的病症如心肌桥,在年轻患者中较为多见,在猝死人群中也较常见。心肌桥的主要表现症状主要是胸闷不适,甚至胸痛,还有会出现晕厥的情况。高温情况下,本来人就容易脱水,血液变得黏稠,加上运动,心脏的收缩会加快,本身高温会促使外周的血管扩张,心脏会出现反射性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使心肌桥血管受压迫加重,造成心源性晕厥,国外研究指出,这在运动员人群中较多见。

  他提醒,患者一旦觉得不适,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平时有胸闷心悸症状,到医院可以做冠脉CT,确诊心肌桥的话,再根据冠脉造影看受压迫程度,定制治疗方案。

  运动后休息3-5分钟

  心率平稳后再喝冷饮

  从医生角度来看,大热天运动后,不适合立即降温,不论是冷饮还是空调、冷水澡,否则会引起血管快速收缩乃至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夏天如果实在想喝冰饮怎么办?运动后休息3-5分钟,心率相对平稳后再喝。把冰镇饮料先放在温水中1分钟左右,待回温些许后再喝,而且要小口慢饮。

  避免诱发心梗,夏季有哪些事项要特别注意?医生提醒,室内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有办公室午睡习惯的人群,温度设定过低增加心梗的风险。过劳、过度体育活动,以及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也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心梗。

  【延伸阅读】

  晚上吃烧烤喝冰啤

  睡到半夜肚子痛醒

  前几天,张先生晚上下班后约朋友们出去大吃大喝,吃了许多烤肉,又喝了不少冰啤酒。半夜张先生被腹痛痛醒,上吐下泻,实在受不了,打车到厦门市中医院挂急诊。经过诊断,张先生得的是急性胃肠炎,属于食源性疾病,由于饮食不节引发病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过止痛、止吐等对症治疗,张先生的病情有了好转。

  据了解,随着天气逐渐炎热,食源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厦门市中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赵磊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挂急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是过去的近3倍,每天都要接诊二三十名患者。夏天气温高,易滋生细菌,食物变质较快;同时,冰冻、生冷的食物更易诱发胃肠疾病。食物保鲜不当,或者隔夜的食物没有加热熟透,有一些残留的细菌,也会引起胃肠疾病。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0-40岁,且大多是凌晨发病挂的急诊,主要是晚餐吃了比较油腻的食物,加上喝冷饮,吃冰镇西瓜等,导致发病。

  【提醒】

  贪凉喝冷饮不节制

  易致胃肠功能紊乱

  赵磊指出,夏天天气炎热,年轻人贪凉,爱喝冷饮,吃冰镇水果,如果无节制地暴饮暴食,极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条件,容易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夏天不要贪凉,从冰箱里面取出来的西瓜、冷饮等不要马上吃喝,放一放,没有那么冻了再食用。也不要过量食用油炸食品、烤肉等油腻的食物,最好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冰箱只能延缓食物变质的过程,夏天气候湿热,食物变质快,不宜在冰箱内放置太多天,否则容易滋生细菌,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一些致命的细菌,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冰箱应注意定期清洁,合理使用。没吃完的剩饭菜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从冰箱内取出的食物一定要加热熟透后才能食用。

  【支招】

  夏天做好5件事

  提升血管舒适度

  对心脑血管来说,最好的消暑方式就是:不贪凉、适度降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桃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公永太建议大家夏天做好5件事,提升血管舒适度。

  少量多次补水

  马拉松专业选手补水时,都会捏住瓶口,使单次补水量减小,并多次补给,从而达到快而有效的补水效果。

  因此正确的补水方式是保持补水速度平缓,间歇多次进行,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毫升,两次补水至少应有15分钟间隔,尽量少喝凉水或冰镇饮料。

  根据运动时长补水

  运动时会丢失大量汗液,其中98%~99%的成分是水,剩余的则是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各种电解质。

  大量运动后既要补水,也要补充矿物元素。1小时以内的运动补充液体以水为主,长于1小时或在极端气候下,建议喝运动饮料。

  注意饮食卫生

  建议大家调整吃饭时间,尽量别太晚吃饭,以免影响代谢。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发生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先擦汗再吹空调

  若在室外大量出汗,回到室内应先擦干再吹空调,而且不要对着空调直吹,以免温差变化太快诱发心脏和脑血管收缩异常。

  洗澡同理,建议大家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让心血管好好休息

  稳定情绪,尽量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充足的睡眠也能给心脑血管“解压”,白天可以进行半小时左右的午睡,有助血压、心率的稳定。

  (据生命时报)

  文/厦门晚报记者 汪燕妮 龚小莞 通讯员 江昌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