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对于司马懿来言,跟诸葛亮同处一个时代,是一种悲哀。论武略,打不过。不得不大搞龟壳战术。为此还喜提漂亮“女人衣服”一件。虽这事公允来言,诸葛亮干得也不厚道,起码证明了当时的诸葛亮,已无计可施了。
但毕竟这么多年来,遭嘲笑的那个人,始终是司马懿,而不是诸葛亮。同时“空城计”、“木牛流马”、“畏蜀如虎”、“死诸葛吓退活仲达”……
这些成语都是在两人较量中产生的,而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是司马懿的一把辛酸泪。
若论文采,司马懿差得更远。诸葛亮一个《出师表》直接封神,被赞为“千古第一文章”,司马懿的文采呢?别说,有一句的确非常犀利且文采超凡!
那是司马懿年老后,很宠爱小妾柏夫人。有一次他得病了,他老婆张春华心疼老头子,连忙去看望他,结果司马懿直接飙了句:“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一句过后,张春华、司马师、司马昭,母子三人齐齐绝食抗议:司马懿“不讲夫(父)德”。搞得司马懿这个狼狈,又是赔礼又是道歉,这才平息了此事。
不过,有一项司马懿却是妥妥碾压了诸葛亮,这就是地位。司马懿最终华丽转身,变成了“宣皇帝”地位。而诸葛亮却定格在了“武侯”地位。
哪料这反而激起了更大的争议——其实就是骂名,人们更推崇诸葛亮,鄙视司马懿作妖太甚了!所谓:诸葛亮和司马懿,同为托孤重臣,司马懿敢谋反,为啥诸葛亮却不敢?在笔者看来有三点原因,都很现实!
二、基本盘决定现实选择
曹操最初的梦想,在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得很清楚,就是当一位大汉“征西大将军”。而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曹操跟孙坚都是最傻和实诚的。曹操为了追击董卓,在汴水之战中差点被徐荣干掉。
可为何最终却宁肯用一个空食盒,搞死老伙计荀彧,也非要当那“魏王”?就一条,基本盘导致现实选择。
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等跟曹操奋斗,他们只认曹操,也只听曹操的。曹操上一个台阶,他们也跟着上一台阶。若曹操被汉献帝杀掉,曹操的这些基本盘成员,有一个算一个都必被清洗。
若曹操不取代汉室,那么基本盘就会舍弃曹操。这一点最明显的是刘禅投降,都说他不战而降,但问题是当时有几个大臣支持刘禅死守成都?都在讨论如何体面投降。
这种情况下,刘禅如何敢逆着来?既有吕布手下“缚虎送曹操”,还有刘璋手下集体寻雄主,这都是被基本盘抛弃的活例子!曹操干掉了那么多诸侯,他能不懂吗?
理解了曹操,也就大致明白了司马懿为何,那么自信以卵击石般的作妖高平陵。因为曹爽上台后一通闹腾,把曹魏基本盘都给得罪了。而司马懿起到的作用,就是振臂一呼,大家一起反曹爽。
所以高平陵之变后的司马懿,其实就已经成了第二个曹操,逼得他不得不继续下去,不敢再还政曹魏了。所以才说,基本盘决定现实选择。曹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司马懿也非一个人在战斗,都是有基本盘支持。
如今再看诸葛亮,是不是立刻就发现,刘备死后蜀汉的基本盘,就是诸葛亮统领的荆州派系,和刘备遗留下的元老派系(赵云、魏延等)的合体,并联合了西川固有的,以李严为首的“东洲派系”。
而这三大派系最大共识便是,必须刘禅当皇帝,哪怕仅起橡皮图章的作用,也不可取代!基本盘如此,就算是诸葛亮有啥想法,也无法撼动——更何况,诸葛亮根本就没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因为他跟司马懿,还有一个最根本的不同,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三、“接力赛”的性质,导致现实需求
谈“基本盘”,其实就是说大局。而大局就必须有操盘人——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操盘人。
司马懿敢作妖谋反,除了基本盘决定外,还有就是必须要有强力的继承人。曹操敢那么嚣张,是因家里有优秀的后代,所以他敢公开喊,我就当周文王!潜台词就是,改朝换代这事,让我儿子去干。
司马懿敢领头发起高平陵之变,也是如此。司马师和司马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且还都能力非凡。
再看诸葛亮,就算是刘备死后,他夺了刘禅皇位,问题是他把皇位传给谁?须知诸葛亮死时,他儿子诸葛瞻才八岁!
所以,接力赛需要一棒一棒传下去,起码要知道,我传给谁。曹操、司马懿都有接棒人,可谁接诸葛亮的“接力棒”?没有人!这必然就导致了诸葛亮的现实需求,不是搞掉刘禅,而是跟刘禅死死捆绑。
这点不难理解吧?如今也是这样,寻常家庭里有儿子的,跟生出闺女的,那压力,生活质量啊,绝对不一样。就更不要说,如诸葛亮、司马懿这种人物了。
四、操守不同,导致现实选择各异
司马懿认可的老大是曹操吗?根本不是!曹操第一次征辟,他装病。第二次征辟立马来了,为啥?一则是曹操赢了官渡之战。二则是,这次不是曹操直接征辟,而是通过荀彧的推荐。
这也是为啥司马懿,那么拍荀彧马屁的原因:我从没见过比荀彧还完美的人物。所以司马懿认可的老大是荀彧!
诸葛亮很简单,没别人,老大就是刘备!他跟刘备是互相成全,共同逆袭了历史,惊艳了后人!
那么这跟操守有关吗?当然有啊。曹操讲究唯才是举对不对?这种环境下,人才是有了,却注定了内部混乱和矛盾重重!这才培养出,或说激活了司马懿这种人。都说曹操底线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比曹操底线更低,没人反对吧?
反观蜀汉,刘备最讲究操守,所以才拥有了诸葛亮这样的“完人”,又经诸葛亮培养,才又出现了姜维,哪怕蜀汉都灭亡了,他却还在努力复国——这简直是三国绝唱!
操守不同,必然导致现实选择各异。徐庶在曹操那边无声无息,非徐庶无才华,更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是他没法融入进去。
所以司马懿选择谋反,是曹魏这里有着浓厚的氛围和条件。
诸葛亮鞠躬尽瘁,是因他自己的操守完美。所以倘若诸葛亮去了曹魏那边,他必会如徐庶一个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