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共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充分展示学校“十三五”期间的改革发展成就,全面展望“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回顾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发展成就,反映交大人传承西迁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 激发全体交大人勇担国家使命,共创交大荣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以高质量人才培养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为服务国家新时代能源战略,学校创办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六大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为推动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这是学校近年来大力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缩影。

激发学习强国的力量(兴学强国为己任)(1)

2020年9月19日,学校举行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布会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产教融合高端论坛,何雅玲院士作报告。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近年来从人才选拔、培养体制、机制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改革探索,提出和实践了“思政引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一系列重磅举措和实践相继出台:全面落实大类招生和培养改革,创立本科生院、钱学森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开展实施强基计划和越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拓宽培养领域,创办全国首批人工智能专业、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通专融合”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重构“本—硕—博”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优本计划”,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设立“人工智能 X”等博士研究生交叉培养项目等,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新机制。

激发学习强国的力量(兴学强国为己任)(2)

此外,学校通过实施基础课程质量建设工程、“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工程,实行研究生导师分类管理和招生资格年审制等,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通过与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特色“菁英班”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首创教育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构建信息化、精细化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助力人才培养;弘扬“四种文化”,开展“四个一百育人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并列全国第一;基础学科拔尖计划10周年评估名列全国第五;国家级一流课程累计入选78门,位列全国第三;在中国高教学会五年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三;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22项,全国并列第二;CSC高水平公派研究生位列全国前三;毕业生就业率位列全国第一。

“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决赛近日在师生的期待中拉开帷幕,来自15个学院的18位本研教师围绕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应该设计什么样的思政内容、如何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三个问题,分享了思考和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年来,学校坚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步发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选择这个专业,全国各地奔波的宣讲,我没有后悔,未来也不会觉得遗憾。”学生微宣讲团宣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李婧说。从2017年作为第一批宣讲人加入学生微宣讲团开始,李婧的足迹已经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在宣讲的过程中,她不仅将党的故事、西迁的故事讲给别人,更深化了自己对爱国奋斗的理解。

激发学习强国的力量(兴学强国为己任)(3)

学校大力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建立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团体活动为载体、体育社团为纽带、运动竞赛为标杆”的四位一体体育教育模式,实施以体能增强、技能掌握、习惯养成为核心的体育教育综合评价制度,开展“新生杯”各类比赛、“西迁马拉松”等各类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积极改进体育教师聘用方式,完善体育中心—团委—书院协同机制。

激发学习强国的力量(兴学强国为己任)(4)

近年来,学生在文化艺术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64项,秦腔项目获评首批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话剧《追忆西迁年华——向西而歌》入选中国科协“共和国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群众体育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39项、省级奖项184项,夺得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银牌、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公开甲级双人赛冠亚军……育人成效在学生身上彰显。

近日,学校正式启动“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据介绍,该计划将联合百家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聘用千名工程科技专家担任导师,培养万名卓越工程人才,切实落实“双导师制”。“就是要进一步深化科教一体、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说。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学校持续推进创新港内涵建设,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作用,于2021年4月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通过参与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组建“科学家 工程师”团队,切实落实“双导师制”,真正实现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核电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技术联合实验室得益于校企深度合作,已形成了2篇SCI科研论文、5项国家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将直接服务于核电的智能运维。

据了解,2021年4月以来,学校已与国家电网、中国联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1家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共建了校企研发平台。学校于2020年12月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并在2021年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获评优秀。

兴学强国为己任,精勤育人创一流。西安交大坚持“四个面向”“四个服务”,心怀“国之大者”,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国家急需一流人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