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几百年历史,戏班每值开锣演戏之际,后台各角色由早年相沿下来不少规矩,是梨园中人都得遵守,不能破例。

戏班切忌“羊毛”行为,“羊毛”意思近乎“外行”。“外行”意思不懂戏班规矩,戏班予以谅解。

内行人犯了外行人犯的错,你小子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戏班的领导绝对不可谅解你。

比如说,角儿已经扮好戏,临时发生不能忍耐的事变,比如家里纯种的狗怀了外面杂狗的崽了、女朋友突然说分手了、和同台演员吵嘴了......只要不是天塌地陷,你就得忍着,什么事情都得演完在处理!

像我们上班一样,戏班里,如果在未开锣前贴告假条子,这是合法手续。如果当场撂挑子不干,那就是“耍羊毛”。

老戏班里有什么规矩(趣说戏班的那些规矩)(1)


如果说能够有人打圆场,重新扮起来,演完戏再说,那是上上大吉,如果没人能替你,以致台上没办法完成表演,激起啸堂退票的风潮,除本人负完全责任外,轻者罚请通堂酒,重者可就不堪设想咯,尤其是你未来的饭碗和生涯,都要因为这一次撂挑子统统丢掉咯~

戏台上,配角有错误时,主角须不动声色,以免观众觉察而喝倒彩,等到戏终,他们如果察觉出来自己的错误,自然主动示错:“有碰有碰~”——碰者,错误冒犯也。主演和领导们看到你这个态度,自然也说没事没事。如果你犯了错却不主动示错,领导们可就要惩戒一番咯~。

主角为什么不能当场向他们怒视或者呵斥呢?因为啊,如果因为你这一举动很容易翻起倒彩。这叫“君子羞当面”,他们可以立时罢岗,将主角干搁在台上,索性让他被倒好堆死。还要到后台向他理论,结果他得向大众引咎,因为好不使观众喝倒彩而成心制造倒彩,挨倒彩,是奇耻大辱,制造倒彩,是大缺戏德,叫他负责,恰是春秋诛心之笔,所以翻场是又一“羊毛”。

后台演员众多,相骂是难免之事,双方尽管口角,随便骂什么,可是不许带“们”字,倘然走嘴(就是失言),说了“你们”,准保动众,旁听者马上群起而攻之。为啥啊,因为你俩的矛盾归你俩的矛盾,一旦带了“们”字,就很容易引起众人的不和,戏班分崩离析,谁还来好好演戏啊,大了呢,就容易引起戏班与戏班、门派与门派、腔调与腔调的斗争!这是万万不行的。

老戏班里有什么规矩(趣说戏班的那些规矩)(2)

还有很多规则也颇富于趣味。

后台不得张伞,尤其禁说“伞”字,管伞叫“雨具”或“雨盖”,比如唱《奇冤报》行路那场,刘世昌的家人刘升应该持伞上,及至场上表示出来下雨了,刘升在台上便也张起伞来,可是到下场门台帘前立刻把伞落下去,无论如何不能进入台帘后再落伞,他们对于这个忌讳的解释是“伞”与“散”音同字不同,一个整齐坚固的戏班团体,当然忌讳“散啦”。为避免“散”字,故此便不许后台张伞、说伞,管伞叫“雨具”或“雨盖”了。

后台不许下棋,两人对弈必均说“你走啦”、“我走啦”,都走了还唱甚么呢,因为避免这个“走”字,故此后台绝对不准对棋。

后台不准晃旗,随便拿起旗子来晃这是绝对不许可的,又有甚么寓意呢,“晃”是“摇晃”之意,不稳当啦才摇晃啦,有此一说,于是后台便不许晃旗了。

后台座位都有一定,不能乱坐,各有次序,如有人违犯,那后台主事人便认为犯错的人罪过大了,起码也要申斥一顿。

后台不得合掌,后台不准搬膝,后台不准言梦(梦读兆字音)。

青龙刀、白虎鞭、火髯、魁星脸、神鬼刀、一切大样刀、枪、斧、戟、牛金铛、蟠龙棍、大槊、小槊、降魔杵、大纛旗、灵官鞭、鬼头、雷公锤、钻、彩匣、朱笔等件,不得乱动,尤其不得拉空弓、扔彩头,犯者较比后台座位问题似是严重多了。

老戏班里有什么规矩(趣说戏班的那些规矩)(3)

除唱丑者外,演员忌坐大衣箱,坐大衣箱者罚。(传说戏曲艺人属“梨园弟子”,祖师爷乃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的“神像”放在大衣箱内,坐上去则意味着玷辱祖师爷),你要欺师灭祖吗!

……

戏班种种班规禁忌、条条规矩,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着实让我们外行视后台为雷池啊,怎么样?还想亲自去后台看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