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班主任问我们:“你们有没有过轻生的念头?”

结果班上有超过一半的同学举手……

或许你要说:这不过就是孩子们转瞬即逝的一个想法罢了,不足为惧。可想法与行动仅一步之遥,我们不得不警惕。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1)

一项在上海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一桩桩、一件件惨不忍睹的事件。令人忍不住要问: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2)

明明我们那么爱他们,总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留给他们,为了他们,我们忍辱负重,可以不顾一切,可以倾家荡产。

可他们呢?因为一句批评,一次没考出好成绩,就玻璃心碎一地选择轻生,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如此脆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3)

近日看了哈佛心理学硕士安尼的《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我豁然开朗。

原来孩子的心理强大与否不仅有先天的,还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心理韧性不仅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强大,这更是任何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4)

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来描写,各自不同的心理想法。而后,再告诉我们:乐观的心态对心理的影响,以及身心健康对心理,管理压力对心理的影响,等多角度描写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

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子方法。”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5)

诚然,关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我们不断地学习《心理韧性》,把自身变得更加坚韧不拔的同时,我们也一定可以帮助孩子,让其内心变得更强大。

《心理韧性》的每个章节里面,除了理论概念的简介,还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关键还配有实操练习和自助作业。这样我们通过实操和作业,无形中就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印象。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6)

而且,作者还独创了“Toughen up”(强悍化)模型,分析了构建心理韧性的九大因素:

1.提升你对挫折的容忍度,提高你的心理免疫力;

2. 重建你的认知,培养你的乐观心态;

3. 告诉我们要学会审视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

4. 用不同常人的角度去看待失败,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5. 坚韧的内心要配套健康的身体;

6. 管理你的情绪,调控每一个不同的感受;

7. 心怀感恩,优化你与别人的关系;

8. 压力的管理法,心态的平衡法;

9. 解决问题,是有效应对的方法。

如此详尽细致的学习内容,还有精心的配套练习,引导与培养孩子逐渐拥有强大的内心,拥有“心理韧性”岂不是指日可待?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7)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新时代,我们成年人尚且需要强悍的心理素质应对各种问题,更不要说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更需要重视心理韧性的培养。

(美)巴贝拉.罗斯曾说:“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

心理能量心理效能(拥有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8)

是啊!只有拥有了《心理韧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才能有“任性”的权利与资格。

最后,把这句谚语送给正在看文章的朋友:大海里没有礁石击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心理韧性”,只有自己内心强大了,我们才能坚不可摧。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