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寂静的大山里,挂满枝头的杨梅惹人喜爱,而触目惊心的却是满山落地的杨梅,记者不停听到“啪、啪” 杨梅掉落的声音。6月17日,在溧阳天目湖镇梅岭村,记者寻访到了溧阳天目深谷茶果专业合作社唐春福的杨梅园,丰收的杨梅无人采摘,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

杨梅产量下降了吗(记者调查丰收了)(1)

唐春福20多万斤的杨梅遭遇卖难,眼看都要烂在地里了,相关媒体呼吁帮帮果农,并联系了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水果批发商户。唐春福一脸愁容,“杨梅销不出去。” 他的杨梅总共卖了两万斤,不到20多万斤的零头。“1000多亩山林种了100多亩2500棵杨梅,预估起码有20多万斤。”

记者看到,杨梅树上挂果累累,一种果实较小,比葡萄还小,另一种有荔枝大,正在果园里劳作的唐春宝告诉记者 ,大杨梅的品种叫“东魁”,小的是“荸荠”,“荸荠”属于早杨梅,大半果子已掉落, “东魁”刚刚成熟。记者采了这两种杨梅尝了下,与苏州东西山乌梅种、浪荡子等名品比,感觉荸荠种又小刺又多,像野杨梅,东魁口味比较酸。

“头脑发热,没有后悔药吃。”说到投资这个农业项目,唐春福懊恼万分,目前已投入1000多万,还是年年亏,一年亏七八十万。他给记者算了笔账:30年租了1000亩地,租金100多万元,杨梅平均只卖了六块钱一斤,人工钱都赚不到。进一次肥料,几万块钱,有机肥、鸡粪羊粪、菜饼,这个就是20多万,还要进农药,要割草、要滴灌浇水,七八个工人工资30多万。“还有其他成本,修了34公里水泥路,五公里沙石路,铺了四五公里的电缆,七八公里的管网,都打了水漂。开垦荒山,前5年不长果,现在长了果卖不出去,我的杨梅,一棵树长200斤,少的也几十斤,哪怕1元、2元一斤,也比烂在地里好。”

其它杨梅种植户今年情况怎样?常州曹山日日春杨梅合作社种植了700多亩杨梅,产量约七十万斤,为溧阳规模最大杨梅种植基地。合作社社长王建东表示,杨梅是鲜货中的鲜货,要想果型美、口感好,就得做好修枝、摘果等管理,挂果多了,营养跟不上,果形小,口味也差。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再加上雨水多,但是合作社开拓了平台销售、网络销售等线上渠道,加强了与大的水果经销商合作,种植的“玉芽枝”杨梅批发价10元一斤,现场采摘20元一斤,自6月12日开园以来,已出售10万多斤,销售前景尚可。6月16日七彩曹山第四届水果采摘节暨日日春第九届杨梅采摘节当天,虽然下着暴雨,但也吸引1000多名游客入园。

溧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扈军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溧阳通过杨梅开采节等节庆活动,将杨梅等农产品的种植和采摘体验结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同是溧阳杨梅,曹山杨梅科学种植,农旅结合,是一个身边的榜样,天目深谷农业合作社种植杨梅量比较大,已经上了一定的规模,由于果子是分批成熟,针对100多亩杨梅采摘不方便,杨梅的口感品种差,销售难的问题,我们要做好技术指导,目前已经与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联系,请专家技术来为做现场指导,通过今后的技术改良提升品质,基层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提升,比如拓宽公路便利旅游采摘。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在做好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的同时,要提供基础设施提升、市场渠道拓展、产业链条延伸和知名品牌打造等方面支持和帮助,但是农业投资和农产品的销售,还是要以市场为主体,投资经营者要立足自身基础,关注市场动态,抓好技术生产,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积极探索市场。溧阳市相关领导表示,农产品靠传统市场肯定不行,盲目投资也不行,地方政府要做好引导和服务。

杨梅产量下降了吗(记者调查丰收了)(2)

果农卖难,有投资盲目、品种差、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地方政府应做好服务,一技术上指导,二是打造品牌。”苏州农业学校果树专家袁卫明分析,东魁、水晶、荸荠种为浙江的优良地方品种,出现上述情况,可能管理不到位,还有品种反应,如东魁在苏州东山的成熟期比浙江黄岩晚,成熟期若遇高温多雨(梅雨)着色不良、易落果,影响收成。溧阳也有杨梅种得好、效益好的基地。苏州东西山好吃的杨梅,像乌梅种连核都可以吃下去。杨梅必须就近引种,空间距离越近越好,适应性强,气候差异小,另外,良种还需良法,好的品种要有好的技术跟进。此外,投资农业风险很大,比如天灾,比如枇杷有大小年,以及技术上的风险,市场风险。“搞农业头脑要清醒,没有风险意识,一下子种植铺的面太大,就会恶性循环,‘死’得很惨。”袁卫明告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