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现在光伏行业和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新动向清一色国资买壳、red系出钱 隆基、晶科、协鑫、英利等光伏老兵技术团队 地方政府给地给补贴给资源光伏行业非常大,本来又有后发优势和资本壁垒,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光伏电站资产管理办法解读 光伏国资终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光伏电站资产管理办法解读 光伏国资终局

光伏电站资产管理办法解读 光伏国资终局

转:现在光伏行业和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新动向。清一色国资买壳、red系出钱 隆基、晶科、协鑫、英利等光伏老兵技术团队 地方政府给地给补贴给资源。光伏行业非常大,本来又有后发优势和资本壁垒。

聆达股份、钧达股份、沐邦高科、皇氏集团、麦迪科技,基本上都是实控人变更,国资和红钱找个壳开始干,背景都是攒局,钱red系出一笔,预期先打一波市值,然后市值上去之后找二级市场定增扩产兑现利润。大佬们杠杆加满,仿佛又找到了地产后的下一个财富密码。

据说沐邦高科,TO­P­C­ON技术直接来自于晶科的郭JH;麦迪科技是协鑫的大佬(管理层里面可以看到) 隆基离职的to­p­c­on负责人;皇氏背后是中广核 英利;钧达后面直接就是陈KP和李XD以及国资。

后面会不会产能过剩,价格战不好说,但是你看这些新势力的背景、攒局、资源和资本调动能力,其实完全不亚于隆基、晶科、晶澳、天合这些老玩家。前几年大佬就搞搞地产、互联网,现在开始搞光伏。特别有意思的是,光伏老势力说自己技术kn­o­w­h­ow多么强,说自己是全道工艺壁垒,别人挖一两个技术核心是无法突破的。然后发现,人家前中后道全工序环节的人全部挖完。至于竞业协议什么的,人家挖过去不给明面的职务,找个人挂职,钱照发,股权代持,事情照做。你要打官司,地方政府保护的好好的。下游客户五大四小又全是央企。

这样大胆演绎5-10年后,没准光伏行业又是一个G进M退的行业。17年融创、碧桂园、恒大多风光,谁知道5年后只认保利了,万科都不行了。到时候光伏又来一轮集中度提升的逻辑。

这种短期就是财富密码,大佬们找到了合法合理赚钱的工具,有背景有运作,市值小,找点资金还能自己做上去。就看你敢不敢去做,然后最后能不能把钱带走。而且钧达已经告诉大家,这样做可行的,而且已经做出来了。

现在光伏主产业链三大势力。隆基、晶科、晶澳、天合、协鑫等老光伏为一派;宝丰、三一、合盛等其他行业龙头切进来找新增长曲线为一派;红资/国资买壳、挖人、资本运作为一派。

你看隆基扩个TO­P­C­ON犹犹豫豫,畏手畏脚,他是知道光伏行业的起起伏伏和技术变革风险的,企业经营如履薄冰。但是你看钧达上来16GW,皇氏股份说要扩40GW,新势力无所畏惧的。这么内卷的行业,别人不怕死自杀式袭击,你稳健经营,这个阶段怎么卷的过别人?

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光伏主产业链如果你不陪着大佬去炒这些新势力,你坚守老势力龙头。第一,短期你可能赚不到钱,第二,未来产能过剩打起来价格战,你坚守的老龙头一定会好过吗?至于第二种势力,光伏新业务竞争力不足,利润边际贡献也低,更没有意思。

老龙头隆基确实优秀,但如果只做光伏,会不会后面就是一个光伏里的万科?所以他们去做绿氢,可能也是想通过技术引领去突围光伏的内卷。(如果是这个角度,我只能说管理层看得是真的透彻,格局是真的大,不过短期还是不会买它的)

当然其他民企也不是不能买。所以为什么我说光伏设备好。毕竟设备是精密活,要苦哈哈的砸研发,慢工出细活。同时因为天花板低,杠杆效应差,来钱慢,容纳不了超大的资金,所以大佬们和国资看不上。所以未来给沐邦、聆达、麦迪、皇氏这些新玩家扩产卖铲子的民营企业是可以跟着喝汤的。

,